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詠夙的盟主加更)
第158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詠夙的盟主加更) (第1/2页)刘义生的脸色,先是涨红,紧接着又一片煞白。
眼睛里时而恐惧,时而疯狂。
这般变化看的宋言都有些奇怪,脑充血?看着也不像啊。
就在这时刘义生站起身子冲着宋言弯腰,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先生大才,小生佩服。”
这般模样让宋言都有些不好意思,便摆了摆手表示不用这样,毕竟刘义生的年龄比他还要大上一些呢。在刘义生重新坐下之后,宋言这才再次问道:“在刘兄看来,若是在宁国推行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是否能让宁国避免亡国之灾?”
刘义生眼帘便垂落下来,这个问题原本他也有思考过,内心深处已有了一份答案,但现在却是将早已准备好的答案抛弃,然后摇了摇头:“不可能。”
“哦?”
“这是为何?”
“很简单,因为现在的宁国已经是积重难返。”刘义生吐了口气,缓缓说道:“虽然小生并未进入朝堂,但对目前宁国朝堂的局势也有一些了解。”
“目前的朝局大致分为四股势力。”
“第一,便是以杨家为首的世家大族。”
“杨家在宁国的影响力有多大,爵爷比我更清楚,上到皇帝后宫,下到县令县丞,到处都有杨家的影子。纵然是宁和帝要下达什么政令,若是没有经过杨家同意,那政令甚至走不出皇宫。”
“如果让大皇子成了太子,未来继承了皇位,那杨家的影响力还要再次增加,到那时,整个宁国怕是会成为杨家的一言堂。”
宋言点了点头并未否认这一点,递了个眼神示意刘义生继续说。
“第二股势力,便是以白鹭书院和西林书院为首的文官派系,虽比不得杨家势力庞大,但数量众多,而且擅长操控舆论,对朝局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只不过内部并不统一,白鹭党和西林党之间龌龊不断。”
“第三股势力算是保皇派,保皇派主要由一些世家和一部分军功集团组成,其中世家以房家和崔家为首,他们以维系皇室正统为目标,坚定支持皇室夺回权利。但真要说忠诚未必就有多少,也许可以说奇货可居吧。”
“毕竟现在皇族式微,若是在这时支持宁和帝夺回权力,这功劳不下于从龙之功,房家和崔家势必能获得数之不尽的好处,或许便是下一个杨家。”
“最后一股势力,便是宁和帝。”
“说来也是无奈,明明是皇帝,可在宁国朝堂之上话语权反倒是最小的。”
“不过我们的这位陛下,倒也是个聪慧的,若是让他和两代之前的仁宗换一换位置,宁国的局势未必会如此糜烂。”
“虽然没什么话语权,宁和帝却能抓住机会,利用保皇派,文官集团和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火中取栗,增加皇帝的影响力,安插忠诚于自己的官吏。”
“虽然每一次增加的都不多,不会引起世家大族和文官集团的忌惮,可十几年下来,宁和帝实际上掌握的权柄却是要比元景帝大上不少。”
说实话,即便宁国不以言获罪,可这样肆无忌惮的谈论一个皇帝,终究是过分了,但宋言和刘义生都不是在意这种小事儿的人。
“这一次,又趁着倭寇的事情,除掉杨家三个县令,虽只是底层官员,却也算是安插上了自己的人。”
“甚至还让长公主殿下掌握了五千备倭兵。”
“虽然军队数量不多,但这已经是皇族不需向任何一方妥协,能直接动用的全部。”
听的出来,刘义生对洛玉衡都比对宁和帝更加尊重。
“目前四个派系互相争斗,可一旦真要执行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那文官集团,世家大族,便是保皇派和全天下读书人的利益都会受到损伤,宁和帝绝对不敢在这种时候得罪全天下读书人,更不愿意同保皇派之间产生间隙。”
“所以,宁和帝纵然能看出这两项政策带来的好处,却也绝对不会也不敢去执行。”
“说不得,就连宁和帝自己都要……步了元景帝的后尘。”
“就算宁和帝真的顶住一切压力,强力推行,各方势力的反对也绝不仅仅只是上个奏折,表达一下不满这么简单,民间士绅会团结在一起,抗拒新政,说不定还会愚弄百姓,鼓动农户冲击县衙,这是要流血的,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叛乱之类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