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出色队员》
第292章《出色队员》 (第1/2页)为了表示穿越时空是公开透明的,中国科学院委托西南科学研究院召开记者招待会,表示近期中国将再次穿越白垩纪,这下轰动了全球。
新闻发布会没有请包天喜等人,是因为有很多问题还没搞清楚,加上他是被救援的一方,自己也不想参加。
有记者问:“请问,这次参加穿越活动的人还见在吗?”
林一洲说:“都在,他们的代表就在现场。”这话让全场兴奋了,因为自从上次返回现实时空,人们还没有一睹他们的形象呢。
林一洲环视了一下会场说:“现在我就介绍队长鹤云飞,大家都熟悉,是中国新能源的后起之秀,今年28岁,是这次冰川考察队的领队……”
苏春阳教授在一旁补充说:“如果有谁对地球物理感兴趣,可以去看他写的《冰川、地震与火山热海》一书,那可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会议室里,吴雄突然轻笑出声,带着几分调侃的意味开口道:“说起来,他这些年在科研领域的不懈奋斗,根基都扎在天马行空的科学幻想里。实际上,他更大的热情都倾注在科幻小说创作上,哈哈哈哈……”这话一出,空气中似乎弥漫起一丝微妙的气息。
鹤云飞微微皱眉,仔细琢磨着吴雄话语里的弦外之音,却难以分辨这究竟是真心夸赞,还是暗藏讽刺,只能不着痕迹地保持着礼貌的微笑。
林一洲见状,连忙接过话茬,眼神中满是欣赏:“我拜读过他写的《驾驭地球》,构思精巧,情节跌宕,实在是难得的佳作!书里那句话,‘人类的科幻就是人类的未来,我们现在的努力就是将来的福报’,更是让我印象深刻,至今记忆犹新。”
鹤云飞见话题逐渐偏离正轨,担心会议节奏被打乱,急忙将注意力转移到一旁正专注整理吉祥哈达的班玛多吉身上。他挺直脊背,声音洪亮地介绍道:“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我们团队的重要成员,班玛多吉先生。他不仅是本次科考队的藏语翻译,更是冰川水文领域的资深专家。在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尤其是冰川和藏区风土人情的研究上,班玛多吉先生堪称权威,造诣之深,鲜有人能及。”
49岁的班玛多吉听到自己的名字,立刻放下手中的哈达,抬起头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向众人微微颔首致意。高原的烈日赋予了他黑里透红的面庞,岁月的沉淀在他脸上刻下痕迹,那眼神中透露出的敦厚老实、忠诚纯朴,是大多数藏族同胞共有的美好品质。一看便知,他是那种踏实肯干,习惯用行动代替言语的人。
介绍完班玛多吉,鹤云飞又将目光转向正在现场进行录制的邹东旭、马文庸和陈苗苗,语气中带着敬意:“这三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们是西南电视台《时空解码》频道的精英骨干,大导演邹东旭先生,网红达人马文庸先生和陈苗苗女士。在白垩纪影像记录工作中,他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
事实上,自人类首次目睹真实的白垩纪影像起,马文庸和陈苗苗的名字就迅速传遍大街小巷。而那部震撼人心的《初上龙山》,更是邹东旭的得意之作,也是他们三人携手创作的心血结晶。
“这位大导演邹东旭早就是家喻户晓的电视台名人,有过很多获得国内国外大奖的影视佳作。在他身旁的陈苗苗是《时空解码》频道的主持人,也是网络红人,作为探索发现的狂热爱好者,她在数字影像处理方面天赋异禀,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人才。”他指着正守在摄像机旁边的邹东旭和陈苗苗说。
听完介绍,林一洲率先鼓起掌来,会议室里掌声此起彼伏。
鹤云飞又看向马文庸:“这位不用我多介绍了,他是阅历丰富、学识渊博,素有‘马万通’的雅号的网红大咖马文庸马老师。”
马文庸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一手优雅地向众人打招呼,另一只手下意识地扶了扶那副颇具标志性的大眼镜,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大声说道:“大家好!很荣幸能参与此次活动!”那派头,仿佛明星登场,举手投足间充满了戏剧性,惹得众人忍俊不禁。
紧接着,马文庸开启了滔滔不绝的自我介绍模式:“各位朋友,鄙人来自湖南,虽说已到43岁,但我还觉着自己是个热血青年呢……”尽管他向来爱出风头,可在介绍职位时,却刻意隐去了“主任”二字。一口浓重的湖南乡音,更是为他的话语增添了几分诙谐,成功逗得在场众人哈哈大笑,而这也正是他想要营造的轻松氛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