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581年:天命流转

第581年:天命流转

第581年:天命流转 (第2/2页)

何博仍旧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摆着手说,“竞争上岗,难道不好吗?”
  
  诸夏如今有这么多土地,分化出了这么多国家,
  
  总不能一直都让中原独美吧?
  
  何况分封诸侯,使之去蛮荒之地开拓疆域,本就存在诸侯势大、天子势微的隐患。
  
  但这样的政策,还是得到了周天子的推行。
  
  总不能周天子都能接受的事,
  
  汉天子不能接受吧?
  
  “国无外患,多有灭亡的危险。”
  
  “现在有地方跟中原抢夺天命,也能给那些家伙带去一些紧迫感,催着他们变动起陈旧的制度来。”
  
  卷嘛,
  
  对国与国的关系来说,
  
  卷一卷,还能更健康。
  
  要是大家都躺在地上,比谁烂得慢一点,晚一点,
  
  那人间也就没有未来了。
  
  王景听了,也默认这番道理。
  
  只是一切还没有定论,
  
  死鬼们还要继续观望。
  
  万一汉帝刘保能够长寿,并在长久的执政中,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坚定的推行“裁旧换新”的政策,使得中原风气大为改善呢?
  
  万一西海后面的宋帝,也像今汉一样,有多生疾病,多有早逝者,以至于国势停滞,大好江山遭受腐蚀呢?
  
  这些假设,
  
  不说眼下和未来,
  
  在史书上也是存有先例的。
  
  可能这便是鬼神喜欢游荡人间的理由吧。
  
  毕竟历史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给后人开个玩笑,引发些意料之外的动静。
  
  ……
  
  “当世英才,尽入我彀中!”
  
  当四方擅长实务,具有经世致用之能的人才,多汇聚于西海时,
  
  宋帝赵承业站在城楼,眺望着殿前广场上争辩讨论、学习记录的学者与官员,忍不住抚摸着胡须,露出得意的笑容。
  
  由于父亲长寿,
  
  赵承业继位时,已然年过四十,是孙儿都满地跑的年纪。
  
  而有着扫荡西海,澄清万里的先帝在前,
  
  赵承业这位后继之君,再想做出一番开疆拓土上的功业,也着实艰难。
  
  毕竟前人将能打下来的,已经收入了八成,剩下的玉壁等地,多倚仗地势,只要一打起,便会引发一场极为艰难的拉锯战。
  
  西海还需要休养生息,不能轻易陷入一场战争泥潭中。
  
  可赵承业这般年纪,这般地位,如何能忍受自己的无为呢?
  
  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册在后,
  
  他必须做点什么,来得到后人的怀念与供奉。
  
  于是,
  
  便有了如今的场景。
  
  “我听说,汉朝的皇帝用分科考试来选拔人才。”
  
  皇帝转头向出使过中原的臣子说道,“这是很好的政策,我也想在西海推行这样的制度。”
  
  诸夏自古以来在选拔官员这件事上,有依赖血统的,有依赖军功的,也有依赖道德的。
  
  只是居前者太容易使后来者怠惰,丧失进取改良之心,一心依赖着祖先的功业,养出一大批鼠目寸光的肉食者,对上不敬,对下欺凌。
  
  居中者虽有能力,然而多体现在武功上。
  
  而只知道打仗,是治不好天下的。
  
  诸夏的国家这么多,朝代也更换了几次,
  
  “可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早已得到了验证。
  
  至于居后者,即便较之以前的制度,要先进了一些,也的确提拔了许多有能力有品行的官员。
  
  可时日久了,弊端也显露明显。
  
  毕竟察举有两种标准,
  
  能力不够的人,总会想着用品行来凑。
  
  而品行道德,是可以伪装的。
  
  当世间的许多人,为了获得地位与权势,将自己塑造成一副谦谦君子的面相时,
  
  那谁还能分辨得出真正的禽兽呢?
  
  这样下去,
  
  总有“朝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的一天。
  
  因此,
  
  生活在西海,还十分重视格物这等有利于生产与治理之术的皇帝,便想顺应格物的道理,为“人才”定下一个明确的标准。
  
  分科考试,取其优者。
  
  便十分符合皇帝的心意。
  
  才能无法通过血统传承,
  
  品行也可以伪装,
  
  但考试就是考试,
  
  不会写的就是不会写。
  
  只要对试题和考试过程管控严格,
  
  那么总能为国家选拔出大量符合要求的人才。
  
  “我的年纪已经大了,总要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看着忙于编书的各国学者,
  
  皇帝乾刚独断,在阁楼中定下了宋国的选才之制。
  
  当然,
  
  具体细节,还是需要与朝臣商议的。
  
  好在宋国建立至今,才过了二代。
  
  皇帝自己,也曾追随父亲南征北战,加之监国数次,本就具有不低的威望。
  
  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即便开国的功臣之中,已经有了为子孙谋求长久富贵的人,
  
  却也不至于在这生机勃发的年代,将自己的私欲,凌驾到整个国家上。
  
  而在宋国将修书与定制这两件大事并举同行之时,
  
  汉朝的学者也在为西海数百年积攒下的智慧发出感慨。
  
  即使再愚钝,
  
  他们也能通过那些省力方便的器物上,推测出其对人间诸多事物的重要影响。
  
  而细细想来,
  
  诸夏能够稳坐凌驾于四方蛮夷之上位置,不就是因为那锋利的刀剑、坚固的镰犁吗?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在耕与战。
  
  若只侧重一方,就犹如只用一条腿走路的人一样,迟早要摔倒在地,磕碰出伤口,流淌出鲜血来。
  
  大汉的学者们因此在西海学习起来,希望能将这里好用的东西,引进到中原,以缓和灾祸带来的伤痛。
  
  其他地方来的学者,自然也是这样。
  
  “如此,再过几十年,‘天子’的称号,就可以挪到我西海帝王头上了!”
  
  见证这般“万国来朝”的景象,
  
  赵裕和嬴辟疆这对前后辈,不免抚须含笑。
  
  汉帝们没空阻止前者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只忧虑着中原新爆发的各种灾祸。
  
  “谶纬还是有用的!”
  
  怀抱着深切的烦恼,光武帝抱着手说:
  
  “永和这个年号,也算得上一种反方向的‘谶语’了吧!”
  
  先前“阳嘉”的时候,天下即便有些动荡,却也大体承平,并有所发展。
  
  怎么永和才开始三年,
  
  外患频发,连带着内忧也兴起了呢?
  
  “这个年号不吉利,以后还是不要再用了!”
  
  其他国家的死鬼颇有同感,纷纷想办法托梦,交代在域外建立了一番基业,成为一方王侯的子孙,避开这个“诅咒”。
  
  “所以我们要奉宋国为正朔,向之称臣吗?”
  
  泰西,
  
  正请来高德道长占卜,询问自己作为受封诸侯,刘氏楚王,究竟该奉哪个皇帝,用哪个年号的现任楚君,摩挲着下巴,对着占卜出来的结果说道。
  
  “可我家宗庙,是受到中原天子的册封,才得以建立的。”
  
  “如今受其恩泽少了,联络也不多,便为求人口财富的资助,转向朝拜西海的宋国,是不是有些失礼了?”
  
  道长直接问他道,“中原远还是西海远?”
  
  “那当然是中原远一些。”
  
  “泰西的诸夏种子,从中原来还是西海来?”
  
  “那当然是从西海来。”
  
  “大王觉得大军进发,谁更能打到你呢?”
  
  “……罗马!”
  
  “那大王要向罗马称臣,引进那里的人口吗?”
  
  楚王赶紧摆着手说,“那我还是向宋国低头吧。”
  
  “反正不是嬴秦就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