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准备主动揭穿和施秋晴关系的许承安
第三百六十三章 准备主动揭穿和施秋晴关系的许承安 (第1/2页)政府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
原本黑木耳这种农副产品的交易销售管理应该是属于蔬菜公司和土产公司的业务范围。
然而,沧城一下子种了那么多的黑木耳,光是阳平镇一个镇子的产量就超出了本市市场的需求,早就饱和了,今年的产量再次剧增,蔬菜公司和土产公司怎么处理?
其他镇子自然也会陆续建起黑木耳加工厂或者小作坊,然而他们也未必有能力把手头的黑木耳卖出去,一旦库存积压,资金无法流通的话,有些小加工厂和小作坊马上就得垮。
所以,政府让许承安投资做这个交易集散中心,那些自己没法处理库存的其他加工厂和小作坊,手上的黑木耳就可以通过集散中心卖给许承安,因为许承安肯定会要,再多他都能处理得了,毕竟已经打通了省会市场。
如果放在后世的话,一个私企要掌控这么一个如此有潜力的产业的话事权几乎不可能,然而八九十年代就是这么神奇,政府甚至还得拱手让你来做。
改开后遍地都是能挣钱的项目,只要你有资金有能力,可以给该产业项目开疆辟土,政府是张开双臂欢迎的。
八九十年代有个很流行的词,叫做“招商引资”,就是因为各种项目太多了,资源到处都是,然而政府没钱做,这个时候钱才是更重要的东西,于是就只能招商引资,同时也出让资源,让投资者掌控话事权,甚至还得给各种政策优惠,尤其外商到内陆投资,各地方政府得把他们当大爷般供着,几乎有求必应。
但是招商引资这个词慢慢地就消失了,因为后世资本多了,资源少了,资源成了稀罕的东西,只能争抢。
沧城这种小地方,要从外面招商引资太难了,但是许承安有资金也有门路,他就是引领黑木耳产业,搞产业链的最好人选,政府自己把控不了,便打算当放手掌柜,给许承安把控,也让许承安来投资,自己省下这一大笔钱,毕竟搞这个交易集散中心至少得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刚改开几年,政府也是没什么钱的,只能借助资本之力。
许承安的厂子今年交了几十万的税,在沧城的私企中是首屈一指的,周建国相信他有足够的实力吃下这个集散中心。
许承安心中高兴,表面却是为难道:“周市长,这个集散中心我可以出钱投资,不过土地的问题恐怕得政府帮忙解决。”
“放心,土地政府自然会给你安排好的,你只要负责投资管理就行!”
周建国回答得很爽快。
个人不可能买卖那么大的一块地,许承安再多钱,也只能由政府出面。
现在地不值钱,征地也很容易,像许承安在阳平镇的那个加工厂,第一期厂房几乎不费力,就让几个单位出让闲置用地了,后来出让第二次的时候费了点唇舌,但也不算多困难。
许承安笑道:“承蒙市政府和周市长看得起,那这个集散中心我就投了!”
政府都想把钱给你了,不要那岂不是傻子,许承安怎么可能拒绝。
确定许承安有投资意愿,周建国又和他详聊了会集散中心相关的事情,这才结束了这次会面。
……
施家。
“扑腾扑腾……”
两道身影离弦之箭般落到院子里的乌桕树上,“叽叽”地叫着。
听得声音的施秋玲便跑了出去。
“小青,小白,你们回来了!”
小妮子给海东青那配偶起了个名字,叫做小白,小青媳妇太长太拗口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