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你也是敢讲?
第205章 你也是敢讲? (第1/2页)天光越过城墙,冰棱折射出七彩的光。
槐树上响起几声鸟叫,空气微冷,而又清新。
喝了一海碗羊汤,感觉稍有些撑,叶兴安带着秘书,在林荫道上消食。
路过非遗中心,他瞅了一眼。
玻璃上蒙了一层薄雾,露珠汇成长线,洇出蜿蜒的痕迹。两个女大学生正在打扫卫生,两个值班的研究员正在展厅擦柜子。
再看看表,将将八点。
“昨天张助理说的是,九点培训?”
“是的主任。”
“那还早,再转两圈!”
叶兴安甩着手,将将走过门口,一辆大奔开了过来。
京A的牌照,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
“咚咚”的几声响,从车上跳下四个男人,两老两年青。
“哐”一下打开后备箱,年长的细心交待着:“老大老二,你俩中午就去,趁你们师父不在,把这些送家里去……记住,放下就走,别多待,不然你俩怎么提过去的,就得怎么提回来……”
“爸,师爷师奶给红包,我们要不要?”
“要!”赵修能点着头,“师爷师奶给的,为什么不要?记得磕头!”
两儿子猛点头,赵修能一指弟弟:“还有,修贤,你那玩意要摆就赶快摆。等待会见了林师弟,我介绍的时候提一句就行……”
赵修贤一脸想不通:“不是……大哥,怎么送个礼,搞得跟做贼似的?”
赵修能眼睛一瞪:“你懂个屁?你信不信,等见了人,你送都送不出去?”
赵修贤瞅了瞅手里的盒子:“怎么可能?”
赵修能“呵”的一声,懒得和他掰扯。
关上后备箱,四个人进了展厅。
王秘书看了看车牌:“主任,刚那位,应该就是林老师的合伙人!”
叶兴安点点头。
车牌一样,年貌、长相也能对得上。
年青的两个是他的儿子,也就是林思成的徒弟。剩下的一位,应该是赵修能的弟弟。
看模样,应该是刚从京城回来。
正转念着,秘书嘀咕了一声:“珊瑚!”
叶兴安扭头一看,赵修能的手里捧着一樽红彤彤的珊瑚树,正在往展柜里摆。
底下是个泛蓝的铜花盆,里面装着满满的一盆珍珠。
纵然是见多识广,王英泰也禁不住的眯了眯眼:娇浓欲滴,艳如血蜡,这应该是顶级的阿卡红珊瑚,鸽血红。
珍珠圆润硕大,明亮晶莹,肯定是东北产的东珠。这么一颗,估计能顶他半年的工资。
这一盆又是多少?
还有底下那盆,肯定是文物,估计价值也不低。
三样一加,王英泰的眼皮先跳了一下:这得多少钱?
正惊诧着,林思成从楼上下来,也进了展厅。不知道是怎么说的,赵修能一脸无奈,把珊瑚树搬了出来,又装进了盒子。
王英泰一脸惊愕:林思成没收?
道理他懂,所谓礼尚往来,投木报琼。但他纳闷的是林思成的定力:这东西是送给他,又不是卖给他。价值没上千万也几百万了,他怎么忍得往的?
瞅了两眼,叶兴安转过身,一下一下的扩着胸:“走了!”
王英泰跟在后面。
看他沉思不语,叶兴安笑了笑:“想不通?”
“领导,道理我懂!”王英泰想了想,“就是觉得挺佩服!”
“是吗?”叶兴安点点头,心里念叨了一句:志存高远,明心见性,说的就是林思成这样的。
再借用王齐志的一句话:他不缺,自然就没有贪念,自然就能秉持本心。
道理都懂,但难的是,有谁会觉得自己不缺?
有了还要,要了还想,所以,很难得。
叶兴安很有节奏的甩着手,秘书紧随其后。
展厅里,赵修贤木木愣愣,看了看大哥手里的盒子,又看了看林思成。
在家里的时候,老娘时而提起:那娃儿眼里有光。
大哥也动不动就念叨,说两侄子这师父拜的是千值万值。品性,德行,他生凭仅见……
赵修贤一直就想,得有多好,值得老娘和大哥这么念叨?
包括刚在外面的时候他还想:上千万的礼,不收?
大哥,你也是真能吹……
然后没过三分钟,他就见识了。
不是……林老师,你好好看,这可是清贡珊瑚?它不单单是宝物,它还是文物。
还有这东珠,老太太亲自把压箱底的朝珠拆了两串,又一颗一颗的挑。
还有这盆,这是铜豆(古代礼器),边上有纹,底上还有字……
一点儿都不夸张,赵修贤扑棱着眼睛,不停的在盒子上和林思成的脸上转来转去,跟看外星人似的。
大致能够猜到他在惊讶什么,林思成只是笑笑:“中午太仓促,晚上吧。给两位师兄接风洗尘……”
“好!”赵修能点头,“但不用太麻烦,就学校吧!”
林思成无可无不可。
说实话,学校的食堂真心不差,省领导来了也一样接待。
几个人又往办公室走,刚到接待区,赵修能又一怔:田承明和宋敬贤坐在沙发上,看到他们,又起了身。
不是……这俩还没走?
算算时间,从中心开张到现在,把中间过年的几天去掉,这俩在这守了半个多月了。
但有什么用?
正转念间,林思成走了过去:“田局长,宋局长,待会三楼培训。如果可以,邀请两位指正指正!”
咦,这么好?
说实话,他俩很清楚自个有多招人烦,林思成有多不待见他们。所以,怎么可能请他们指正?
田承明感觉有些不大对劲:“林老师,具体培训的是什么?”
林思成笑了笑:“耀州瓷?”
两人齐齐的一震:啥玩意?
像是约好的一样,两人猛的回过头,看着报刊架上的资料:怪不得,会堂而皇之,光明正大的摆在这里。
甚至,他俩昨天还在窃喜?
窃喜个毛线啊窃喜?
田承明直愣愣的,不知道说点什么的好。
怔愣间,林思成已转过身,带着赵家爷四个进了办公室。
两人面面相觑,愕然无言。突然,田承明一个激灵,手忙脚乱的掏手机:
人家都要公开培训了,自己和老宋还在这里守个屁?
也就将将拨通电话,外面又来了三辆车,下来了八九位。
领头的都见过,就上次中心揭牌的时候。后面有两位还扛着机器,上面印着“碑林广电”的字样。
意思是,不但要公开培训,还要上电视?
宋敬贤的手一哆嗦:完了……
……
九点差十分,叶兴安和王英泰进了会场。
人很多:学院的领导,区文化、旅游、文物、工业等几个局的领导坐在前排。中间是各局的研究人员和学院的教授。
本院的研究生更多,再加中心的员工,上百人的会议室坐满了大半。
提前说过,看到叶兴安,几位院领导只是点了一下头,并没有起身。他也没去前面,只是随便找了个角落。
林思成站在台上,最后一遍调试设备,九点整,培训准时开始。
点了一下鼠标,身后的大屏上出现一樽唐代耀州窑黄瓷注子(执壶)。
同时,李贞抱上来一樽实物放在林思成面前。
林思成手执话筒,指了指屏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要修复、保护耀州瓷,那必须要了解它的起源、发展,各时期的工艺风格、技术特点,以及优点、缺点、难点……”
不夸张,会场里五六十号人,齐齐的一怔。
不是……你就直接开始?
底下那么多领导,你开场白呢,问候呢?
王英泰算是知道了,昨天参观的时候,王齐志实验室的研究员,为什么是那样的态度?
绝对是林思成教的。
稀奇的是,院领导也罢,区领导也罢,都好像已经见怪不怪……
“耀州窑始于唐初,早期多呈深灰,胎质较粗……盛唐产黑瓷,胎深如墨,木而无光……晚唐胎质渐密,釉色渐深,渐薄,玻质感强,透明度好……”
“并逐渐出现黄釉、白瓷,并划花、戳印、贴花等简单装饰。最典型的铁、锰、镁结晶的斑状釉,即史载的‘茶叶末釉’,就出现唐代中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