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授印仪式
0023、授印仪式 (第2/2页)待众人起身,高逸翻身下马,一步步走上点将台。他将帅印放在台中央的案上,拿起案边的令旗,玄色令旗在火光里一挥,校场瞬间静了下来,连火把燃烧的声音都似轻了几分。
“今日点兵,只为北伐。后凉踏我北疆,侵占城池,杀我同胞,若不将其逐出关外,何谈家国安宁?”他的目光落在一名新兵身上,见那少年攥着枪杆的手泛了白,却仍挺直脊背,便又提高了声音,“今日随我出征,有功者,朝廷必有重赏;若有临阵脱逃者,军法处置,绝不姑息!”
“愿随元帅,誓死杀敌!”又是一阵震天的呼声,喊声格外响亮,声音里的颤意少了,多了几分滚烫的决心。高逸看着台下整齐的方阵,看着二十万将士眼中的火光,突然握紧了案上的帅印。他抬手,将令旗往下一挥:“各营整队,一个时辰后,准时出京!”
一个时辰之内,高逸命高军强从军营中挑选精兵强将,充实先锋队。他嘱咐高军强:“多多益善,不限名额。然后,他又命后军提督迟英杰将武器阵里所有的弓箭全部装进甲车。”
高军强接令后马上精挑细选,将那些平时训练中表现出色的兵士都充实到他的先锋队。也许这个叫高逸的人知道收复晋阳时后夏军的软肋,这次他要提升一下先锋队的作战水平。
高军强接到旨令毫不含糊,足足挑出来八千人。迟英杰疾速率士卒到库房搬运弓箭。
一切就绪后,一个时辰已到,全军集合。
“传我将令:前军开路,中军紧跟,后军押运,不得有误;左右两翼随我中军,待至十里河,再行部署!”
“得令!”副将们齐声应和,声音震得马耳都在颤。前军提督率先催马,玄色的“前”字旗往前一引,方阵最前排的士兵便迈着整齐的步伐,沿着官道往前去。甲叶相撞的“咔嚓”声、马蹄踏地的“笃笃”声、车轮碾过路面的“轱辘”声,织成一片,与风里的旗声、銮铃声混在一起,成了最雄浑的出征曲。
队伍最前方,大元帅高逸骑着雪白马,腰间的青铜钺闪着冷光。他勒住马缰,回头望了眼身后的队伍长长的队伍像一条黑色的蛇,古道上蜿蜒。
士兵们踩着前军的脚印,顶着越发寒凉的风,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挪。他们都知道,晋阳城里的百姓在等他们,身后的家国还在等他们,这千里急行军,急的不是路,是无数人的性命,是家国的安危。
中午时分,将士们将随身携带的干粮吃完,又继续行军。黄昏临近,寒风吹得更烈,队伍的脚步却越来越快,二十万将士像一道黑色的洪流,朝着晋阳的方向奔去,朝着胡骑肆虐的战场奔去,也朝着黎明与希望奔去。
“前面就是晋阳的地界了!”夜色降临时,前哨斥候的喊声穿透风雪,像一颗石子砸进紧绷的行军队伍里。高逸勒住雪白马的缰绳,终于望见远处那道模糊的土坡轮廓,坡顶隐约能看见几棵枯树,正是地图上标记的扎营点十里河。
身后的将士们几乎是瞬间松了口气,却没人敢停下脚步。19个小时的艰苦急行军,此刻看见扎营点,士兵们的眼眶有些发热。
到了十里河,高逸的命令传来:“各营动作要快!半个时辰内,必须把营垒扎起来!”
高逸站在坡顶,目光扫过营地里忙碌的身影:步兵们在紧张的搭帐蓬,骑兵们在洼地旁搭起临时的马棚,寨前伙房营的炊烟顺着地缝往上冒,淡淡的青烟混在风雪里,像一道微弱却坚定的信号。
“元帅,斥候回报,后凉的巡逻队在十里外徘徊,没发现我们!”
护卫快步走过来,声音里带着几分庆幸。高逸点头,传令:“让中军巡逻队夜间加班,今夜谁都不能松懈。告诉将士们,好好歇口气,明天天亮,我们就去解晋阳之围!”
夜色渐深,营垒的轮廓渐渐清晰。马桩在黑色的地面连成一道弧线,马棚里传来战马的响鼻声,伙房营的士兵们端着热气腾腾的米粥与盐菜,挨个往将士们手里送。米粥很稀,却带着暖意,喝进肚子里,冰冷的身子终于有了些暖意。
高逸巡营,站在临时点将台上,望着营地里晃动的火光,那是士兵们挂在帐篷杆上的马灯,一点点亮起来,像撒在戈壁上的星星。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一夜,没人能真正放松,后凉军可能在任何时候来偷袭,而他们,必须守住这刚扎好的营盘以及通往晋阳的路。
风在刮,沙在飞,营垒里的刀光与炊烟,已在暮色里筑起一道无声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