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8、倾城之危
0018、倾城之危 (第2/2页)城南的刘大娘,她的儿子在围城首日便被征调去守南门,至今已有三日没有消息。她每日都会拄着拐杖,走到南门附近的城墙下,朝着城内呼喊儿子的名字:“柱子!柱子!你要是还活着,就应娘一声啊!”可回应她的,只有城墙上守军的叹息声与城外后凉兵的喊杀声。有时,守城士兵会从城墙上扔下一些阵亡士兵的衣物,刘大娘便会在衣物堆里仔细翻找,希望能找到儿子的东西,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像刘大娘这样的家庭,在晋阳城内还有很多,他们只能将牵挂藏在心里,默默祈祷亲人平安,可随着围城时间越来越长,希望也渐渐被绝望取代。
晋阳城内的伤病员日益增多,既有守城时受伤的士兵,也有因饥饿、缺水、感染生病的百姓,可军医与药材却极度短缺。晋阳城内唯一的医馆,早已被伤病员挤满,军医们每日连轴转,却仍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有士兵被后凉箭矢射中大腿,箭头深入骨中,军医只能用煮沸的匕首硬生生将箭头挖出来,士兵疼得浑身抽搐,却连一声**都不敢发出,生怕影响其他伤病员。
随着围城时间的推移,云州城的防御体系逐渐崩溃,城墙破损、守军疲惫、士气低落,匈奴的进攻却越来越猛烈,城破的危机步步紧逼:
后凉用攻城锤连续撞击南门三日,南门城墙已出现数道裂痕,最宽的裂痕能容纳一人通过。守军只能用沙袋、木板甚至百姓家中的桌椅,堵在裂痕处,可这些临时防御根本抵挡不住后凉的进攻。第三日晚上,后凉发起总攻,攻城锤再次撞击南门,裂痕处的沙袋被撞飞,几名后凉士兵趁机从缺口处爬了进来,守军立即扑上去与后凉士兵厮杀,刀光剑影中,鲜血溅满了城墙。晋阳防御史傅聪见状,亲自率军增援,他挥舞着大刀,大喊:“兄弟们,守住南门!咱们身后就是爹娘妻儿,不能让后凉兵进来!”士兵们听后,士气大振,纷纷拿起武器与后凉士兵拼命,最终将后凉士兵赶了出去,可守军也伤亡惨重,南门城墙下,堆满了双方士兵的尸体,鲜血顺着城墙流到街道上,汇成一条条“血河”。
守军已连续守城三日两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体力早已透支。不少士兵在守城时站着就能睡着,有的甚至在与后凉士兵厮杀时,因体力不支被敌人砍倒。有年轻士兵对统领说:“将军,俺实在撑不住了,俺想睡一会儿,就睡一会儿。”统领看着士兵苍白的脸,心中满是不忍,却还是狠心说道:“再撑撑,官军马上就要来了,等官军来了,咱们就能好好休息了。”可他自己也知道,这只是安慰士兵的话,他也不知道官军何时才能到来,甚至不知道晋阳城还能撑多久。更可怕的是,守军的人数越来越少,从最初的两万人人,减至如今的一万人,很多士兵都是带着伤继续守城,有的手臂被箭射中,就用另一只手挥舞武器;有的腿被砍伤,就坐在地上用刀刺杀敌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坚守着晋阳城的最后一道防线。
随着物资短缺、亲人离散、防御危机加剧,守军与百姓的士气逐渐低落,不少人开始动摇,甚至有人提出投降。有士兵私下议论:“咱们守了这么久,官军还没来,再守下去也是死,不如投降算了,或许还能活条命。”百姓中也有类似的声音,有人说:“后凉兵说了,只要咱们投降,他们就不伤害百姓,还会给咱们粮食吃。”这些议论传到防御史耳中,他立即召集士兵与百姓,站在城墙上高声说道:“兄弟们,乡亲们!咱们是后夏子民,岂能向后凉投降?咱们的祖先曾在这里抵御后凉,守护家园,如今轮到咱们了,咱们岂能让祖先蒙羞?官军一定会来救咱们的,只要咱们再坚持一下,胜利就属于咱们!”防御史的话让部分人重拾信心,可仍有不少人面露犹豫,在绝望的困境中,信念的动摇比后凉的进攻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