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文豪 > 第160章 但得澄如许,心同万里平

第160章 但得澄如许,心同万里平

第160章 但得澄如许,心同万里平 (第2/2页)

尤其是“一鉴当空澈,千峰照眼明”,将秋日清光的澄澈、高悬、通透感描绘得入木三分,而“但得澄如许,心同万里平”则是诗眼,由外界的自然景象向内心深处的感悟升华。
  
  可以说整篇诗作自然真挚,情景交融,语言清丽流畅,而且有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韵。
  
  写完诗稿,陆北顾并未停顿,检查之后誊写在了答卷上,随后小心置于一旁晾干墨迹。
  
  紧接着,下面就是赋题。
  
  “《圣人御极以德化民赋》,以‘圣德昭彰,民风丕变’为韵。”
  
  律赋跟普通的赋不一样,需严格遵循限定的八个韵脚字,讲究骈俪对仗,铺陈圣德教化,本身难度就很高,而这篇赋偏偏题目极为宏大,直指帝王仁政教化的核心,立意就必须高远堂皇。
  
  更要命的是那八个限韵字——“圣、德、昭、彰、民、风、丕、变”。
  
  这八个字不仅规定了韵脚,更在某种程度上限定了文章的结构层次和铺陈方向,考生必须将这八个字按顺序嵌入赋文的押韵位置,同时保证赋文本身骈俪工整、辞藻典雅、说理透辟、层层递进,最终落脚于“民风丕变”的盛世图景。
  
  说实话,这道赋题难度之大,足以让许多饱学之士也为之蹙额。
  
  他甚至能感觉到,考场里的气氛开始变得极为凝重。
  
  看着赋题,陆北顾也陷入了漫长的思考。
  
  “立意须紧扣‘德化’二字。”
  
  陆北顾摒弃了单纯歌功颂德的浅薄,思绪联想到了典籍,他想到了《尚书》的“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想到了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譬喻,想到了孟子“以德行仁者王”的论断,更想到了当朝“庆历新政”虽已沉寂,但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厚农桑”等主张,其核心仍是“德政”的实践。
  
  如何将圣德之“昭彰”与民风之“丕变”用八个限韵字串联起来,铺陈出气象?
  
  陆北顾提笔,先在稿纸上先列出八个韵字的位置框架,构思起承转合。
  
  框架既定,胸中丘壑已成,他不再犹豫,提笔蘸墨,开始在草稿纸上书写。
  
  “粤惟穹昊垂象,圣人则之;黎元作乂,至德绥之。握乾符而临大宝,法坤厚以育群黎。故能端拱九重,布德教而弥纶六合;光被四表,移风化而丕变兆基。猗欤盛哉!其道至大,其化至神矣!”
  
  “夫德者,政之本也,教之枢也.”
  
  他笔下的“德”,是《尧典》的“钦明文思安安”,是《禹谟》的“德惟善政”,他铺陈的“昭彰”,是“垂裳而南薰解愠”的仁风,是“画衣冠而囹圄生春”的德政,他描绘的“民风丕变”,是“比户可封,咸知礼义之为贵”的淳朴,是“弦歌遍野,共沐菁莪之雅化”的升平景象。
  
  “于是乎,野老含哺而击壤,田夫荷锄而歌衢。狱讼衰息,囹圄空虚。路不拾遗,门不夜闭。熙熙然如登春台,皞皞乎若游华胥。此岂刑驱势迫之所能致哉?实乃圣德涵濡,如时雨之化;仁风浩荡,若阳春之煦。民沐膏泽而向善,俗易浇漓而返朴。斯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其在兹乎!”
  
  洋洋洒洒数百言,一气贯注。
  
  通过铺陈圣德之施行与民风之丕变,论证了“德化”的有效性,行文气势磅礴,层层递进,最终指向“焕焉其变,焕然其新”的盛世理想,陆北顾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极具感染力。
  
  他缓缓搁笔,额头上早已布满细密的汗珠,用袖子抹了抹,检查文字后,将其誊写在了卷子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