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汛大雨
第二百五十六章 春汛大雨 (第2/2页)如今的秦宗室依旧未立宗族长,大爷爷过世之后,似乎是父皇对宗族长这个位置有所抵触了。
在扶苏的认识中,似乎父皇早已对宗族长的设立,有所抵触。
父皇依旧在西巡的路上,这个时节该是在河西走廊打猎了。
扶苏看着林光宫内的一切,而眼前是雍城而来的秦宗室大常侍黑伯。
黑伯道:“这是需要送到骊山陵下的安排。”
父皇的西巡路上去过一次雍城,也是在那时父皇与黑伯交代的事。
看到妻子神色有些不安,扶苏道:“你不用害怕,夏无且说过,父皇的身体尚可,现在也不过是提前准备身后事。”
王棠儿点着头,但眼底里还是有担忧。
扶苏也能理解的妻子的感受,频阳公过世时,她也有这种神情。
皇帝也是她的父皇,她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按照皇帝的嘱咐,将林光宫的宝物送去骊山陵,交给夫妻二人做决定。
扶苏看着黑伯递来的册子,要葬下骊山陵的有东郡陨星,当年征讨六国所得的国印,以及其余的诸多宝物。
当年收天下兵而铸造的十二金人,早就在主陵中,扶苏当初下陵时,看到的刹那朦胧间,见到了高大的十二金人。
那时的自己也才明白,原来这十二金人,早就在陵寝中了
这些东西要先一步送去骊山陵,随着父皇一起长眠。
“我是父皇的孩子,将来父皇若真的离开了人世,我要亲自送着父皇下葬的。”
王棠儿点着头,她道:“我知道。”
别看她平时对两个孩子非常严厉,但她心里其实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且她一直希望父皇能够与她说说话。
嫁入皇帝家,她心中十分敬重父皇,但皇帝家又很特殊,因此她必须强大自己的内心,公子的夫人不好当,现在如此,将来也是。
这一次,父皇允许她参与骊山陵修缮,她心里该是很高兴的。
至少,父皇认可她这个儿媳,让这个儿媳主持家里的事了。
看着一件件的宝物在黑伯的安排下送去骊山陵,林光宫内的宝物其实并不多,包括当年的从商颜山下挖出的所有龙骨,也都会一起埋入陵寝中。
但凡是稀世珍宝,扶苏都愿意让它们长眠地下,若说真的要留,就要留下国玺足矣。
因扶苏知道,过了两千多年,骊山陵依旧是完好的,长眠在下面的始皇帝与那些带着传说故事的稀世珍宝,就该一起长眠地下。
深夜时分,夫妻两人一起来到了骊山脚下,看着一驾驾拉着宝物的车送入山中。
扶苏带着妻子也只能止步山下,后面的路不是他们能够走进去的,就算是始皇帝真的要长眠了,也唯有公子扶苏有资格送行。
这亦是皇帝的交代。
坐在回去的车驾上,关中的夜空依旧洁净如洗,扶苏从车驾的车窗看向远方的夜空,星空依旧璀璨。
“以前祖奶奶总说,我是父皇最疼爱的孩子,我自小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当我懂事之后,每年每月我见过父皇的次数也不多,可能是有一天父皇觉得我长大了,就愿意看一看我了。”
王棠儿安静地听着丈夫说着往事。
话语中,她听得出丈夫的小时候应该很孤独,自小长在深宫中,没有同龄的玩伴,没有喜爱的玩具,只有病重的华阳太后陪着。
不只是如此,丈夫在很小的年纪,就与书籍为伴,还给当年的华阳太后治病。
感受着丈夫温热的手掌盖在自己的手背上,她道:“公子确实是父皇最疼爱的孩子。”
扶苏颔首道:“嗯,他们都这么说,我也这么觉得。”
当林光宫的宝物都被送去骊山陵之后,扶苏这才觉得父皇是真的放弃了长生的念头,是真的在打算身后事了。
惊蛰之后,又过了半月,关中又迎来了一场大雨。
今天的廷议结束之后,群臣都已离开,扶苏走到殿外,站在檐下看着漫天的大雨如天在泼水一般。
今年的春汛雨水停了一些时日,但真的不能掉以轻心。
半月前,张苍就说过此事,并且命各县都修缮了河堤。
正如他所担心的,春汛只是稍稍离开,大雨当即就来了,这天下并不是年年都会给大秦风调雨顺,就像是当年楚地的一场大雨。
扶苏知道那场大雨之后,大泽乡一定会出事,提前让人做了安排,但却依旧浇不灭项梁复楚的野心。
也不知道弟弟高是不是真的在江东找到了项氏的踪迹,写好有关楚国史书的最后一篇,这最后一篇就是项氏的历史。
扶苏看着漫天的雨水,对身边的田安道:“让程邈与陈平亲自去渭河与洛水沿途各县查问防水涝的准备,让张苍提前准备粮食与医者,让王太尉提前准备兵马,所有县令不得离开县府,不论昼夜,县府都必须有县吏值守,随时应对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