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189章 收获颇丰

第189章 收获颇丰

第189章 收获颇丰 (第1/2页)

大大小小七八支,成品也有,整牙也有,林思成只挑了最大的两支整牙:一支顶级的非洲血牙,一支次一级的粉牙(自然老死)。
  
  看似不多,却有一百四十公斤出头。关键的是,海关、工商、税务三部门的凭证齐齐全全。
  
  林思成心满意足的拍拍手:“高秘书,开个价!”
  
  “五万(一公斤)!”
  
  林思成却摇头:“这价格不对,你这是欧美价,国内最少得打六折!”
  
  这么懂行?
  
  高静想了想,看着拿着卡,在手里转来转去的赵修能,索性一咬牙,降到了底:“五折,两万五……林老师,再不能低了!”
  
  这价格可以,甚至比市场价还低了两成左右。
  
  林思成点点头:“赵总,刷卡!”
  
  赵修能不带半点犹豫的。
  
  方静闲却有些看不懂:那是三百多万,不是三百,也不是三千。赵修能不带一丝犹豫的,当场就付钱?
  
  万一赔了呢?
  
  刷完卡,无意识的对了一眼,看方静闲眼神微直,又透着几丝狐疑。赵修能琢磨了一下,又笑了笑。
  
  他大致能猜到这女人在狐疑什么,但如果问他,这两支象牙怎么赚钱,他肯定不知道。
  
  但他相信,林思成说赚钱,那就肯定赚钱。
  
  再想想,林思成的老师王教授是干嘛的?搞不好就给林思成透过什么口风,所以,赵修能哪里会犹豫?
  
  别说,赵总一顿胡猜带脑补,已经无限接近于事实的真相……
  
  看着高静让手下装好象牙,林思成又指指剩下的盒子:
  
  “高秘书,都打开看看吧!”
  
  高静也是这个意思。
  
  既然人家又有钱,又有眼力,没必要一点一点的挤。
  
  她点点头,指了指最大的那口箱子。男人拿起撬棍,“咯吱”的一下,箱盖应声而落。
  
  顿然,一抹红光映入眼中。
  
  林思成下意识的站起身,赵修能紧随其后,瞳孔禁不住的一缩。
  
  铜器?
  
  还是十二祭器之一的铜簠?
  
  不夸张,这要是商周时期的玩意,就他和林思成看的这两眼,都得被弄进去审几天。
  
  但当看到铜簠正中的“文庙”,以及两边的锦地凤鸟纹,赵修能又松了一口气。
  
  和商周没关系,估计和汉唐也不沾边,顶多宋、元、明、清时期。
  
  也确实是祭祀的礼器,但并非放在宗庙、社稷坛之中的大器,而是文庙中的文器。
  
  看了一圈,除了“文庙”的饰纹,但没有任何文字,所以具体是哪一朝的,又是哪个地方的,赵修能不好判断。
  
  瞄了两眼,他静静的跟在林思成身后。
  
  林思成先是敲,又扣了扣上面的锈:“洪武至宣德凡铸器(铜),皆以青铜(铜锡合金)为主……合金成分不稳定,硬度也较低,且易锈蚀……”
  
  “宣德后逐渐普及为黄铜(铜锌合金),硬度高,色泽亮,更易防锈……就像这一樽!”
  
  林思成又敲了两下,一锤定音:“应该是成化左右铸出来的!”
  
  而后,他从箱底捡了点锈渣,用指甲捻了捻,“红锈(气化亚铜),石灰锈(氧化铜与碱式碳酸铜混合物),局部剥蚀……
  
  应该出土于碱性荒漠地区……嗯,不是榆林,就是甘肃……出土不超过十年,所以方总,看看就好,收藏就算了……”
  
  一是太多:每有新皇登基,地方就会重铸一批。有些比较富庶,文风比较重的地州,比如江南一带,第三年会试,同样会重铸一批,所以存世的极多。
  
  再者至多州府一级文庙祭器,更说不定是县文庙遗址出土的物件,要论历史和文化价值,其实只是一般。
  
  如果估一下价格,这一件顶天也就十来二十万。
  
  何况还是生坑货,赚不到几个,判的却多。
  
  所以林思成言简意赅:最好别买。
  
  但高静却生不出一点埋怨的念头。
  
  看过这件东西的行家,鉴定师有多少,她数都数不过来。而哪个不是看了又看,敲了又敲,想了又想?临时抱佛脚,现场查资料也不是一个两个。
  
  这位林老师就敲了敲,又看了看锈。却把出土地点,又哪一年挖的都给她点的清清楚楚。
  
  若之前还有些怀疑,但这一樽铜器让她彻底明白:眼前这位连胡子都没几根的小孩,是个高手。
  
  但这只是其次,关键是方静闲的态度:刚看到东西时,眼底冒出了光。蠢蠢欲动,跃跃欲试,就差问多少钱,然后立马交易。
  
  但林思成说,收藏就算了,方静闲的眼神顿然一暗。
  
  意思就是,真就这么算了?
  
  不是……你傻啊,他不让买你就不买?再说了,等他走了,你不会偷偷的回来买?
  
  但不管高秘书怎么使眼色,方静闲却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如果是之前,她说不定就会转一下念头:有钱不赚是傻子,为什么不等林思成走了以后,再偷偷回来买?
  
  但见识了早上那一幕,以及赵修能跟在林思成身后,亦步亦趋,言听计从,方总沉寂已久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连赵修能都能屈尊俯就,她这样小虾米,还有什么好矜持的?
  
  肯定是个金大腿,也肯定不好抱,但不试着抱一下,怎么知道抱不住?
  
  所以,不说有多喜欢,至少不能让人生厌。
  
  第一步,听话……
  
  暗暗转念,她也起身,跟在林思成身后。
  
  林思成和赵修能正在讨论一樽残钟,器形不大,材质和锈色与之前看的铜簠差不多,估计是一块挖出来的,可惜只剩一半。
  
  大致瞅了两眼,方静闲又往旁边瞅了瞅,看到一尊铜,就觉得挺合眼,下意识的拿了起来。
  
  但说心里话,她入这一行完全是凑巧,天赋也有限。也就靠着长袖善舞,勉强拼了点身家。要说鉴赏能力,也就一般。
  
  瞅了好一阵,等林思成和赵修能停下话头,方静闲往前一递:“林老师,这一件怎么样?”
  
  回身一瞅,林思成怔了一下:鎏金铜爵?
  
  一侧有鋬(把手),宽流(口沿),圆腹,下设锥形三足。
  
  通体鎏金,杯身浮雕兽面饕餮纹饰,眉毛上卷,长角回形,髭鬣一丝不苟,阴刻方雷纹为地。
  
  乍一眼,器型厚重,古朴优雅,造型端正古穆。仔细再看,制作精湛,纹饰清晰精美,线条犀利,隐透王者风范。
  
  像是明代和刻花鎏金爵?
  
  接到手中,林思成又瞅了一遍,再一问价格,只要十五万?
  
  顿然,林思成的眼神渐渐古怪。
  
  搬出来的东西挺多,又是簠,又是钟,甚至还有两樽铜尊。林思成一时兴起,和赵修能边看边讨论,还真没注意这件小小的爵杯。
  
  但不夸张,这只爵,比他和赵修能看过的那几件铜器,加起来都要贵:大明御赐候爵杯。
  
  虽然《大明会典》,《大明实录》中都没有明确记载,明代赐爵时会赐铜爵,但出土的实物却不少:
  
  比如南京的魏国公徐达墓,曹国公李文忠墓,云南的黔国公沐英家族墓,以及吉安候陆仲享墓。
  
  其中有公爵,有候爵,也有伯爵与外戚,无一例外,均有铜爵陪葬。
  
  根据爵位高低,大小、尽寸、工艺、纹饰等等各有不同。像这一只,爵高一尺,外饰刻花饕餮,典型的大明刻花候爵杯。
  
  锈层很厚,蓝绿夹杂,十有八九出土于南方,再准确点:南京。由此推断,应该是苗太岳无意间收来的。
  
  包浆也极厚,肯定到代,既便没票没证,也不至于当违禁物给没收。
  
  又仔细细看了一遍,林思成又抬起头,看着方静闲:只卖二十五万,说明苗太岳也不知道这东西的来历。再看方静闲的神情,估计也只是一时兴起。
  
  找个靠谱点鉴证机构开个证书,然后再找个大点的拍卖行,少说也在百万往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