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刘兰成进议兼夺
第十四章 刘兰成进议兼夺 (第2/2页)魏刀儿从后边骑马赶上,找见高曦,请求说道:“总管,连日行军,士卒实已疲极,且夜间行路难辨方向,不如暂宿於此,待明日天明再行。”
高曦望着道上纷纷打起火把,蜿蜒如蛇的队伍,说道:“兵贵神速。各军兵士虽已疲惫,然若给了雁门加固城防的机会,则我军此前涉险夺关、昼夜兼程之功尽弃。我大军数万,既出飞狐陉,便是深入敌境,唯有尽快攻下雁门,方能立稳脚跟。值此关头,岂可因疲便止?”
魏刀儿本是流寇,投降李善道后,也没跟着李善道打过什么硬仗,何曾见识过这等高强度的行军,又何曾领略过高曦这般坚毅果决的气魄?只得喏喏退下,不敢再言。
马蹄声响,前边数人驰来,当头者未着戎装,裹幞头、着圆领袍,却是刘兰成。
到了近前,他勒马兜转,从行於侧,说道:“总管,有军报呈禀,敢请总管定夺。”却他倒不是来请求暂停行军的。高曦问道:“何报?”刘兰成答道:“前军已抵滹沱水岸边,斥候急报,再往前约三二十里的草场上,见有马群百十,突厥牧人三四,未见有突厥骑兵。”
由此地再往前数十里,即繁畤县城。三二十里,也就是繁畤县城外的近处了。这百十匹马,料当是驻在繁畤县的突厥骑兵放牧在外者。高曦闻之,倒是诧异,说道:“突厥犹牧马在外,此必我军已然入境之讯,竟尚未传到繁畤!这般说来,雁门应更加无备!”当机立断,“令李破虏,引骑两团,衔枚疾进,袭而取之。务将突厥牧人尽数擒获,不得走脱一人。”
李破虏领命,选出四百骑士,各自上马,脱离行军队伍,疾行而去。
刘兰成未有就回前军,抚摸胡须,顾盼高曦,进言说道:“总管,飞狐陉外刘军营寨、关卡之守卒,有逃脱者,却到现下,繁畤犹无警讯,以仆估料,必是逃脱之兵卒,丧胆亡魂,未敢西窜报信,而只是逃入灵丘城去了。如此,则我军行迹尚在隐秘之中。何止雁门,就是繁畤,亦可攻取了。仆敢献策,不若兵近繁畤后,便留兵一部,趁夜攻之,而主力绕道,仍趋雁门!如两城皆可得克,则河东之势可连成一片,进可攻、退可守,形胜之地尽在我掌握矣。”
却刘兰成为何忽有此进言?
因是在飞狐出兵之前,高曦与诸将已经议定,为最大的达成出其不意的效果,不止飞狐城暂时不攻,繁畤城暂也不攻,也是绕道而过。只取雁门,不惊二城。待雁门下后,再分兵转取。然形势既变,敌未觉我军之至,这个已定的策略,则便可调整。故他当下有此进言。
高曦闻言,目中精光一闪,沉吟须臾,即道:“公言甚是,此随形应变之策也。”问道,“以公之见,繁畤城,用何部攻取为妥?”刘兰成笑道:“总管必是已有腹中人选,何须问仆?”高曦的确是已有人选,便说道:“俺意此城,就留魏将军部五千兵攻之,如何?”刘兰成抚须而笑,说道:“总管之意,与仆不谋而合。不过仆之愚见,只留魏将军部五千,或尚不足。若能再从总管军中抽选敢战锐卒千人,与魏将军部并力,攻袭此城,胜算更稳。”
刘兰成为何补充这个建议,缘故高曦当然明了。
魏刀儿部现存的部众,虽是沙汰过后的壮卒,终不及高曦部曲精锐,——只行了这两日一夜的军,就甚为疲惫了,若使之独力攻城,恐力有未逮。添上高曦部千人,可确保攻城万全。
“就依将军此议。”高曦行事果决,决定既下,半点也不拖延,立即令将魏刀儿叫回,又召了本军左二军总管陈保定来见,等他两将到后,就一边乘马而前,高曦一边将军令下达。
两将领令,各回本部。
魏刀儿选出了五千兵马,陈保定率本部千人,合兵一处,带上云梯、填壕车、冲车等攻城器械,趁着夜色掩护,也离开了行军大队,向繁畤城当先开进。
高曦目送两部兵马离去,下令主力加速行进。行十余里,李破虏率骑还回来报:“突厥牧人尽皆杀了,百十马匹悉数得之。”高曦给他的军令,是勿使一人走脱,没让他杀。他倒好,图省事,全都杀了。沙场悍将,这般行为,也是难怪。杀就杀了罢,高曦亦未见责。
行军到四更时,魏刀儿、刘兰成部委实是疲惫不堪,高曦令休整一个时辰。天亮后,继续前进。前边十余里,已是繁畤县城。陈保定等部,半个时辰前刚到,已将县城四面围住。得了陈保定等遣来的军吏禀报,高曦只远远地望了眼被围住的繁畤城,并未停留,径率主力绕过。
百余里地,途中又休整一次,碰上了三四伙突厥马群,以及出外劫掠的突厥游骑,皆被李破虏等骑击灭,俘获马匹数百,斩首百余。夜深之际,两万余步骑兵马,至了雁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