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身怀大义
第501章 身怀大义 (第1/2页)十三日,赵基中军集群抵达奢延王庭。
聚集于这里的徐晃前部五支军队已经向西蔓延杀去,赵基直接接管徐晃所制的沙盘。
刘去卑、休屠达达两支义从军队本就是匈奴各千户部落精锐临时组成,本质上就是来跟着打顺风仗的。
因此一开战,这两支义从军队就彻底散了,如似漫天火星,去追逐抄掠零散的杂胡小聚落。
而徐晃、张辽、赵云三军,分别扑向杂胡大聚落,这些大聚落都是占据原有的县邑、古城。
诸羌与匈奴一样,是耕牧生活,更重视耕种,也有建筑石寨、城邑的传统。
所以规模稍稍大一些的羌部聚落,多会依山修建石堡、石寨。
如果给诸羌文化为主的杂胡几代人时间,他们能在山野地带修建出密密麻麻的寨堡群。
三郡诸胡都是羌文化为底色,吸收了太多的汉边民,他们对筑城、耕种有着强烈渴望。
因此徐晃三军各自进围大型聚落……没能偷袭得手,说明三郡羌胡已然有备,外松内紧。
赵基观望沙盘地图,手里抓着麦饼时不时咬一口。
贾诩则披着油光水亮的黑色熊裘大氅,静坐闭目养神,沙盘信息早已刻在他的脑海里。
贾诩只是在等其他意外的信息,普通的军情已经不会影响什么。
现在形势明显些,诸胡已然有备,那说明肯定存在一支联合组建的机动兵力。
这支机动兵力要么潜伏,企图袭击徐晃三军,要么袭击南路军,再要么想一口撑死来打赵基。
这支机动兵力暴露之前,中军不能动。
还有就是,要等北方的消息。
三郡杂胡已然有备,那么依附鲜卑,邀请鲜卑人南下也就成了大概率的事情。
反正冬季时节,对鲜卑人来说闲着也是闲着,来三郡走一圈,或许就能迫使三郡诸胡名义上臣服于他们。
现在的鲜卑国主是鲜卑建国大首领檀石槐的长孙魁头,然而檀石槐死后继位的和连是次子。
如今和连之子骞曼已经长大,企图从堂兄魁头那里抢夺国主之位。
如果魁头能对外击败汉大司马赵基,或者威慑三郡杂胡臣服,那势必威望高涨,短期内自能压制骞曼引发的人心分裂与动荡。
鲜卑人,的确有介入这场战争的动机与需求。
关尚端着一盘饭菜进来,放下后对赵基说:“大司马,有自称扶风苏则者投帖,欲拜见大司马。”
赵基皱眉:“就是那个扶风苏氏的苏?”
“不清楚,下面人说这人自云是从北地逃难而来,带来了鲜卑军情。不敢隐瞒,才向卑职上报。”
“知道了,安排他来见我。”
赵基端起一碗米粥搅了搅,端到贾诩面前:“军师,可知苏则此人?”
“此人有名士之称,本以为丧命于三辅大乱之中。不曾想倒有先见之明,逃出三辅保住了性命。”
贾诩接过木碗,握着木勺搅了搅,又吹了吹,才说:“平陵苏氏族大兵强不假,然其族裔分支遍及周边。大司马也只是迁徙其宗族、戚族与乡党,又不曾株连苏氏余脉,不必担心苏则虚报军情。”
如卫氏都能发展出豪强、名士诸多分支,苏氏也是与卫氏一起崛起的家族,支系更是复杂。
面对贾诩的宽慰,赵基忍不住笑了笑。
经历三辅动乱后,苏氏远近分支自然会抱团求存,因此绝大多数关中苏氏几乎被他一锅端了。
但的确还有残留的苏氏,这些苏氏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去平陵抱团求存。
怎么说呢,家族规模大到了一定程度,内部一些矛盾也会大的超越死亡恐惧。
人虽然怕死,但有的人宁肯在外面卑微求活,也不愿回归家族低头受气。
例如苏则,苏氏坞堡之强,李傕郭汜联手都没能攻陷,结果苏则有名士之称,就是不去坞堡里。
说到底,苏则这一支与坞堡里的管事的苏氏肯定有着不便向外人讲述的矛盾。
赵基也就点着头,端起自己那碗粟米粥吃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