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学历贬值的忧虑
第288章 学历贬值的忧虑 (第1/2页)最终提督李超和宣慰使宸昊还是接受了张宣的意见。
马尼拉吕宋国派出使团,由华商家族首领林远图为首,带着马尼拉吕宋国的国书和贡品,跟随大明水师返回大明朝觐大明天子。
大明水师在马尼拉停留了五天,向马尼拉的市民展现了大明的强盛,就带着使团返航了。
但是张宣又写了一封信,让通政司的邮递系统,赶在舰队之前送往京师,向通政使杨思忠说明情况,希望杨思忠能让朝廷接受马尼拉吕宋国的朝贡。
送出信后,张宣也叹了一口气。
吕宋这种松散的政治现状,马尼拉又是鱼龙混杂,各方势力都有所控制,但是又无法形成统一力量。
市政议会这种制度,恰恰是最适合马尼拉的。
而且市政议会这种比较松散的政治体制,也更加方便大明操纵。
但是张宣也明白李超和宸昊反对的原因,朝贡并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而是大明承认马尼拉吕宋国的正统,将马尼拉吕宋国纳入大明的朝贡体系。
这种涉及到礼法的问题,自然不可能简单的糊弄过去。
寄出信后,张宣又利用大明水师的余威,劝说马尼拉市政会议驱逐了马尼拉城内的西班牙人商团。
又劝说马尼拉市政议会建造了城防炮台和港口炮台,并且由马尼拉城内的市民纳税出钱,雇佣城外的土邦组成一支军队,保护马尼拉城附近的商路安全。
也许是西班牙人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大明开战,原本对马尼拉虎视眈眈的西班牙人,悄然撤出了马尼拉附近的势力。
不过虽然西班牙人放弃了马尼拉城,但是他们在吕宋岛上派遣了更多的传教士,越来越多的土邦开始改信。
——
十月十一日,京师。
十月上旬休沐的时候,苏泽应好友沈一贯的邀请,来到了京师东南边的崇文门边上的剧场。
“子霖兄,这崇文门剧场可是一票难求。”
崇文门原本有一座戏台,这是表演百戏(杂技)的地方。
但就在上个月,这座戏台被一支昆曲的剧团包下,又在周围搭起帐篷,改造成了一座剧院。
这个看起来很简陋的剧院,却迅速在京师扬名,苏泽在《商报》上也见过这家剧院的报道。
据说剧院扬名后,京师权门竞相邀请他们登门演出,公演的场次越来越少。
就连沈一贯也就抢到了两张票,所以两人背着罗万化在休沐日来到崇文门,观看演出。
《牡丹亭》?
等苏泽看到上演的曲目后,疑惑的向沈一贯问道:
“这剧团的曲目是谁写的?”
沈一贯显然是做了一些功课的,他说道:“听说是一位二十多岁的举人,名叫汤显祖,他是今年来京师备考后年贡试的,好像是因为手头紧张,所以将曲目卖给了这家剧团。”
还真是汤显祖啊。
也难怪这家剧团如此火爆了。
《牡丹亭》可是汤显祖最得意的作品,放在整个戏曲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剧,也是长剧,在开演之前沈一贯向苏泽说道:“今日上演的是第一折,如果要看后面的,可要靠着子霖兄了。”
“靠我?”
沈一贯说道:
“是啊,这《牡丹亭》可是有足足二十九折,想要在这剧场看完全部的戏肯定不可能。听说这剧团常在定国公府上演出,到时候就要靠子霖兄的面子了。”
苏泽有些无语,原来沈一贯拉着自己过来,是想要让自己“刷脸”,去定国公府上蹭戏。
也是,邀请戏班上门唱戏的花销很大,绝对不是普通官员能请得起。
也只有定国公这样的累世国公才能请得起。
而《牡丹亭》这样的长戏,是没办法一下子唱完的,整部剧分为了二十九部分,也就是二十九折,每一折也可以单独拿出来唱。
这不同于以往的短篇戏剧,所以《牡丹亭》也被京师百姓称之为折子戏。
随着一声定音鼓声,戏班后台开始吹拉弹唱起来,大幕徐徐的拉开,戏子们开始登台唱戏。
不得不说,在文娱活动相对匮乏的大明,这出《牡丹亭》确实吸引人。
剧场内十分的安静,所有人都在认真听戏,一直等到演出结束,这才响起了绵延不断的掌声。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读书人冲上了舞台,大声喊道:
“请让我见一见汤大师吧!”
这场骚乱吸引了剧场观众的注意,苏泽和沈一贯也停下了脚步。
但是显然这个冲上台的读书人是有背景的,而且也不是第一次了,剧团的老板从幕后走上来,无奈的说道:
“金贵使,汤大师不在剧院,您每次都这样,我们剧团也很难办啊。”
沈一贯一下子认出了这个冲上台的读书人,他对着苏泽说道:
“那人好像是朝鲜朝贡的使者金显忠。”
“朝鲜贡使?”
苏泽看着金显忠失态的样子,这哪里像是堂堂一国的使臣,明明就是疯狂追星的粉丝。
“慕容当家,我代表朝鲜使团,邀请你们去朝鲜演出,我们国主绝对会厚赏你们的!”
慕容当家内心切了一声,这金显忠虽然是朝鲜贡使,可出手抠搜的很,上次邀请剧团的银元还差着没结,现在又要诓骗自己去朝鲜演出。
自从上次苏泽识破了朝鲜贡纸的猫腻后,朝鲜使团虽然还频繁来朝,但是每次都带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大明朝廷也只是礼节性的回赐,朝鲜国主再也没从朝贡中赚到便宜。
可朝鲜的贡使不得不来。
大明的吸引力太强了。
原本大明文化对于朝鲜就很有吸引力,自从大明开海以来,对朝鲜的输入就更猛了。
经常有朝鲜商人将大明的报纸带回去,弘文馆学士许篈又仿效《乐府新报》,办《朝鲜国报》。
说是《朝鲜国报》,其实就是《乐府新报》的分刊,报纸上都是关于大明的报道,真正朝鲜自己国内的报道只有一个版面,还都是没人看的。
这种文化的冲击,甚至要比经济上的冲击更加猛烈。
大明流行的戏剧,很快就会在朝鲜流行。
大明流行的衣服,也会出现在朝鲜的公卿宴会上。
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
朝鲜国主必须要不断派遣贡使来大明,才能维持朝鲜王庭在朝鲜士人中的影响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