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没有消息
第503章 没有消息 (第1/2页)南路战场,战后打扫战场,检验功勋。
忙碌到午后时分,张郃、韩猛、朱灵三将领了护军张昶签发的军功凭证,正一起围坐在中军大帐外的营火处烤火。
朱灵沉默寡言,张郃侧耳聆听大帐内不时传来的讨论声,就低声对韩猛说:“元逊,观都督、护军之意,并无进袭高奴之意。”
韩猛皱眉:“没有收到大司马军令,我等岂能擅自行动?”
张郃见韩猛不愿意,也只能长叹一口气,心中遗憾不已。
韩猛也是无奈,乱羌已被击退,又不是彻底杀溃。
维持现在的防守格局,乱羌卷土再来,也能被他们击退。
就算无法立功,也能维持大军整体健全。
若是继续向北推进,会承受更多的风险;而在这里与乱羌相持,双方都是野战宿营,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甚至推进到高奴城附近,那乱羌就能得到更好的宿营、休息条件,以及保护家园的士气激励下,会变的更难缠。
而现在,乱羌部众也在忍受寒冷的侵害,士气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所以段煨、张昶的决断不能说错,只能说是过于保守。
因无法判断参战乱羌主力去留,这才是张郃感到遗憾的原因。
不怕乱羌主力盘桓,就担心乱羌留下疑兵,主力北上去夹击大司马。
也不是担心大司马战败,张郃纯粹是担心这一仗捞不到功勋。
如果战后复盘,南路一万四千多人却被乱羌数千人迷惑、堵在高奴以南,错过了北面决战,那肯定会贻笑大方。
可韩猛没有更高级的命令抵达前,不想去挑衅段煨的指挥权威;朱灵更是不想得罪任何一个人。
张郃势单力薄,也只能暗自忍耐。
烤火通气见韩猛、朱灵无意挑头,张郃也不做逗留,当即戴好手套,引着亲兵骑士撤换本营。
韩猛、朱灵也无意再拜见段煨或张昶,也是纷纷离去。
见河北三将撤离,大帐之内段煨也是松一口气。
现在与中军失去联系,就算要前进,也不能在今日或明日前进。
他又不好详细解释太多,军事最高机密可能就那么一两句话。
暂时难以判断附近乱羌的虚实,他这里驻军不动,乱羌也会无法判断他的虚实。
段煨来到帐门处侧身站立斜眼目送河北三将离去后,才返回帐内说:“大司马积威之下,彼辈皆不敢放肆。”
张昶也在烤火,火塘边摆着麦饼,正拿小刀刮烤焦的边角,岑岑作响:“都督断定贼众会设伏?”
“易地而处,我会设伏。”
段煨踱步到火塘边蹲坐,拿一块麦饼掰开咬一口:“不管他们有什么动作,我不动,他们不敢来攻,我军自处于不败之地。等伤兵运走,再启程不迟。”
河北三将对赵基中军有信心,段煨也有信心。
宁肯这一战南路的功勋少一点,他也要将大多数吏士完整带回去。
正面集结的乱羌部众也没什么好选择,要么设伏,要么退回高奴休整,要么继续与他相持,再要么主力急速北上,配合其他乱羌诸胡夹击大司马。
诸羌、诸胡部队山地作战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缺乏韧性,以及严酷军令之下,服从大局不得不率先牺牲的勇气。
诸胡部众的特点就是惯于打顺风仗,也就是说聚集的诸胡部众越多,有限的战场宽度下,真正能作战、发挥作用的只有少数精锐。
如果他们被击败,以诸胡部众的习俗,往往会躲避伤亡,进而溃逃。
也不是他们缺乏继续作战的勇气,而是缺乏一个权威高隆的领袖做指挥,因此避战撤退往往会发展为溃退。
也就是说,眼前乱羌纵然分出主力北上参与夹击,也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战力。
反倒是留在这里,能堵住他们。
可北面决战才是关键,只要对面乱羌领袖稍稍有一些大局观,就会增援北面战场,不会与他全力争斗。
昨夜袭击、夹击都已失利,对方自然不可能再搞正面作战。
总之,段煨不想带着部队深入冒险,怎么也要再等两天,有更多的侦查信息后,再做决断。
张昶明白段煨的态度,他来监护南路各军,就是调解关中兵与河北兵之间矛盾的。
河北三将都忍耐住了,张昶自然不会跳出来与段煨争论什么战机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