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解耦1
第186章 解耦1 (第2/2页)李峰起身时,目光扫过今早他随手画的“时间维度分割工具”原型图。
作为亲历者,他记得2015年6月那个暴雨夜,订单管理系统在峰值压力下瘫痪的场景,当时物流中台和支付中台的耦合导致华东区服务全面崩溃。
“所以我们换个维度。”李峰调出石英钟的3D模型,指针在虚拟空间里缓缓转动,“秒针是实时交易系统,分针是核心处理层,时针是定期报告系统。就像这三根指针,它们共享轴心,但轨迹不同。”
早知道正确答案的陈默装模作样的点头,而赵坤却惊诧的说道:“你是说按数据更新频率划分边界?”
…
时间回到2015年12月15日晚上九点,华兴坂田G区19楼解决方案部办公室。
窗外的梧桐叶在寒风中簌簌作响,李峰盯着白板上杂乱的数据流图,咖啡杯里的蒸汽袅袅升起。
这是他加入项目组的第39天,面前的《ERP系统关联矩阵表》上,红色标记已经覆盖了三分之二的区域。
“李工,业务部门又退回了三次需求文档。”助理小张抱着一摞文件推门进来,“他们说采购模块的接口变动会影响月底的供应商对账。”
李峰揉了揉眉心,三个月前,他还在解决方案部跟着斌总做系统切换。
如今却要面对这个如同一团乱麻的渡河项目工作。
“把去年订单管理系统的崩溃报告调出来。”李峰突然开口,“还有2014年财务月结延迟的案例,他们当时是怎么处理数据积压的?”
小张愣了一下,转身走向文件柜。
而李峰的目光扫过隔板上的“华兴明日之星”奖牌和“2012年度金牌架构师”奖牌上。
他不由得笑了笑,妈的,谁还没有牛逼过?
我就不信搞不出来了。
“找到了!”小张把两份报告放在桌上,“订单管理系统因为实时同步过载导致崩溃,财务月结延迟是因为报表生成模块与交易系统耦合。”
李峰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从一团乱麻中理清ERP系统的边界。
能否找到一个简单易懂的模型,让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达成共识,并以这个模型为基础进行顶层设计。
小张离开后他独自坐在工位上,又陷入了沉思。
“嘀嗒、嘀嗒、嘀嗒”,时间一秒一秒流逝,夜深人静,石英钟的嘀嗒声格外清晰。
李峰盯着表盘上的罗马数字和交错的指针,想起了当年在大学物理课堂上,老师讲相对论,说时间本质上是不存在的,时间只是人类的幻觉。
是啊,时、分、秒,乃至日、月、年,都是基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空间运动关系的转换,是人类定义出来的概念。
因为有了精确的钟表,无形的时间才得以直观地呈现给每个人,大规模的社会分工与协作也才成为可能。
但与此同时,人们的各种活动也被时间所驱动、所约束,被分割成一个个的碎片。
比如说,接到一个电话,你必须在几秒之内进行思考并给予回应;
回一个信息,你有几分钟的时间来考虑措辞;
开一次会,差不多一两个小时,你可以接收和处理较多的信息;
而对于一些重要且复杂的事情,你必须以日、月甚至年为单位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