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上运粮
第二百七十五章 北上运粮 (第1/2页)曹参离开泾阳县的第三天,一路上又下起了大雪。
站在驰道上一路往前看,也见不到行人,这个时节就连往来的兵马都很少。
看着雪借着风一波波的飘下,曹参回头看向运粮的队伍,大声对身边的啬夫道:“这附近可有躲雪的地方?”
啬夫道:“还有十里地。”
闻言,曹参又看向前方,别说十里地了,这风雪越下越大,路会更难走不说,这些民夫说不上被冻死,就算是被冻伤了,也会耽误运粮的时日。
曹参又道:“太远了。”
“曹县丞。”又有一个啬夫快步上前,道:“我知道三里外有个村子,我们可以去那里避雪。”
曹参颔首道:“好,去避雪。”
众人赶着牲口拉着粮食,跟着前方的啬夫。
曹参的想法是对的,即便是大家豁出命冒着被冻死的风险,可一旦有了积雪,车子也是拉不动的。
走了半个时辰,众人总算是见到了一个村子,其实走来也不到三里地。
当曹参的队伍到了这里,此地的乡长也来迎接,将这支运粮的队伍迎进了村子里。
当众人来到一处屋舍发现这里其实是一个很大的仓库,不仅仅有曹参这些人,还有一支秦军。
曹参先让人将粮车运入仓库中,看着众兄弟们大口出着气,还有的扶着腰,更有的双脚不舒服就地坐了下来。
运粮很辛苦,不仅仅是他们这些人,就连牲口也在不停喝着水。
曹参看向对面秦军,这支秦军三五成群围着火而坐。
注意到曹参的目光,秦军中也走出来一人,道:“你们是给哪里的兵马运粮?。”
曹参回道:“我是泾阳县的县丞,给上郡运粮。”
“在下黑圆,是他们的什长。”
曹参了然点头,又道:“诸位将士这是回咸阳?”
黑圆道:“我们是轮换下来的,戍边长城刚满两年。”
再看曹参身后的这群民夫,被冻得很是狼狈,还有的鞋子也已湿透,要是还在外面走动,多半会冻坏脚的。
曹参也看看自己的民夫们,道:“若早知今天会下雪,我们该早做准备的,也不会这般狼狈。”
“我们也是。”
听到黑圆的话,曹参觉得这位什长颇为随和,便与之交谈了起来。
几番交谈之下,曹参又发觉这位什长颇有见地,尤其是他说以后会减少各地的郡县兵马,让更多的人回到农耕中去。
在大规模的减少兵马之后,从而增加几座重要的城池以及边关的兵马数量。
身为县丞,曹参自觉得他的见识也不小,没想到这位什长看得更远。
曹参接着道:“我们泾阳县的县令萧何也是一位十分有见地的人,你从此地去咸阳会路过泾阳县,如有需要可以向萧县令说。”
现如今的曹参以及这些民夫依旧称萧何为萧县令,虽说萧何现如今已是渭北三县的郡丞,可是大家都叫习惯了,需要一些时日改口。
黑圆道:“好,若是我们缺什么,一定去见萧县令。”
曹参也就这么一说,与对方套着近乎,也没觉得这个什长会真的去泾阳。
又谈了片刻,曹参也才知道这位秦军什长是支教夫子出身,并且他同蒙恬大将军在北方杀过匈奴人。
曹参也不知道为何他会说有的秦军一定会减少兵员,此人的见地之高多半只有萧县令看得懂。
与他说完,曹参便自顾自坐下来,看看民夫们的情况。
众人点了火堆,将自己的带来的饼放在火边烤着,等饼烤热了,大家可以分着吃。
外面的风雪越来越大,见有人走路不便,曹参上前问道:“可还好?”
“就是拉了一天的车,现在脚还酸痛着。”
曹参知道此人,因拉车的牲口不够多,此人拉着车徒步一直跟着,如此吃力的走一天,腿脚酸痛也是正常的。
曹参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明天你坐在车上休息,换个人拉车。”
“谢县尉。”
夜色越来越黑,风声也越来越大,甚至能够清晰地听到风雪打在屋檐上的动静。
疲惫了一天的民夫也都睡下了,只留下十人轮换着看守粮车。
曹参坐在火堆边,听着众人此起彼伏的鼾声,看着火堆又想起了刘季,现在的刘季成了沛县的县令,他一定过得很快活吧。
一想到刘季在沛县快活的活着,曹参又想到自己还要赶路运粮,心中便更加不痛快。
翌日,天亮了,好在积雪并不深不会影响运粮。
曹参带着众人将粮车拉出来,用绳子再将粮袋捆住,在冷风中呼出一口热气,曹参看了看众人的精神恢复得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