第六章 裴矩良策千帛赐
第六章 裴矩良策千帛赐 (第2/2页)顿了一顿,他小心地偷觑了下李善道,见李善道微皱眉头,全神贯注,在认真地听他分析,便借着提到突厥的这个话题,将他这两天想到的一个关於突厥的策略,顺势提出,说道,“大王,言及勾结突厥之患,实在刘武周、李渊,臣有一策,或可……”
“裴公,你别着急说。始毕,我知道,是突厥的可汗。你刚才又说的甚么俟利弗、咄苾与什……,什什么来着?这几个人,又都是何人?”李善道打断了他,问道。
裴矩就将要提的策略,暂放下来,转答李善道此问,说道:“敢禀大王,什钵苾。大王,突厥的继承之制,初亦如我中国,父死子继,至其第三任可汗木杆可汗时,随着势力扩张,疆域渐广,开始册立兄弟为小可汗,分掌地方,从而形成了大、小可汗并列之格局。此后,其大可汗之位,就渐转向兄终弟及。木杆可汗薨后,便是由其弟继位,为佗钵可汗。俟利弗、咄苾利乃始毕之弟,什钵苾为其子,论突厥之制,皆有继承大可汗位之权。当始毕可汗壮年之际,尚能压制诸弟、诸子,今其年老体衰,其之诸弟、诸子间的争权却因就渐烈。故臣适才斗胆言,便是高昙晟遣人往谒突厥,突厥大概也压根不会在意他,乃至连面可能都见不上。”
“原来如此!”李善道赞叹说道,“裴公,果然不愧你曾出使突厥,对其内部情况,你竟是这等了如指掌。本朝得公,实乃幸事!……公方才欲提何策?公请言之。”
突厥人的名字是音译,就这些人的名字,对突厥不了解的人,记可能都要记半天。裴矩随口道来,并且对突厥的制度承袭、变革,一清二楚。确然是深谙突厥内情,非一朝一夕之功。
裴矩恭敬地应了声是,就接着他刚才的话,说道:“大王,刘武周据并州北部数郡之地,李渊更是入窃关中,此两人之势,皆非高昙晟可比,是故突厥肯愿分别给以相助、扶持,而突厥之意,系在借其力以图中原。臣因以为,勾结突厥之大患,实在李渊、刘武周也。臣敢献一策,或可分化突厥与李渊、刘武周之盟,稍有助於大王近图河东,远规关中!”
“公之策,必是良策,何策?我洗耳恭听。”
裴矩说道:“突厥之可贺敦,隋之义成公主也。今宇文化及弑杀隋主,义成公主势必恨之。宇文化及将为大王擒,擒到以后,大王何不将宇文化及送至突厥,交与义成公主处置?臣愿到时,随行出使突厥,借义成公主复仇之情,以及始毕年老,弟、子争权之机,离间突厥与李渊、刘武周之盟。此计若成,义成公主必会对大王心存感激,进而李渊、刘武周仰仗突厥相助之力亦将必减,大王不就可以以此稳固河东,进克晋阳,得逐刘武周,徐图关中?”
“我就说,公策必是良策!果是良策!不瞒公说,义成公主方面,我也已有思量。甚好!公此策,正合我意。不过,宇文化及尚未擒获,公此策暂不可行。便待其落网,我再与公细议!”
裴矩行礼应道:“是。大王英明,待宇文化及伏法,臣必竭力促成此计,以助大王成就大业。”
李善道请裴矩还班,转顾苏威等降臣,摸着短髭,笑道:“诸公,前次我就说了,只要公等洗心革面,竭忠尽智,不但过往之事,一概不做追究,纵是微末之功,我亦不吝赏赐。我说话素来是算数的。”令王宣德,“宣德,朝议罢了,取帛千匹,赐与裴公,以酬裴公之此良策!”
裴矩的此策是不错,可千匹帛是何价值?裴矩就动了动嘴皮子,计策尚未施行,就帛千匹赐下。这手笔端得慷慨。裴矩、苏威等却也知晓,李善道这样做,显是为收揽他们降臣之心。既然明白新主心意,众降臣当然要配合表现,遂裴矩、苏威等降臣齐齐下拜,感恩不已。
李善道哈哈一笑,叫他们起身,将话题扯了回来,说道:“突厥的事,日后再议。汲县、黎阳等地的安抚事宜,与平定高昙晟之乱这两件事,公等各还有何建议?”
该建议的,于志宁都已进过,余下群臣没别的可以补充。
李善道就综合于志宁、屈突通等人的意见,权衡了下,做出决定,下达令旨:“黎阳、汲县等地,受宇文化及贼兵侵扰,战火荼毒,民生凋敝。我心甚悯。伯褒,拟旨,着即择吏抚慰,减免受兵灾诸县当年赋税半数,黎阳、汲县减免一年赋税,以恤民力,休养生息!”
薛收出列,恭谨应诺。
李善道继续说道:“黎阳士民,齐心从战,坚守黎阳月余,挫贼凶锋,保城不失。特旨:凡守城有功之黎阳士民,均赐帛十匹,论其功劳,授勋官等级不等,以示嘉奖;凡黎阳年逾七十之老者,受勋官一级,赐帛五匹,享秩米,彰其寿考,慰其辛劳!”
此令一出,殿中顿时响起一片赞誉之声,尽是对李善道仁民之政的称颂。
比之减免赋税,授给勋官此旨,更在政治上具有意义。
黎阳坚守的意义,被拔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处置完了黎阳、汲县等地的抚慰之事。
李善道在武将的班次中,目光扫视,落在了两将身上,接着下达对平定高昙晟之乱的令旨。
这两将,正即他选出的平叛主将。
一将还好,另一将的人选,却出乎了群臣的意料,也出乎了此将的意料。闻旨之后,此将不可置信,伏拜在地,久不能起,心潮起伏,感激得无以言表,唯叩首不止,誓勠力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