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生死如昼夜”
第四百五十八章 “生死如昼夜” (第2/2页)………………
他的目光落在桌案上的一支普通鹅毛笔上。
这支笔是房间的标准配置。
由普通的鹅毛和简单的木杆制成,没有任何超凡特性,是理想的实验目标。
“就用它来测试一下猎食能力的具体机制。”
罗恩深吸一口气,将银怀表取出,轻放在鹅毛笔旁边。
然后集中精神,小心翼翼地激活怀表中沉睡的力量。
这次他控制了威压的强度,尽量让能量释放得更加温和。
怀表果然产生了反应,表盘上的三根指针开始以不同的节奏转动。
时针和分针按照正常方向缓慢移动。
但那根黑色的“猎食指针”却开始逆时针快速旋转,仿佛在倒转某种看不见的进程。
一股无形力量笼罩了鹅毛笔,就像是有无数只看不见的触手,正在仔细“品尝”着目标的质地和价值。
鹅毛笔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表面的光泽逐渐黯淡,仿佛其中的某种本质正在被慢慢抽离。
然后,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怀表传来一阵明显的“不满”情绪。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美食家面对粗糙食物时的失望。
紧接着,罗恩感到胸口一阵剧痛,仿佛有什么东西被强行从他的身体深处抽走。
那不是魔力或精神力的消耗,而是更加根本的东西——生命本源的流失。
“什么?!”
他立刻中断了能力的发动,但已经太晚了。
一缕细若游丝但极其精纯的本源力量,已经被怀表强制性地抽取,用作“消化”鹅毛笔的“消化液”。
虽然数量很少,但这种损失带来的虚弱感却是全方位的。
不仅身体感到疲惫,连思维的运转也变得迟缓。
就像是整个人的“生命密度”都降低了一个层次。
最关键的是,这种虚弱感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消除。
他马上尝试使用时间怀表的“时间重置”功能,试图将身体状态恢复到几分钟前的水平。
银色的时间之力如潮水般涌过全身,修复了一些表层的疲劳,但那种源自生命本质的空虚感依然如影随形。
“本源力量的流失,连时间重置都无法恢复……”
就在几乎绝望的时候,罗恩突然想起了自己身上还有一种特殊力量——“恩惠”。
那是通过与学生建立师生关系而获得的纯净能量,具有治愈和净化的特质。
他试探性地调动体内的恩惠之力,让那股无形无质的高维恩赐流淌过受损的本源。
奇迹发生了。
恩惠之力仿佛天然就具备修复本源的特性,温和但有效地填补着那道细微的缺口。
虽然消耗了一小部分恩惠储备,但虚弱感终于开始消退。
“原来如此……”
恢复正常状态后,罗恩凝视着桌上已经化为光点的鹅毛笔残骸,心中涌起强烈肉痛感。
怀表虽然成功吞噬了目标,但反馈回来的能量微乎其微。
与消耗的恩惠相比,完全是亏到了极点的赔本买卖。
“猎食能力的启动,如果价值不够,就需要消耗自身的本源力量作为“补充”。
这意味着,我必须确保目标具备足够高的价值,否则就是得不偿失的愚蠢行为。”
这个限制让他冷静下来,也让这个看似逆天的能力显得更加平衡合理。
毕竟,在巫师世界中,一切都遵循等价交换的规则,没有什么力量是可以无代价获得的。
明确了“猎食”能力的使用机制后,罗恩不再犹豫。
希娜的书籍明显具备足够的价值,占卜结果也表明这是安全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
他将那本伪装成《古代植物病理学图鉴》的书籍放在桌案中央,然后将银怀表轻放在其上。
深吸一口气,调整心境,他再次激活了“猎食”能力。
这次的反应比吞噬鹅毛笔时强烈得多。
怀表的所有指针,都开始以违反物理规律的方式疯狂旋转。
时针、分针顺时针高速转动,而猎食指针则逆时针狂飙。
表盘中央的水晶玻璃面开始产生诡异变化,原本坚硬透明的表面如水波般荡漾开来,形成一个深不见底的微型漩涡。
漩涡的边缘闪烁着银色的光芒,中心却是绝对的黑暗,仿佛连光线都会被吸入其中。
整本书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拖拽着,开始发生不可思议的形变。
书页如同面条般被拉长、扭曲,然后一页页地被吸入漩涡之中。
这个过程完全没有声音,但意识中却清晰地传来了纸张被撕碎和咀嚼的幻听。
书籍的吞噬过程持续了近十分钟。
期间,罗恩能够感受到怀表对于“食物”价值的实时评估。
与吞噬鹅毛笔时的不满不同,这次怀表表现出了明显的“满意”情绪。
“成功了……”
罗恩松了一口气。
最后一页纸被吸入漩涡后,怀表的疯狂转动逐渐平息。
表盘重新恢复透明,但其中却多了一些以前没有的细微光点,那是被“消化”知识的精华。
怀表也没有像上次那样掠夺他的本源力量用于弥补。
这说明希娜的书籍被认定为“高价值猎物”,完全值得消耗的能量成本。
随着漩涡到了个虚幻的“饱嗝”,一股庞大而精纯的知识洪流如决堤之水般涌入他的脑海。
但这并非简单粗暴的信息灌输,而是经过怀表“消化”和“过滤”后的纯净精华。
《古代植物病理学图鉴》的虚假外衣彻底剥离,真实书名如烙铁般深深印在他的意识中:
《生死边界概论》
作者署名随即浮现:“凋零之手”巴纳巴斯
这个名字对罗恩来说并不陌生。
在历史记录中,巴纳巴斯被描述为“生命之树”学派全面衰落后,最后一位死灵学大师。
他的研究触及了生命形态的终极禁忌,试图彻底解构死亡的本质。
最终因为理念过于激进而被学派除名,随后在一次“意外”中秘密处决。
但现在看来,他的理论遗产并未随着肉体一同消失,而是以这种隐秘的方式流传至今。
书的引言在罗恩脑中如钟声般回响,字字珠玑:
“世人畏惧死亡,视其为终结。
然智者观之,死亡非终结,乃形态之转换,存在之延续。
吾辈所为,非亵渎亡者,乃是搭建桥梁,聆听彼岸回响。
生死如昼夜,表面对立,实则统一。
掌握此理者,可得窥宇宙运行之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