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第44章 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第2/2页)如此大规模的报道,绝对是不同寻常的,罕见的。
那些嗅觉敏锐的人明显察觉到了这一变化。
即便是部分迟钝的圈内人,也很惊讶。
见报?
还是大规模见报?
开天辟地头一遭啊!
是不是哪里发生了一点变化?
变化确实是在发生。
这一切都跟近两年圈内风气的变化有关,最近这几年,那种苦大仇深的歌曲少了很多。
以痛仰乐队为例,原时空他们在2000年9月发行首张专辑《这是个问题》。
而现在,痛仰乐队签约摩登天空后发行的专辑名叫《不要停止我的音乐》。
最初这张专辑的名字应该是‘请不要停止我的音乐’,后来过审时,审核人员觉得‘请’字不太好,就把它给删了。
这张专辑和原时空那张同名专辑没什么关系,歌曲只有一首《再见杰克》类似。
其他的歌,完全不一样。
整体而言要偏流行金属一点,再保留一点点金属色彩。
更让李杰惊讶的还在后面,就在1月中旬,他收到了一个邀请,跟他几乎同时收到邀请的还有轮回乐队、许威。
这个邀请是央视《同一首歌》栏目发出的。
同一首歌是什么栏目?
央视的一档音乐类综艺节目,每周五晚准备在央视播出,它不同于选秀、音乐竞赛。
它更像是一个大型全国巡回式的拼盘演唱会,每一期都会邀请一批知名歌手。
或当红,或曾经当红,这些人会在全国不同的城市进行演出。
毫不夸张的说,《同一首歌》就是央视旗下的王牌节目之一,每一期的收视率都很高。
很多城市为了申办《同一首歌》,都是削尖了脑袋想办法。
央视是什么单位,不必多言。
曾经的摇滚乐别说进央视,就是登上电视台都是千难万难,这一次,李杰、轮回乐队、许威三人同时收到同一首歌的邀约。
虽然,或许,可能跟这一次的举办城市有关。
李杰收到的邀请是长安站,许威、轮回乐队也一样,但甭管是哪座城市,能登上央视的栏目,那都是破冰之旅。
消息传开,圈内震动!
“军哥,这次真不是你找的孟鑫?”
即使李杰说了好几次,沈黎挥还是有点难以置信,成为摩登天空的掌门人后,他狠狠地恶补了一些专业知识。
连带着,他对风向的变化都敏锐了不少。
没办法啊。
都是被逼的,如果不了解风向,一张专辑投下去,很可能连个水花都翻不起来。
“真不是。”
李杰哑然道:“我都说了多少遍,这次节目组真没有跟我提前说,我跟你们是差不多时间收到的通知。”
“那,不应该啊。”
沈黎挥摸了摸脑袋,他有点想不通。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从上不了电视台,一步到位直接登上《同一首歌》,这种反差太大,他属实摸不清楚。
“其实,也很好理解。”
李杰呵呵一笑,眼看沈黎挥抬头,满腹疑惑的样子,他吐出了几个字。
“堵不如疏。”
“嗯?”
沈黎挥还是有点懵。
“很简单。”
李杰笑着道:“摇滚乐终究是有市场的,还有,它的关注度也很高,一直压着,不如引导它走向想看到的方向。”
“你在想想,国内现在最大的事是什么?”
“什么?”
沈黎挥还是一脸茫然。
“入世。”
李杰道出关键。
“国内的纺织产业产能太大,国内消化不良这一批产能,想走,只能向外寻。”
事实上,入世带来的改变很多,很大,很深远。
摇滚乐松绑,只是其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跟电影方面的院线制改造、制片厂改组,差远了。
后者影响的是整个行业。
摇滚乐呢?
它只是唱片工业的子集,还是一项不太重要的子集。
影响力很有限。
其实,如果内地的摇滚乐能真正发展起来,未来几年哪有什么韩流、超女什么事?
但,很难。
几乎不太可能。
即使李杰想扶,那也扶不起来,国内摇滚发展的时间太短,没有那么多的人才。
一花独放不是春。
就他一个人一枝独秀能有什么用?
他还能把全国年轻人都吸干不成?
那做不到。
全国数以亿计的年轻人,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即使其中分流出一小部分人,那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
小西八那是举国之力推动韩流出海。
半晌,沈黎挥隐隐回过味来,紧随而来的便是振奋。
光!
光来了!
另一边。
许威也在报喜,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的妻子,告诉他的父母,告诉他的老丈人、丈母娘。
反正是广而告之。
轮回乐队那边的情况也类似。
不论怎样,央视的演出邀约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家人收到消息,也是一个个喜笑颜开。
老一辈人很吃这一套。
能不能得到主流的认可,很重要。
轮回乐队成员的家人们已经开始计划请假,亲自前往同一首歌的现场进行观看。
老周夫妇那就简单了。
他们准备在长安一直待到《同一首歌》演出的那一天,他们不仅要自己去,还要呼朋唤友。
把亲戚都叫上。
都去看!
时间:2001年2月7号。
那一天正好是元宵节,现场看完,他们还能在2月9号的电视上再看一遍!
这个突如其来的邀请也打乱了李杰一家的归乡计划。
他们原本是过几天就回去,现在不行了。
《同一首歌》节目是演唱会性质,要不要排练?
要!
要不要跟节目组对接?
也要?
选歌、彩排、妆造、行程等等,通通都要对接,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搞不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