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大婚(五)
第292章 大婚(五) (第1/2页)是夜,蜀王妃遇刺,帝大怒。
这下不仅仅是十三衙门全军出击了,由采律司指挥使赵极亲自带队,采律司、内廷、十三衙门开始了全城搜捕,甚至有人在凌晨时便还听到了街上传来的金吾卫身披铠甲的沉重脚步声。
而赵清遥和夏宁自然是没办法继续在外边玩下去了,出了一剑之后,赵清遥明显觉得出了一口恶气,神清气爽地回了王府绣楼。
夏宁则回了夏家在京城的宅子。
出了此事,定北王妃杨曼倒是没说什么,她知道自家闺女跑出去玩的事,不就是杀个小贼吗,多大点事。
然后赵清遥就回去睡觉了。
……
翌日,
宫门。
陆瑜静静等待着,身旁是一群礼部官员,礼部侍郎吴夫之站在陆瑜的身侧。
吴夫之与陆正狄是同榜进士,也是经年老友,经春闱一事,人们都知道了吴夫之与陆瑜的叔侄关系。
一辆马车缓缓停下,车夫是一名老仆。
吴夫之本想上前,又犹豫了一下,拍了拍陆瑜。
陆瑜没动。
吴夫之又拍了拍他,加重了力道。
陆瑜这才走上前去,到马车前,掀开了车帘。
马车内是一个同样穿着喜庆红袍的老人,
老人姓邓,是礼部老尚书。
邓尚书看着陆瑜那年轻的面庞,笑了笑。
陆瑜伸手,搀扶着老尚书下了马车。
“半年前,还是老夫亲自张榜,宣告天下,陆瑜为春闱会元。
半年后,这小子便与老夫同朝为官,二殿下大婚,任我副手。
腹有才华,又深得陛下青眼,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
不服老不行咯,以后,可就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了。”
邓老尚书颤颤巍巍地走到礼部官员们身旁,被陆瑜搀扶着,笑着道。
闻言,陆瑜愣了一下。
吴夫之连忙上前,拱手道:“您太抬举这小子了,他太年轻,总是会出错,还需要您多提点提点他。”
邓老尚书又笑了笑,看了眼吴夫之这位自己的衣钵传承,又看了眼陆瑜。
当年,他可是吴夫之和陆正狄的座师。
现在,这两个小子,一个是江南道巡抚,一个在自己致仕后会板上钉钉接任礼部尚书。
邓尚书觉得,在自己死后,自己子孙辈们,不求仕途通达,但一生富贵已经稳妥了。
但他想趁自己还在,再加上一道保险。
“陆瑜,今年多大了?”
邓尚书的胳膊依旧被陆瑜扶着,他看着年轻人,问道。
陆瑜连忙开口:“今岁十八。”
“可曾加冠?”
“回大人,未曾。”
“可有表字?”
陆瑜深吸口气,答道:“无字。”
邓尚书笑着拍了拍陆瑜的手,道:
“瑜为美玉,怀瑾握瑜。天道有缺,不可求全,故玉虽美而应有瑕。
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还需琢磨,方可去求那尽善尽美。
琢之磨之,玉汝于成。
陆瑜,可为琢之。”
“陆琢之。”
陆瑜感觉自己搀扶着邓老尚书的手在微微发抖。
礼部众官员都惊讶地看着这一老一少。
只有吴夫之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微笑着,抚了抚胡须。
邓家以诗礼传家,历朝历代皆任以清贵官职,邓老尚书更是大宁文华扛鼎人物,当代大儒,兼任国子监祭酒。
只是这些年,他老了,早就不上朝了,礼部诸事,早就交给了吴夫之。
给晚辈取字,那是家族长辈与老师的责任,今日邓老尚书给陆瑜取字,便是真真正正有了半师之名。
吴夫之上前,搀扶住了邓老尚书。
陆瑜后退两步,恭恭敬敬地对着邓老尚书俯身施了一个大礼。
“琢之,谢先生赐字。”
自此,世人唯一能诟病陆瑜的,所谓江湖世家出身,在这一礼后,也烟消云散。
师门,也是出身。
邓老尚书轻咳两声,活了那么久,他早就看清了很多东西。
他当年与老太傅同朝为官,那老家伙有个好儿子,军功封王,老家伙活的更明白,早早地放下手里的一切权力,去宫里给皇子皇女教书,求的,只是李家家臣的情意。
而自己高居清贵之位,一心只是完善大宁礼仪,亦是毫不恋权,他知道自己完善一朝之礼,照样能青史留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