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三茅祖师
第九十一章三茅祖师 (第2/2页)她伸出手指,直指赵莹的鼻尖,眼中火光四溅:“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如此与我说话!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玉皇大帝的女儿!”
赵莹对此嗤之以鼻,只见她双手抱胸,声音里满是轻蔑:“你头上插个鸡毛掸子,没事包个狗皮毯子,近看像个铅笔杆子,远看像个铁皮铲子。要不是玉帝收养了你,依着你原来的身份,恐怕你现在应该头顶着夜壶,跪着去给公主们倒洗脚水,才是你该干的事!”
这话深深地刺痛了杨琳琳,起初,她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沉浸在那份虚幻的尊贵之中,自视为玉帝之女,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直到后来,她的真实身世曝光,她才知道自己原来只是猪八戒和东海三公主偷情生下来的私生女,自己竟然是猪八戒的女儿?!
最初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她简直如同晴天霹雳,内心震撼无以复加,觉得神界到处都有人在看她的笑话,每个角落都充斥着对她的窃笑与轻视,甚至当她看见一些人聚在一起闲聊说八卦,她都认为他们是在背后嘲讽议论着自己的身世,让她那颗本就妒忌于杨玥的心,到最后越来越偏激、越来越恨!
“啊——”她发了疯般,猛地抽出一柄寒光凛冽的剑,双目赤红,直冲着嘲笑自己的赵莹而去,“你,还有杨玥,都去死吧!你们凭什么看不起我?!”
论法力和战斗力,杨琳琳那点三脚猫的道法,根本远不是赵莹的对手。
只见,赵莹掌心猛然间绽放出耀眼光芒,一柄晶莹剔透、宛若冬日凝霜的冰晶剑瞬间凝聚成形,被她稳稳握于手中。这剑身流淌着幽蓝的冰光,犹如银河倒挂,璀璨夺目,每一缕光芒都蕴含着令人心悸的寒意。
随着赵莹轻轻一挥,铺天盖地的剑影如潮水般汹涌而出,每一道剑影都锋利无匹,带着不可抗拒的凛冽之气。不过几个回合,杨琳琳手中的剑便被赵莹一击震飞,紧接着,一抹冰蓝如电的剑芒,瞬间狠狠刺中了她的肩头,“啊——”一声痛呼响起,杨琳琳踉跄后退,手中的剑已不知所踪,肩头鲜血汩汩,染红了衣襟,她慌忙伸手捂住伤口,脸色煞白。
她以前在神界从未与赵莹交过手,未曾料到杨玥这位自幼相伴的发小竟有着如此厉害的法力。杨琳琳知道以自己的道行,在赵莹面前讨不了好,自己此番来到茅山,本是那位茅山的黄道士找自己商议,如何一起联手对付杨玥的事。
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在这里浪费时间与赵莹纠缠,将来赵莹与杨玥,她一个都不会放过。杨琳琳眼神里闪过一丝怨毒,身体轻盈一旋,化为一道金光径直奔向了茅山之上黄浪的道观。
随后,杨琳琳与黄浪待在那间密不透光的密室里,不知商量了什么,最终杨琳琳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杨琳琳离去之后,黄浪独自踱步至道观的大殿之内。
他缓缓抬头,目光定格于三清祖师的神像之上,然而,那双眸子里闪烁的,并非虔诚之光,而是掩藏不住的阴鸷与狠厉。
近来,他的术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克星,连连被人轻易破除,反噬之力如潮水般涌来,令他猝不及防。从未有人能让他受挫至此,小儿子至今都还住在医院里,这深深打击到了他那颗向来自视甚高的心。
他自小学道,继承了两条法脉传承,一条是上清法脉,一条是民间法脉。他的父亲,乃是香港风水玄学界的泰斗,名声显赫,那些平日里权势滔天、风光无限的达官显贵、商界巨擘,乃至娱乐圈的风云人物,在父亲面前,也得老老实实低下高傲的头颅,只为求能得父亲片言只语的指点迷津。
自从那个叫邢振罡的男人出现,自己的一切都化为了乌有。
刹那间,黄浪心头猛地一颤,仿佛失去了什么极为重要的东西,他愕然抬头,只见那些承载着茅山术法威能的法印、令旗、令牌与法器,正一枚枚、一件件从他的身体抽离而去,悠然飘升,最终飘浮于道观之外。
黄浪知道,如果他失去了这些象征着道教权柄与力量的信物,自己从此将无缘再行道教法事,更无法施展道家秘法,这等于生生斩断了自己的两臂啊!
“不!这不可能……”黄浪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往日伪装出的高人风范荡然无存。他慌不择路地提起宽大的道袍下摆,脚步踉跄,眼中满是不甘与绝望,试图挽留那已渐行渐远的法宝。
道观外,云端之上站着三位身穿道袍的神祇,他们凌虚踏于五彩祥云之上,面容肃穆,气质超然,正是赫赫有名的茅山祖师——三茅真君。
为首的大茅君茅盈,其声如洪钟,回荡于云霄之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黄浪,吾等创立茅山一派,初衷在于荡涤妖邪、佑护苍生。而你,身为茅山门徒,竟背道而驰,滥用本门道术,残害无辜,罪孽深重。今日,吾不仅要剥夺你修行所得之道法,更要将你所持一切茅山法器,悉数收回,以正门规。”
黄浪慌得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倒在地,他的额头开始急促而有力地撞击着冰冷的地面,“恳请祖师爷慈悲为怀,开恩于我!我自幼皈依茅山,勤学苦练道术,不敢有丝毫懈怠。此次一时心迷神乱,犯下大错,但我真心悔过,誓不再犯!”
然而,三位茅山祖师爷面容冷峻,眼神深邃而坚定,没有丝毫动摇。正因茅山之中,有如黄浪这般心术不正之徒的存在,才使得山中邪祟之气愈发猖獗,蔓延不绝。
其实,像黄浪这样的人,绝非个例。放眼整个茅山,能够秉持正念、潜心修行之人,竟是寥寥无几。如今的人间,贪、嗔、痴、欲四毒横行,远胜于往昔。多数人上山求道,心怀不轨,只不过是想靠此来发家致富、谋财害命。道教也好,佛教也罢,行走于正道之人,已是少之又少。
任凭黄浪再如何声嘶力竭地哀求,茅山的三位祖师爷都不曾有丝毫犹豫,他们的背影,显得格外庄重而悲凉,头也不回地踏着五彩祥云,渐行渐远地离开了这片他们曾守护的土地。
空中,只留下三声深沉而凝重的叹息,久久回荡,仿佛是对茅山沦落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