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面对失败
0016、面对失败 (第2/2页)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命,不再属于自己,属于断云寨的哨所,属于北境的疆土,属于所有等着他赎罪的人。
秦江月回到军营时,看到空落落的营房,秦江月眼睛湿润了。多惨啊!二十万大军,刚刚扎寨就被后凉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是敌人太厉害还是我们的军队太弱?这是什么统帅?士兵们都在坚守时他却提前逃了回来,他的命就这么值钱吗?他好意思回来吗?他如何面对朝庭对他的信任?如何面对父老乡亲们的期望?
很久,他躺在官属的床上,心头掀起万丈波涛,他满脑子都是十里河的营寨被焚烧后的惨状……他们的后凉军就这么不堪一击,令本是齐整的大部队像一般散沙被呼延况像秋风扫落叶一般?
时隔四年,逃回阴山漠北的呼延况为何如此厉害?为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后夏的主力部队?
呼延况抓住战机,不给后夏喘息的机会,这是他成功的原因。
秦江月既心痛又惶恐,他似乎觉得呼延况有可能像风一样很快就会飞到他们所在的营房。那些空荡荡的粮囤,还能支撑几日?国破家亡即将到来。他欲哭无泪,此时,他想到了那个被冤杀的苏越,一位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不是马革裹尸在保家卫国的疆场,而是含冤死于自己人手中的屠刀下,这份悲怆与气愤,足以让天地为之变色,让后世为之扼腕。他曾凭一己之力扛住外敌入侵,让边疆百姓免遭战火,曾用赫赫战功换来朝堂安宁,让皇室安稳坐享太平,可最终,却落得个“谋反”的罪名,连一句辩解的机会都没有,连一具完整的尸骨都难以留存。这样的冤死,不是简单的“悲剧”,而是对“忠勇”二字最残忍的践踏,是对“公道”二字最彻底的亵渎。
最让人怒不可遏的,是冤死背后那个肮脏的交易——劫军饷。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将黑的说成白的,将忠的说成奸的。“功高震主”的无端猜疑,惧怕“谋反”的皇帝通病,让没头脑的皇帝蒙蔽了双眼,竟连“当面对质”的机会都不给,一道圣旨便定了他的死罪。这样的昏聩与冷酷,比敌人的刀剑更加恶毒。
而这场冤杀,伤害的远不止是大将军一个人。对朝堂而言,失去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就像断了一条臂膀,遇外敌入侵无人能扛起重任,最终只能让国家陷入危难;对军心而言,大将军的冤死会让将士们寒心,连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都落得如此下场,普通士兵又能指望什么?此后再上战场,将士们难免心存顾虑,不敢再拼尽全力,这对军队的战斗力,是毁灭性的打击。对民心而言,大将军是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他的冤死会让百姓对朝廷失去信任,连英雄都保护不了的朝廷,又怎能指望它保护百姓?
只愿世间再无“英雄蒙冤”的悲剧,只愿每一份忠勇都能被善待,每一份功绩都能被铭记这不仅是对逝去英雄的告慰,更是对“公道”二字最好的守护……
身心俱疲的秦江月在床上足足躺了一夜,这期间他滴水未进,从火堆里逃出来的他像换了一个人。他不想再这样委屈地活着,他不想再看到忠善之辈任人宰割……可是,他有什么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国人的命运呢?他想不出来,他头痛欲裂。
第二天的早晨,他看到军营里回来了不少士兵。清过清点,大约有八万人。这八万人是见势不好逃亡回来的。也有一些伤势不重连滚带爬回来的伤员。参将作了统计,逃回来的与受伤的加在一起九万人。在前夜的战斗中死了大约十一万人。
得知林涛已去昭阳殿向皇帝请罪,结果可想而知。他不知道林涛被革职之后,何人来挑这个大梁?在他的心目中,能与呼延况匹敌的人似乎没有。
他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