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禅观与净土 >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四集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四集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四集 (第1/2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二面,我们看丁二的别示魔境。
  
  我们上一堂课带领大家了解五阴身心。五阴是我们无始劫的妄想跟业力,代代的相传而变现出来的。我们凡夫的五阴叫做有漏五阴,因为它是一个轮回的根本。所以蕅益大师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因为我们不断的相信我们有漏的五阴,所以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深受轮回的痛苦,因为你现在的五阴哪都带你不去,也不会把你带到极乐世界去。我再讲一次,我们现在的五阴身心,你现在的感受,现在的想象力,现在的执着,只会让你继续轮回,这个就是现在的五阴,有漏五阴。
  
  所以我们要设定目标,比方说我们要创造一个极乐世界的无漏的五阴,我希望把娑婆世界的五阴,转成极乐世界正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莲花化生的五阴,那怎么办呢?不能直接转化,就是旧的五阴要创造变成一个新的五阴,中间有一个过程叫做归零。先把有漏五阴回到清净心,然后再重新出发,不能直接转换,没那个本事。因为你不能从妄直接变成真,所以要先破妄。就是把旧的五阴归零以后,然后再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五阴。
  
  那么从旧的五阴归零的过程,你开始在否定过去的时候,我们过去的五阴会产生反弹,因为你开始逼迫它,你要消灭它,调伏它,即将在这个五阴要归零的过程的时候,它产生的反弹,我们叫五阴魔境,是这样来的。其实是一个好现象,就是它即将消灭的前一刹那,会现出一个影像出来,如果你能够不为所转,就过关了。如果你一失足,那就成千古恨。所以我们来看看,五阴魔镜的第一个、精明逼现空成宝色,看经文。
  
  丁二、别示魔境
  
  ◎精明逼现空成宝色
  
  发端观相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
  
  指名教悟
  
  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
  
  示迷必坠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好,我们来看,“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当我们在破妄的过程,我们在《楞严经》是正念真如,或者你忆念佛号也好,总之你要摆脱五阴的纠葛。你从今以后不再跟着感觉走了,从今以后它打它的妄想,你不随妄转,你就安住佛号。以一句佛号来抵抗五阴,也是可以,方便有多门。你用空性来抵抗五阴,用真如抵抗五阴,用佛号抵抗五阴,有些人修密宗用持咒对抗五阴都没关系。五阴,你只要不跟它互动,它自己会凋落,因为它是生灭法。
  
  一个开始不随妄转,安住清净心,安住佛号的人,叫做精研妙明。当然他要一段时间观察不停。你对佛号的观察、安住,慢慢的会怎么样呢?“抑按降伏,制止超越”,因为一开始修行的人,他的心是往内收摄。往内收摄,这个感受、想像得到一定的调伏。在调伏过程,忽然!看到“忽然”这两个字没有?就是魔境的麻烦它不可预测。就在你打佛七的时候,就在你打佛三的某一支香,这个佛号念得非常好,佛号清楚、分明,你的五阴身心世界好像暂时不存在了。你这个人好像就只有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能念的心清清楚楚,所念的佛了了分明,法界就一个声音,你突然间就觉得你的色身不存在了。
  
  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本来你是念佛,佛号历历分明,因为你的收摄身心,去刺激到色阴,然后在十方虚空当中,突然间你眼前看到虚空是七宝色,或者是百宝色。而且更离谱的是,这个颜色和颜色之间还互含互摄,青黄赤白,青色的跑到红色里面,红色跑到青色里面,“不相留碍”,各各显现又互含互摄。
  
  那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佛陀就解释了:“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那是因为你的身心世界收摄的非常成功,色阴得到一定的调伏跟迫害,所以它产生一定的反弹。这个只是暂时的,不是你真正的成就念佛三昧了,不是。因为你的色阴得到一定的压制,所以它出现了一定的光明色。
  
  如果你不执着,你把它当做是一个生命的过客,就像你在坐高铁一样,你看到了颜色过去,过去就过去了。你的心该念佛还是念佛,该忆念极乐世界还是忆念极乐世界,完全不把它当一回事,这个是善境界。恭喜你,你修行有进步了。你的五阴,因为这一次的出现,你会更上一层楼。你从这个佛三结束以后,身心世界对你的伤害降到最低了,就算它以后有病痛,也不容易干扰到你了。因为你跟五阴的身心慢慢有一种脱离的力量,如果你不执着的话是善境界。就是你对五阴,不是完全脱落,开始慢慢的走向脱落。如果你产生执着,即受群邪,所有的鬼神、魔王就趁隙而入,控制你的身体,落入魔道。一念之间而已,就在一念之间而已,
  
  所以这个魔境只有事先知道,等到你今天已经着魔了,世间上没有人救得了你,就是世间上还活着的,没有几个会有办法救你了。所以这个魔境,你要么不要,一旦着魔基本上就没救了,在佛教界基本上就没救了。
  
  这个地方就是说,当然,心理建设很重要。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修行,这个讲到目标问题,为什么要先有目标?圣道门叫发菩提心,就是你到底为什么要念佛?你为什么要打这个佛七?因为过程太复杂,就是我今天为了成就念佛三昧。好,你是为了往生,那你的目标明确以后,这个过程出现任何的境界就跟你没有关系了,这样懂吗?修行最怕怎么样?你没有目标,人家去打佛七你也跟着去打佛七,人家坐在那边念佛,你也跟着念佛。但是你有一点善根,你佛号一念出现好境界了。所以一个没有大目标的人,就经不起这种小花的考验,因为你没有目标嘛。
  
  为什么所有善知识引导大家修行,他第一个先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打佛三,他一定告诉你目标在哪里,你才不会被过程当中,任何的小花、小糖果所蒙蔽,这就是一个假相。你看到七宝颜色又怎么样?又怎么样?你看到以后一执着,前功尽弃!所以,所有的相状只能参考。说:哦,我的修行到什么程度?它是借假来判断你真实的功德,所以,说到最后就是你的目标问题了。你念佛是在积集往生的力量,就算没有成就念佛三昧,你也是要培养跟阿弥陀佛的一种因缘力,跟这个光明相,跟这个七宝色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这个地方的色阴一旦出现以后,如果你没有注意,就即受群邪。那受群邪的后果,后面会讲的更清楚。
  
  好,我们看这是第一个色阴。就是说,诸位!当然它有十种魔境,我们只讲其中一个。就是你在打佛七的时候,突然间身体变得很轻松,你不要在意。就是你的色身产生任何的变化,知道就好。你告诉自己,我不是追求这个东西,突然间气脉通畅了,你突然间看到你自己的色身变的更庄严了,你都不要去执着。因为这跟你没关系,它就是五阴的假相。你安住一念的清静心,安住一念的佛号,这才是真实的功德,三宝可以救拔你,其他这些都是假相。这个地方要注意。
  
  丙二、明受阴境(分二:丁一、总标阴相;丁二、别示魔境。)
  
  丁一、总标阴相(分二:戊一、正示受阴区宇;戊二、悬示受阴尽相。)
  
  好,我们看明受阴境,前面是粗显的色阴,一个色法。现在讲到精神的感受,我们怎么突破感受。这当中丁一的总标阴相,先看戊一的正示受阴区宇,好,看经文。
  
  戊一、正示受阴区宇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受阴给我们的障碍,这个区宇就是障碍。它举一个例子,“若有所得,而未能用”。一般要到突破受阴,表示你对色阴的调伏有一定的功力了,所以叫若有所得。就你已经对色阴的执着,对色法的执着,有某种程度的调伏跟解脱了。
  
  但是,他还是不能够完全产生自在的施展。为什么?因为受阴把你给困住了。所以受阴就好像一个人睡觉,被这个魇魅鬼控制。魇魅鬼控制的时候,你手脚都还在,但是动不了。你可以看得到,可以听得到。但是你不能有任何动作,就是被魇魅鬼控制住了。
  
  “心触客邪,而不能动”,这个就是感受的区宇、区隔。就是这个人,你对色阴、对色身的执着降低了,但是他心中经常感到纠结,很多人都是这样。你看有的人福报很大,色身养的很好,但他就是闷闷不乐。也讲不出为什么,他就是被感受牵着走,不是物质的世界伤害你,是你的感受在伤害你,这个就是被魇魅鬼控制,虽然手脚都很自在,但是就动不了,就是你心中,心有千千结。
  
  戊二、悬示受阴尽相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
  
  如果你哪一天内心已经摆脱魇魅鬼的纠结。“其心离身”,一念清净心摆脱了你的感受的纠结。那么“返观其面”,你能够反观你的身心世界。这个时候你就“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就没有任何感受的障碍。
  
  这个感受的障碍,我个人讲一个小小体悟跟大家分享。我刚出家的时候,我们要持午。就是过午以后晚上不能吃任何东西,只能饮水。当然我们以前在家是晚上吃正餐,吃很多东西,所以到晚上有两个小时特别饿。饿的是真的有时候手都发抖,晚课都没办法做。
  
  面对这个感受,但是我后来找到一个答案。就是说这个感受,如果它是真实的,你真的感到饥饿,这种饥饿感是真实的,那你应该早上要更饿才对,对不对?你昨晚很饿,结果你一个晚上没有吃东西,早上起床应该更饿,对不对?结果不对,早上起床饿的感觉完全消失掉,所以我就很深刻的体验这个感受是虚妄的,是因缘所生,是唯心所现,是一种习气造成的。从那次以后,我觉得感受对我的伤害、障碍就差很多了。
  
  就是我们以前刚出家,有时候会跟着心情走。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想拜佛,就是找一些理由,说怎么样怎么样,所以不想去做功课,结论就不想做功课。真的!因为你长时间修行的人,就是问题比较麻烦,你们很喜欢做功课对不对?因为你经常没有做功课,所以很想做功课。你每天做功课的人总是想说,我一个月是不是能够放假一两天,我们为什么出家众都没有礼拜六礼拜天呢!
  
  但是那个感受的突破以后,你就告诉你自己,不要相信你的感受,你不喜欢,那是一种感受。其实你每次功课一做下去,五分钟以后你就喜欢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感受的突破,就是说你该干嘛就干嘛。我讲实在话,一个人如果老是跟着感受走,你十天里面有四天不想做功课,哪一个功课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做的?印光大师讲,不能念要他念,就突破感受嘛。所以这个感受就是你要突破,否则的话,你身体健康也没有用,你就被魇魅鬼控制。就是你色身很健康,去突破色阴,但是你内心有纠结。
  
  师父在讲经的时候,我有观察。如果跟着感觉走,我目前的经,有百分之三十的经,我是不想讲,就这堂课我不想讲,但是我把它讲过来了。因为我不再相信我的感受,该干嘛就干嘛,你时间到了把衣披上,就上去就对了。
  
  它是这样子,就是五阴它跟你是互动的。你不断的战胜它,不断的调伏它,你就有自信,你看到它就更有自信。所以人修行会越来越好,要么就越来越糟,你每次被它control(控制),每次屈服它,它就对你越大胆,你知道吗?你不断的纵容它,把它养得又肥又壮,所以五阴是你养出来的。你每次都得听它的,它不高兴你就得听它的,那你什么事都干不了。所以这个感受是第二个要突破的,突破了色阴以后,就是感受问题了。
  
  好,我们看它的魔境。就是你在调伏的过程,当然受阴它也不会完全屈服的,它会反弹。我们看过抑生悲,我们看经文。
  
  丁二、别示魔境
  
  ◎过抑生悲
  
  发端现相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
  
  指名教悟
  
  此名功用抑催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好,我们看受阴的魔境。就这个人,“彼善男子,当于此中得大光耀”。就是一个人开始打佛七以后,他突破了前面的色阴,他对色阴的快乐、病痛,已经慢慢淡薄了,他知道一念心本来没有色阴,所以没有必要受它干扰,该干嘛就干嘛。这个时候心中已经有一定的光明,他就在打佛七的过程当中,专注的安住佛号。
  
  那么摆脱色阴以后,当然第二个就是感受的问题了,“内抑过分”,就是他某一支香特别的摄心,心收的非常好,突然间在内心深处,发无穷悲。他本来佛七打的好好的,突然间,莫名其妙内心悲从心起。到什么程度呢?他看到地上的蚂蚁,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儿子一样。他看到这个蚂蚁在地上跑,说哎呀,这只蚂蚁就像我的儿子,如此的可怜,心生怜悯不觉流泪。他会为一只小蚂蚁流泪,会为一只蚊子流泪,这个就是发起无穷的悲伤。
  
  这怎么回事呢?佛陀说,其实这个跟成就圣道没有关系。那是因为你对感受过分的调伏跟压抑,所以把你过去生悲伤的习气给逼出来,只要你知道这是一时的假相那就过了,这种情况会自己会消失掉。因为它是生灭心,它有生有灭。如果你把它执为真实的功德,那你就惨了。
  
  有悲魔入其心中,这个时候你一看到别人就感到悲伤,然后看到谁就哭,“失于正受,当从沦坠”,就堕入魔境了。当然他这个悲不是只有悲,有时候产生喜。有些人念佛念到莫名其妙欢喜,看到谁都欢喜,这你要注意,这是感受的魔境。
  
  其实我们打佛七,师父作为主七和尚,我不太喜欢有人一念佛号就哭。你知道吧!这不是好事情,你们觉得这个事情好不好?你不是来哭的嘛?你是来念佛的。你不能纵容你的感受,这容易出事你知道吗?当然你说你这辈子没有听过、念过佛号,第一次念哭几声,那就算了,发泄感情。你每一次打佛七都哭,就有问题了,你知道吗?
  
  它是这样,诸位,你越纵容它,你每一次就越想哭,你知道吗?这个感受是没完没了的。你哪一次要出事就不知道了。所以一个正确念佛人的心是寂静的,你皈依阿弥陀佛就皈依阿弥陀佛,干嘛用感情呢?你对阿弥陀佛通身靠倒,不表示你要诉诸感情,那是世间的因缘,对不对?少用五阴!师父这再强调,五阴不是好东西。受想行识不是好事情,那是增长生死业的。
  
  所以为什么要摆脱五阴,直接用心面对佛陀,用一念心去面对佛陀。我对阿弥陀佛一心归命,但是我不诉诸感情,这个很重要。你一旦诉诸感情,就被感情的魔所控制了。要么悲伤,要么看到谁都欢喜,这个都不正常。明眼人就知道这个被五阴控制了。修行就是要摆脱五阴,结果你越修跟五阴越靠近,你这不是生死业嘛,是吧!
  
  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你一定要事先知道。就是说,一个修行成功的人,你从他的身、口、意看得到他的五阴的气氛。他的色、受、想、行识越来越淡薄。说菩萨要有大悲心?大悲心不一定用感情的方式表达。你知道吗?不一定要五阴的。你看菩萨的大悲是跟理智相应。所以,你一定要怎么样,在你的身、口、意最好看不到五阴的味道。看不到你的感受、想像、执取,这种东西都不是好事情,要摆脱五阴。
  
  丙三、明想阴境(分二:丁一、总标阴相;丁二、别示魔境。)
  
  丁一、总标阴相(分三:戊一、正示想阴区宇;戊二、悬示想阴尽相;戊三、结示修观方法。)
  
  好,我们看丙三的明想阴境。想阴境里面先看丁一的总标阴相。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正示想阴区宇。看经文。
  
  戊一、正示想阴区宇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一个人摆脱了色法的障碍,摆脱了内心情绪的障碍,这个人已经不错了,他的身心相对淡薄、自在了,下一个面对的就是想阴的问题。想阴什么问题呢?就好像一个人在熟睡当中,他说了很多话,很多名言分别。但是他在梦中说的话,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因为他在昏睡当中。他虽然说梦话,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说梦话,但是他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旁边没有睡觉的人,是知道他在讲什么。
  
  “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就是一个想阴,它落入很多名言分别。这个名言分别把自己障住了,他当局者迷,但是旁观者清,是这个意思。就是: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其实很多的障碍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看戊二的悬示想阴尽相。看经文。
  
  戊二、悬示想阴尽相
  
  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
  
  如果你能够动念尽,你的第六意识的起心动念,名言分别已经消灭了。浮想消除。浮在心性上的各种名言分别也消除,这个时候你的心就像一个明了、光明的镜子,上面的灰尘全部清除,干干净净,就是非常清楚。“一伦生死,首尾圆照”。你很清楚,你生从何来死将何去。“名想阴尽,是人则超越烦恼浊”。
  
  这个想阴的突破,我过去在读澫益大师的传记,他有一段就讲到他自己。老人家二十四岁出家,他二十五岁,隔年他跑到一个山中叫径山去坐禅。他坐禅在修《楞严经》,《楞严经》就是正念真如,破除五阴。这两句话就讲完了。就是回光返照一念心性,摆脱五阴的区隔。结果他在径山坐禅的时候,突然间有一支香相应,就是突破想阴了。他感到自己的妄想,我们妄想本来一个水泡一个水泡,他突然间看到自己的妄想一个一个破裂,然后串成一种一念心性,当下他看到自己的色身,也是刹那刹那生灭,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是因缘所生,唯心所现。所以他那一次以后,看到身心世界这种生灭相突破以后,他自己说,他看所有的经典一闻千悟,看什么都懂,就突破想阴了。
  
  想阴它是这样子,是一种想像,但这个想阴的区隔就是,它会把我们的想像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它不能整体性。切成小块小块小块小块,这是生灭的妄想。所以你一旦把这个水泡的妄想突破以后,你的心就串起来了。当然想阴是很重要。凡夫的想阴为什么小块小块的,它是一种片段片段的想像,这跟我们的取相分别有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