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格物》杂志
第418章 《格物》杂志 (第2/2页)这次皇帝是为了让儿子脱敏,日后政务上的事情还是不要听李贵妃的,所以才支持小胖钧和李贵妃的意见唱反调。
原来系统是这么发力的!
想想也是,如果不是这样,隆庆皇帝大概也不会如此迅速批准自己的奏疏。
不过皇家实学学会还是成立了,苏泽也是很满意了。
而且如果能埋下种子,将李贵妃排除出大明的决策圈子,这似乎也是个不错的结果,毕竟在原时空,这位太后还是有些不靠谱的。
张宏将苏泽的原话带给了小胖钧,看到太子还是有些不理解的样子,张宏提醒道:
“陛下和苏先生的意思,家事可以问贵妃娘娘,那国事就”
这下子小胖钧终于明白了,他脱口而出道:
“国事就不要让母妃参与了!”
张宏连忙咳嗽,小胖钧改口说道:
“国事就不要让母妃多操心了。”
张宏连忙点头。
——
次日,皇帝奏疏颁令天下,成立皇家实学学会,挂在翰林院下。
实学学会的会员,不设官品,不享受任何待遇,唯一的权力就是可以入宫向皇帝演示最新的实学成果。
政治上敏锐的人,还是看到了这个实学学会的意义。
其他都不重要,这年头能自费研究实学的,大概也不会缺钱。
重要的是能够入宫,向皇帝演示实学的成果!
这就意味着实学学会的会员,有机会接触到皇帝!
这等于是多了一条接触权力中枢的途径!
紧接着,第一实学学会的会员提名也公布,这份名单,除了武清伯李伟之外,剩下的人选也不出意外,皇帝和内阁很快批准通过。
就这样,第一期实学学会成立。
紧接着,苏泽又提议,《乐府新报》协助实学学会,再出一份特别的刊物。
这份刊物采用月刊的形式,不像是报纸那样刊登报道,而是有关实学学会的详细研究成果。
高拱自然是支持苏泽的提议,他认为这是给实学在宣传领域又增加了一面阵地,并且亲自手书了刊物的名字——《格物》。
对于这个名字,赵贞吉和殷士儋倒是也不反对了,格物致知,本就是阳明心学中的核心思想。
反正这份刊物又不仅限实学学会的会员投稿,完全可以发动心学门徒也投稿,这也可以是宣传心学的阵地。
苏泽也拿到了计算报告。
【《请设皇家实学学会疏》通过。】
【皇家实学学会成立。】
【皇家实学学会成为科学家的最高荣誉,无数人投身科学,就为了能进入实学学会。】
【皇家实学学会,在百年内引领了世界科技的发展,近百年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诞生在这家学会。】
【百年后,皇家实学学会更名为皇家科学学会,结束了它荣耀的使命。】
【国祚+1。】
【威望值+500】
【剩余威望:2490】
果然赚了威望值。
也对,随着如今技术的发展,自己的套皮实学,也就是科学,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群体。
这其中当然没有多少陶观这样的专职科学家,大部分人都是兼职。
比如潘季驯这样的官员兼职,或者李伟这种自己研究的勋贵。
科学家自然也不是圣人,他们也是有名利追求的。
自己奏请成立实学学会,自然提高了在这个群体中的威望。
心满意足的合上了【手提式大明朝廷】,苏泽这次算是弄清楚了来龙去脉。
但是张居正为何没做出和系统预测的决策呢?
他如果直接反对,那奏疏在内阁就要否决,就没有宫内那段了。
只可惜事关张居正,苏泽估计也搞不清楚了。
——
张敬修收拾行囊,准备离开京师返回莱州。
张敬修是中秋前回来的。
水师提督李超发了善心,给水师学堂上下都放了中秋的假期。
张敬修原本是不准备回家的,却被李超赶了回来。
中秋毕竟是团圆的日子,张敬修最后还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里。
张敬修这次归家,发现父亲张居正对自己的态度又变化了。
原本那种严格的父子关系变得融洽,张居正也会把自己喊到书房,听自己讲述水师的事情。
张居正也会将一些不涉及机密的政务讲给张敬修来听,也会给他讲解朝中局势。
这也是张敬修这二十年人生中,和父亲关系最亲近的时期。
老管家来到张敬修的房间,传唤张敬修去书房。
“父亲回来了?”
张敬修有些疑惑,父亲是典型的工作狂,除非休沐都不会在家中。
今天是上衙的时间,父亲竟然回来了?
张敬修选择在今天回莱州,也是为了避免父子之间的别离。
难道是父亲专门回来给自己送行的?
张敬修有些惊喜,随着老管家来到了张居正的书房。
向父亲见礼之后,张居正迟疑了一下问道:
“你真的要参加远洋舰队吗?”
张敬修重重点头说道:
“上次已经禀告父亲了,提督大人为了验证月角距天钟法和航海钟时钟法的精度,决定派遣一支南州远洋探索舰队,儿子已经报名参加了,提督府也已经准了。”
张居正看向这个近年来最自豪的长子,心中却微微叹息。
知子莫若父,他知道这个儿子最类自己,都是认准了事情绝对不会放弃的性格。
既然知道劝了也没用,张居正也放弃了劝说儿子。
他说道:
“你知道皇家实学学会成立的消息了吧?”
张敬修点头。
张居正说道:
“实学学会已经开过第一次会议了,会议决定设立经度委员会,来验证两法。”
“你这次远航事情,怕是要耽误一阵子了。”
张敬修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自己父亲这么关心航海上的事情。
张敬修嘴角露出笑容道:
“父亲,没关系,无论哪种经度法,最终还是要通过航海来验证,这场航海必然会启航的。”
“儿子这次回来,就是向父亲辞别的,海疆茫茫,请恕儿子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