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燕赵男儿
第二百六十九章 燕赵男儿 (第2/2页)看着一车早已冻住的猎物,县令也是面带笑容,让他们进了长城。
回到蓟县之后,阿檀给一起打猎的几家分着猎物,各家也纷纷开始烧火烧肉吃。
众人分食之后,禄继续完善着他的地图,他觉得燕王室留下来的地图并不全,他需要实地去看过才能确认。
县令又道:“广阳郡的令史李法说要见都水长。”
禄只是点头,低着头继续完善着他的地图,没有多言。
这些河道图都是禄的心血,辽河平原能否种出粮食,就靠这些图了。
县令见对方不理自己,也不再多言了,他只求公子高能早点带着兵马来,不然这都水长多去几趟边塞,就多几分危险。
又过去了一个月,县令没有等来公子高的兵马,却等到了一卷书,这是少府丞张苍所写的文书,说是让人们建设暖炕过冬。
这道奇怪到有些诡异的政令,令人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回复。
直到县令真的让人造出了暖炕,揣测着其中深意。
而广阳郡的令史依旧没有见到都水长,只要都水长不回话,令史多半也是不敢贸然来相见,说不定是都水长不想见他。
只有县令知道,都水长这哪里是不想见他,只是没顾得上见他。
禄看着这个暖炕道:“北方边塞酷寒,人们难以生活,辽河两岸到了冬季冻得彻骨,如果能有个温暖整间屋子的暖炕,人们就能在北方活着的。”
“嗯。”禄又打量了一番,又道:“张府丞认为与其想着先开垦北方,不如想着将人们留在北方,若北方留不住人,何来人手去开垦田地,张府丞见地之深,令老夫佩服。”
更准确的来说,都水长是少府令的官,张府丞是都水长的上官。
那么都水长按照张府丞的要求建设暖炕也是理所应当的,此物建设简单,除了那个烟囱不好造之外,只要造出来了,还能当作炉子用。
县令站在都水长低声道:“少府令是要大兴土木呀。”
禄道:“这是要让北方换一种过冬的方式。”
这个时节关中该是冬至了,都水长依旧没有公子高的消息。
关中,有关北方的事,公子扶苏与程邈,张苍以及右相冯去疾,陈平又议了几次。
都水长送来的书信,众人反复看了好几遍,也确认了北方发展的方向与东北的未来,未来的东北当然会是一个巨大的粮仓,但北方需要进行一场改造,不论是人的生活方式还是环境都要改变。
现如今的北方还有大片的森林,以现在的人口这些森林会养活更多人,可在这个生产力还如此薄弱的如今,扶苏也别无他法,在这个人们还需要为温饱发愁的时代,用人力去砍伐树木已是很小的代价了。
至于以后,就像是白渠那样,在还吃不饱的前提下,人们还顾得上什么呢,在未来与生存面前,这道选择题实在是太好选了。
就像是扶苏此刻看着的一块煤石,这是从雁门郡挖出来的煤石,也是现如今的兵家重地之一。
这片土地是很诚实的,将来发现的那些资源,现如今也都存在。
如今的人们还有一笔雄厚的财富,这笔财富别人不知道,但扶苏很清楚,它在将来会有多么地重要。
如今的陈平已分到了右相会办事,很多时候陈平与廷尉冯劫共同办事。
扶苏也没想到,当陈平去了右相麾下,与冯劫共事之后,能够发挥出这么大作用。
离开了丞相府之后,扶苏回到了高泉宫,见到了十一岁的儿子礼。
礼又道:“父亲,兄长说他准备好与外公一起入军了。”
扶苏道:“你也想要入军吗?”
礼道:“当然了。”
“好好读书,以后你也入军去。”
“好。”
这孩子答应之后,就去了敬业县读书。
回到殿内,扶苏道:“衡儿没回来吗?”
田安将家里的玩具一一收入一个箱子中,一边道:“没回来,说是今天夫子要考他。”
扶苏点着头,换了一双宽大的靴子穿,而后看了看炉子上的水是不是开了。
妻子正在看着账目,她的身侧还窝着三头鹿。
生活呀,就是越久越平淡。
扶苏已习惯了这种生活,平日里就这样安静的也挺好,有时为了儿子的事烦心一些,有时闲着无事,便琢磨吃什么。
田安让人搬走了一箱子的玩具,他道:“公子们长大了,这些玩具就都在边上,也就不玩了。”
有内侍脚步脚步匆匆而来。
田安迎上前询问了几句话,再走回来时,他道:“公子,蒙恬大将军书信。”
扶苏拿起书信看着。
见炉子上的水开了,田安忙拿起水壶,倒上一碗热水。
扶苏看着书信中的内容,又是说起了东胡的事,以及北方的一些状况。
东胡的乌桓王与林胡王以前都是为匈奴人贩马起家的,而当冒顿死后,秦军横扫了漠北,东胡便一边向秦军示好,一边想要将领地扩到漠北去。
起初蒙恬觉得不用急着征讨东胡,但当人们将目光放到北方,看到北方的沃野,如何不动心。
在信中蒙恬说了一件事,那就是扩建长城,将长城修建到了辽河平原。
这又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而这件事蒙恬与父皇说了之后,父皇竟然没有反对,想来问问丞相府的意思。
始皇帝的风格就是这样,从咸阳宫,到骊山陵或者琅琊台,哪怕是只存在图上的阿房宫。
但凡是始皇帝要建设的工程,那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大工程。
始皇帝向来不喜精致小巧的东西,要造就要造最大的,这就是始皇帝的气魄与风格。
大将军在外需要关中给予后勤,父皇在外游玩,不知儿子在当家,是有多么的精打细算。
扩建长城,将长城修道辽河平原,这说的容易。
开发辽河平原的田地都不知道从哪里要人力与物力,还要再建设长城,光是想想确实容易,可这国事终究是要丞相府给盖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