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反重力?磁场驱动?
第285章 反重力?磁场驱动? (第1/2页)关岛某处研究机关内,这里的研究人员全部都是东大国内调配来的,而在研究台上,那架被刘骏击落,处于较为完整状态的飞行器正在进行研究。
在清理干净这架类型2,并把里面的鱿鱼残骸完全提取出来后,一些来自东大的专家兴致勃勃的研究起这个和人类科技树完全不同的外星飞行器,尤其是——它是怎么飞起来的。
和人类文明通过空气动力学飞起来的飞行器不同,外星文明很明显是另一种技术路线,如果能搞清楚的话,人类的航空航天技术会进步一大截,降低往返外层空间的成本。
不过,如何启动它,成了一个难题,而在一旁,被调配过来的宋希竹也在打量着这架人类飞行器,她之前也看过类型2,但深入参加类型2的研究还是第一次。
之所以让她加入,主要是她整合的激光搜索雷达,在接下来面对外星文明飞行器的时候非常重要,人类的杀伤链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索敌,发现即摧毁,只要东大能够通过激光搜索雷达扫描到敌人,然后就能有办法消灭敌人。
刘骏就是一直在和这种东西战斗么宋希竹看着眼前20多米,比J15T还要长的飞行器,眯起了眼睛,心中有些担心起刘骏。
这么大一架飞行器,能造出来就是一种工业能力的肯定。
“宋工,这是类型2对于光谱的反射率,你看看”
“好的。”
宋希竹接过技术员递过来的数据翻看起来,看看外星人到底对于哪个频率的光谱反射是最小的,仔细的翻看起里面的数据,然后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
在旁边,几名来自东大的空气动力学专家与其他领域的院士正在研究这架外星飞行器的动力系统。
“你怎么看?”一名院士仔细查看疑似动力源位置,通过X光射线,可以看到内部的一些光路,但具体有什么作用还不清楚。
但从目前来看,有两个推论,一个是磁场,另一个是反重力.
“可能是反重力.”一名院士低声说道。
1920年托马斯布朗用高压电场将空气中的分子电离形成“离子风”推动飞行,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反重力,1938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的飞行器利用电磁场控制“以太”旋转来实现反重力,不过该理论未得到广泛认可。
1989年李宁在研究超导材料时发现让离子快速旋转可能产生垂直于自转轴的反重力效应。
2024年,NASA的一位工程师查尔斯·布勒发现了一种新基本力并开发了无需推进剂就能驱动的推进器,能产生足以抵消1个地球重力的推力且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他虽未明确称其为反重力。
“我觉得是磁场,通过内部制造磁场.通过斥力来完成各种机动。”另一名专家继续说道。
无论是哪一种,飞行方式都是人类目前达不到的,同样,如果能够学习外星文明的这种推进方式,那么对于人类来说,也会大大增强现有战斗机的战斗力,哪怕只是减重呢,也能让人类飞行器的性能提高一大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