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江南内斗急
第五十六章 江南内斗急 (第1/2页)临安府,四方馆,史浩与杨沂中相对而坐,脸色都有些铁青。
由于罗怀言一把火将政事堂与六部烧得一干二净,所以靠近皇城的四方馆就成了宋国相公尚书们新的落脚之地。
不过仓促搬家,屋舍之中着实简陋,两人之间也没什么瓜果时蔬,只是两杯清茶罢了。
“值此大乱之际,史相公应当如古之名相一般,不动如山方才能稳定人心,如何能一日三惊?”
史浩听闻这番话,差点没一口气上来直接憋死:“杨郡王,你莫要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妨来坐一坐我的位置,感受下群意汹汹。”
杨沂中端着茶杯,淡淡说道:“好啊,想必史相公有出将入相的本事,到两淮去防备飞虎子吧。”
史浩闻言更加气急,想要起身却又感到腿上疼痛,也是丧气一时。
杨沂中抬起眼皮瞥了一眼,饮了一口热茶:“史相公,装也得装像一些,我在外面都听到流言了,说是当两淮大军全军覆没消息传来时,史相公看起来从容镇定,却是腿软到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史浩终于忍耐不住,奋力一捶桌子:“杨沂中!我是在当日大乱中伤了腿!不是腿软!”
杨沂中有些百无聊赖:“随便吧,反正朝野坊间全都是这么传的。左相唤我前来,就是为了说这些事情吗?”
史浩怒火再次升腾。
不是你一直在东拉西扯吗?!
不过想到如今局势,史浩还是强行抑制住了怒意:“杨郡王,你如今掌管着殿前司与皇城司,如今临安城中的谣言,你真的不管管吗?”
杨沂中扯了一下嘴角:“你这就拜错庙门了,如果所料不差,年后我就要去两淮收拾局面去了。史相公既为独相,也应当担起这份担子才成。”
史浩沉默半晌之后,摇头以对:“知临安府周淙已经弃官而走了,朝中一小半的重臣也弃官归乡,两淮大军覆灭的消息传来,剩下许多人也称病不朝,临安府中简直是一团乱麻,我又没有千手千眼,如何能清理谣言?”
杨沂中有些奇怪的看了看史浩,同样微微摇头:“史相公,你与官家定下此策之时,就没想到会有如今的局面吗?你的那些同党们呢?”
史浩手上动作一顿,张口欲言,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到最后只能化为一声长叹。
史浩与赵构这两个聪明人当然事先想到会有这种局面!甚至对朝堂中主战派官员弃官而走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但是这两人却不在乎!
从来只听说过当官的人多,官位不够的情况,却没听说过官位比想当官的人还要多。
割据派的江南士大夫末学后进海了去了,其中不乏一些十分出色之人。
但这些聪明人往往都是最先看明白局势的。
两淮大军完蛋的消息传来之后,官场的躁动几乎是立即踩了个急刹车。
如今想到当宋国高官的人有吗?
自然是有的,而且依旧如山如海。
但作为当朝左相,史浩怎么能容忍底下全都是酒囊饭袋呢?到时候任何工作都无法展开,整个宋国朝政将要变得更加乌烟瘴气。
史浩沉默半晌后,方才艰难出言:“所以才要想办法清除这几个恶毒谣言,否则朝局就要彻底动荡下去了,本相到时候也是无能为力的。”
杨沂中眯眼沉思了片刻,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用棉帕将一丝不易察觉的血红色遮挡起来后,方才缓缓说道:“我不喜用朝政来做交易,但事到如今,倒也别无他法了。
想要我发动皇城司,可以,但你必须下达正经朝中命令,明正典刑杀一人方能行。”
史浩有些警惕:“杀谁?”
杨沂中翻着眼皮,一字一顿的说道:“钱端礼!”
“不成!绝对不成!”
史浩断然拒绝。
钱端礼乃吴越王钱俶六世孙,荣国公钱忱之子,为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虽然全程没有在政变过程中露面,却是整个团伙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原因倒也是简单明了。
五代十国中……哦如今官方称呼应该是六代十三国……吴越国乃是主动献土归降宋国的,因此吴越钱氏在宋国朝廷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受到赵氏的优待。
而吴越国的国土范围正是北起大江,南至福州。东起大海,西至衢州的一片土地,都城就是杭州,也就是如今的临安府。
换句话来说,在赵构还没夹着尾巴南渡之前,钱氏就是京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