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司礼监掌印出缺
第326章 司礼监掌印出缺 (第2/2页)“请父亲赐教。”
“你的乡试座师。”
张敬修想到自己的乡试座师申时行,那不就是父亲的弟子吗?
当年因为申时行执意要取他这个解元,还闹出不少事情来,最后张敬修放弃继续科举去了登莱。
张敬修听说申时行去了直沽担任兵备道,为什么说申时行能帮自己?
张居正说道:
“你座师要转任武选郎了。”
兵部武选司郎中,是掌管武官考核的重要职位,和吏部文选司郎中一样重要,也被称之为“武选郎”。
这一文一武,差不多是大明最重要的五品官。
大明官场的规矩,京官外任升三级,但是外官回朝也要降三级。
申时行从直沽兵备道调回兵部担任武选郎,这在级别上算是平调。
但是从含权量上,掌管全国武官阙选的武选郎,可要比直沽兵备道值钱多了。
父亲让自己找申时行想办法,还真的能解决水师学堂招生的问题,武选司不就是负责人才选拔的吗?
张敬修大喜,张居正说道:
“既然你不想见你母亲和弟弟妹妹,那就不留你在府上吃饭了。”
张敬修看着张居正,收敛起刚才的心情,小心翼翼的问道:
“父亲,李阁老辞相,您还好吗?”
张居正看向儿子道:
“你是要问高新郑任首辅,为父心中是怎么想的?”
张敬修连忙点头。
张居正说道:
“高新郑众望所归,他出任首辅也是正常的。”
“至于说为父和高新郑的关系,那都是政见不和,倒严的时候为父还和高新郑并肩作战。”
张敬修松了一口气。
但是张居正又说道:
“但要是说为父就这么认了,那也是假话。”
“正如苏子霖所说,我大明正在千年不遇的‘大争之世’,如此盛世,能执掌朝争的也止一人尔。”
“无论高新郑和为父私交如何,都一定会把为父排挤出权力圈。”
“换而言之,易地而处,为父要是做了首辅,也必然会排挤高新郑。”
“这无关道德,也非是个人好恶,而是必须要这么做。”
“为父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就要坐上这个内阁首辅的位置才行。”
张居正继续说道:
“不过来日方长,还未到见胜负的时候。”
张敬修立刻明白了父亲的对策,韬光养晦。
这一招张居正也不是第一次用了,严嵩在朝的时候,徐阶带着高张二人,围绕在裕王府内,也是这么对付严嵩的。
也难怪今天父亲这么早就从内阁回来,原来是做姿态给高拱看的。
但是这样张敬修更担忧了,一山不容二虎,自己父亲的性格他自然是了解,那位高首辅的性格也如自己父亲一样,也是认准了绝对不回头。
这样争起来,也不知道朝局会怎么样。
但是张敬修担忧也没用,他现在不过是个蓬莱水师学堂的教学长,从六品的武官,这些朝堂上的大事,距离自己还是太远了。
最终张敬修还是忍着没见自己的弟弟妹妹,直接去见了申时行。
申时行主持过张敬修的乡试,他坚持张敬修为解元,不是因为他是张居正的儿子,是欣赏张敬修的文章。
所以当张敬修来访的时候,申时行十分热情的欢迎了他。
听完了张敬修的话,申时行沉思说道:
“这件事倒是不难,在我刚上任武选司郎中的时候,苏子霖找过我,说是准备在全国设立武学蒙童制度。”
“武学蒙童?”
事关苏泽,出现新名词很正常,可蒙童和武学这两个字,到底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申时行说道:
“武学蒙童,就和国子监预科一样,挑选民间十四岁,身强体壮,能读书识字的蒙童,将他们召入武监预科读书。”
“你们那个水师学堂,也可以分设一个预科班,从十四岁开始教起嘛。”
张敬修傻了,他本来只是准备来京师招一批学员,先搞几个短期培训,填充紧缺的船上岗位。
但是申时行直接提出一个计划,从十四岁的武学蒙童开始教。
张敬修很快明白这样的好处。
从十四岁开始教,这正是一个人最能接受新知识的时候。
实际上水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现在的水师学堂,其实只是军官短期速成班,将航海的诸多技能分拆成几个部分,分别培训专业的岗位。
这样的速成班,培养一个导航的火长,一个操炮的火炮长还行,但是没办法培养出指挥整艘船的舰长。
而且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培养的时间还在拉长。
这些还只是航海技术,海军战术、海战操练,这些东西学习的时间更长。
十四岁的蒙童,可以将一切从头学起。
张敬修的眼睛亮了。
身为水师学堂的教学长,让他亲手培养一名全面的海军军官,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恩师,水师学堂也能招收武学蒙童吗?”
申时行点头说道:
“这个自然,大明水师现在也划归兵部,水师学堂和武监一样,都是朝廷设立的武生学校。”
张敬修又疑惑的问道:
“这个武生蒙童的挑选标准是什么?”
申时行说道:
“也是按照国子监预科蒙童的标准,由地方学政官员推举,品学兼优的,身体强壮的少年。”
“经过武监和水师学堂考核后,决定能不能留下来。”
张敬修又问道:“那他们的学费呢?”
申时行说道:
“也和国子监预科一样,每月朝廷拨给廪饷,让他们能在学校安心学习。”
“按照苏子霖的计划,武监预科读满了两年,经过考核合格就能升入武监。你们水师学堂预科也是同理。”
听到这里,张敬修露出惊喜的表情。
如果真的能这样,那水师学堂就能招收一批完全由学堂培养的学生。
可以想见,这些学生日后一定能成为大明水师的人才。
张敬修激动的看向申时行道:
“恩师,苏翰林什么时候上书?我去劝说父亲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