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全歼中国十余万精锐的李奇微豪赌!伍万里闪击江陵的破局点!
第三百五十章 全歼中国十余万精锐的李奇微豪赌!伍万里闪击江陵的破局点! (第2/2页)很快,嗡嗡的议论声中,数名资历较深的美军参谋主动站了出来。
“将军,范弗利特将军的方略具备极高的战略眼光!
在劣势中抓住决定性战机,以空间和战略佯动营造致命陷阱!这是真正的名将手笔!”
一位肩佩准将衔的作战处主管声音洪亮道。
“附议!
一旦成功合围,这将是改变整个战争进程的辉煌大战!
风险存在,但为了达成如此规模的围歼战果,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
另一位美军参谋激动地补充道。
“中国军队深入我方预设战场,后勤被完全切断,四面受敌。
就算是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在重装备损失、补给断绝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长久支撑!
只要骑兵一师和美二师能准时到位形成硬阻隔,这支中国军团,插翅难飞!”
第三位美军参谋的分析显得更具信心,说道。
支持的声音渐渐汇聚成一股潮流,将先前笼罩指挥部的颓丧气息冲刷掉大半。
仿佛范弗利特这一纸方案,瞬间给这场失利的战役注入了逆转的血脉。
然而,就在这层振奋气氛开始凝聚之时,一个冷静得近乎冰冷的声音在角落里响起,像冷水浇在热炭上。
“我反对这个方案,它存在致命的、无法弥补的战略风险!”
众人循声望去,是副参谋长艾克尔博格副参谋长。
他站得笔直,灰蓝色的眼睛里没有丝毫狂热,只有冰冷的分析和洞见。
所有议论瞬间停止,连李奇微刚刚有所舒缓的眉头也再次紧锁起来。
艾克尔博格无视那些投来的、或惊讶或不满的目光,语速平稳但字字清晰道:“诸位只看到了诱人的巨大战果,却选择性忽视了可能引爆的惊天灾难。
我有两大核心质疑!
第一点,李云龙的性格确如范弗利特将军所言,具有强烈的攻击性。
但请注意,他是李云龙!
一个能将战术诡诈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将领。
我们假定他会毫不犹豫地追击至加平,这只是基于其过往风格的乐观推测。
如果他攻克春川后,敏锐察觉到我军在春川抵抗‘恰到好处’的软弱,嗅到我们放弃春川可能设伏的气息呢?
如果他选择不急于冒进,而是在春川巩固阵地,清扫外围,甚至向东、北扩大战果?
那时,不仅无法形成包围,我们将平白损失掉东线核心防御枢纽——春川!
它的失守,会立刻导致我东线防御体系整体松动。
而此计划中预定投入包围的两师预备队,是从西线抽调的主力,是西线僵持局面得以维持的关键后备力量!
一旦西线敌军,在失去这两个精锐师压力的情况下,乘机发起更大规模突破呢?
东西两线若同时崩盘,将不是歼灭十万中国人,而是我们面临全线崩溃!
诸位是否想过这个无法承受的后果?”
艾克尔博格的第一个问题像沉重的铁锤落下,令刚才支持范弗利特的参谋们脸色微变。
他毫不留情的分析撕开了方案中过于理想的预设。
艾克尔博格随即竖起第二根手指,目光扫过范弗利特,落在李奇微脸上道:
“第二点,即使包围圈成功形成。
诸位凭什么认为,我们能够迅速有效地歼灭被围的‘十万中国精锐’?
这是中国统帅部在西线承受重压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加强给李云龙、用来打穿我们东线的钢刀!
他们兵员素质极高,战斗意志极其顽强。
在富平里,巴祖卡火箭筒、劣质迫击炮在他们手中都能爆发出恐怖的战斗力!
这种部队陷入绝境时,所爆发出的突围力量将是难以想象的恐怖。
范弗利特将军指望美二师残部和韩六师就能在粮道上截住他们?
指望在加平消耗巨大的陆战一师能在正面挡住他们的决死冲锋?
指望从西线匆忙调来、进入陌生地形的部队能迅速配合友邻顶住其侧翼冲击?
这更像是一厢情愿!
诸位,包围是一回事,围住并高效吃掉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有空中优势,有舰炮支援。
但面对一支十万规模、为生存而拼死奋战的中国王牌集团军,包围网的任何一点若被其以绝对力量凿穿,整个反包围行动都将变成一场灾难性溃败!
到时,就不是我们歼灭他们了!
而是这支重兵集团会像滚烫的尖刀一样,切开防线,他们可能直扑汉城!”
他停顿了一下,冷冽的视线扫过全场,看着众人因他描绘的可怕景象而变得凝重的脸继续道:
“如果真出现那种局面,汉城外围数十万大军辛苦构筑的立体防线将如沙滩堡垒般崩塌!
即使他们不选择直接攻击汉城,而是就地形成强大的反突出部,甚至撕破重围与西线志愿军主力打通联系,我军又如何收拾这个惊天动地的烂摊子?
计划中所谓的‘包不住’和‘拦不住’,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具有极高概率的现实威胁!
李奇微将军,这个方略,其风险与收益完全不成比例!
它不是在力挽狂澜,而是在赌上整个战役全局的稳定,去换取一个极其渺茫的超级战果!
我坚决建议否决它,立刻转入稳固现有防线、重组预备队、寻求西线突破或更稳妥的反击机会。”
艾克尔博格掷地有声的反对,如同在沸腾的油锅中投入冰块。
刹那间,支持范弗利特的乐观情绪戛然而止,会议室陷入了一种更为复杂的低气压中。
不少人眉头紧锁,开始反复掂量他提出的两大风险点。
包围可能不成形,成形又可能吃不掉,反而崩掉自己的牙。
“艾克尔博格将军的分析……极为透彻……
西线抽调的部队……太险了……”
一位原先倾向范弗利特的上校喃喃自语,脸色难看道。
“是啊,那十万中国人要是发了狠,往东打穿美二师那条线,直接冲进江陵港区都有可能……”
另一个美军参谋面露忧色道。
“春川就这么放掉?代价太大,万一西线……
可如果按部就班,难道就看着东线继续糜烂下去?
范弗利特将军的计划毕竟提供了一个扭转乾坤的可能……”
新的议论声再次响起,只是这次充满了疑虑和摇摆。
支持与反对的两股意见在无形中激烈碰撞。
李奇微的眼神也在两种方案之间反复游移,内心的天平剧烈摇摆。
歼灭十万中国精锐的诱惑太大,但艾克尔博格指出的毁灭性风险又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他的手无意识地在桌上的电报纸边缘重重地刮着,几乎要将纸张撕裂。
时间在无声的巨大压力下流逝。
李奇微的目光在争辩的将军们脸上滑过,最终,定格在一个此前一直保持沉默,安静站在美军将领群体边缘的身影上。
“楚顾问。
你是中国军事问题的专家,更曾在战场与这位李云龙将军直接交手过多次,想必对他的战法和决策方式有最深切的理解。
眼下这个局面,你觉得范弗利特将军提出的围歼计划,可行否?值当否?”
李奇微问道。
骤然成为全场焦点,站在联合国军司令部中的前国军将领楚云飞,肩背依旧挺拔,神色沉稳如常。
他微微颔首,目光沉静地回望着李奇微,大脑却在高速运转,每一个念头都在刀刃上衡量。
楚云飞比任何人都清楚眼前这个计划的巨大陷阱与那微乎其微、却真实存在的巨大战机。
他更比任何人都了解李云龙——一个粗中有细、胆大包天却又每每能精准踩中战场节点的军事天才。
细细琢磨过怎么说最能帮助前线的中国志愿军又不会引发怀疑后,楚云飞带着令人信服的职业化分析口吻开口道:
“李奇微将军,范弗利特将军的方案,确属极其大胆的战略设想。
其核心在于捕捉并利用李云龙此人的两点固有特质。
其一,是其面对‘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如攻克春川后的追击时强烈的进攻欲念;
其二,是其主力部队一贯擅打穿插奔袭但后勤保障链条相对脆弱的客观情况。”
艾克尔博格将军指出的两大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必须正视。
风险之一,李云龙是否会如我们所愿,在攻克春川后立刻、且毫不犹豫地追击至预设包围区域加平,的确存在变数。
根据我与其多年交锋的经验,此人粗犷外表下,实有狐狸般警醒与狡黠。
若他感受到一丝异常,凭借其快速机动的部队特性,完全可能在春川稍作修整,待情报明晰再做下一步行动。
这足以打乱我合围的精密时间窗口。
风险之二,关于被围的‘十万中国精锐’可能的突围强度及方向。
客观而言,以目前情报判断,李云龙所辖兵团各部在富平里战役中均有不小损耗,后勤保障线本就漫长。
一旦粮道被彻底切断,其攻势锐气必然受挫。
但要指望他们短期内耗尽战力或轻易崩溃,则是巨大的误判。
尤其在其主帅李云龙指挥下,该部最擅长的就是在绝境中寻求反击缝隙,以攻代守。
其‘临战指挥的灵活性’远超贵军惯常应对的模式。
若其选择集中精锐兵力,向预设拦截点中最薄弱的环节实施‘中央开花’式突围,并以其擅长近战夜战的部队猛烈冲击,其力量不可小觑。”
支持范弗利特的参谋们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艾克尔博格则微微颔首,似乎承认楚云飞分析的中肯。
然而,楚云飞语气陡然一转道:
“但是,将军。
从纯粹战场指挥官的视角来看,范弗利特将军的方案,虽如行走高空钢索,风险极大,却并非毫无胜算。
尤其在此次富平里战役造成我方东线巨大亏空的特殊时刻。
原因有三。
其一,时间与心理因素。
富平里大胜后,中国东线部队士气处于顶峰,各部信心爆棚,其指挥体系更容易产生‘敌已崩溃、宜乘胜猛追’的统一判断。
李云龙作为战术专家,对战役节奏的‘转折点’把握精妙,而此刻,正是其判定必须猛追扩大战果的关键心理节点。
这是人性,亦是战场规律,被富平里诱敌战法成功验证过的规律!
即便他存在疑虑,战机稍纵即逝的压力也会强有力推动其决策。其二,后勤短板。
攻克春川,不等于其获得了稳固补给。
春川城本身在先前防御战中破坏极大,存储物资已被陆战一师按照预案执行‘焦土政策’摧毁大部。
李云龙军团若欲维持战斗力向西线或南线继续发展,其补给线仍需从北向南延伸上百公里。此漫长脆弱的‘生命线’,正是其阿喀琉斯之踵,我们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去持续打击它!
其三,被围后的指挥困境。
十余万部队在狭窄地域被压缩,其指挥层级必将面临信息传递迟缓、部队调动拥挤受限的重大挑战。
只要我方包围圈能迅速、有效地形成,其最大优势——指挥灵活性将被极大削弱。
而我方拥有持续的地空火力支援,具备战术主动权。
诚然,艾克尔博格将军所述灾难性情境有发生的可能。
然而,在目前敌强我弱态势下,若按部就班转入固守收缩,则东线战略主动权将彻底丧失。
李云龙兵团挟新胜之威,可从容整补,在坚固阵地依托下,以其擅长的坑道掘进与近迫攻坚战术,配合其西线友军向春川-加平突出部施加压力。
我东线防御态势将陷入持续恶化、被动挨打的局面,东西联动的僵局依旧难解。”
楚云飞的目光重新凝练而专注地锁定李奇微,最终给出了他的、符合其专业判断甚至带有一丝不易察觉帮助中国导向的建议道:
“综上所述,从战役指挥官的角度,我认为范弗利特将军的方案,虽风险巨大,但仍是一个在‘极为不利情势下’,有可能创造‘决定性反败为胜’的战术机会。
其关键支撑点在于:我军必须精确执行战役欺骗、务必确保各拦截点的坚韧度与反应速度必须大大超过敌之预估,并持续施加足够强度的战场遮断。
此计划的核心在于:‘用最大的战役风险,换取最大可能的战争回报’。
做与不做,取决于最高统帅部对自身部队执行能力、战场形势承受力以及对战机把握力的最终决断。”
楚云飞的分析结束,会议室陷入一片更加深沉的静默。
他并未一味反对,也并未盲目支持。
他清晰地剖析了方案的巨大风险,却也冷静指出了那唯一一丝翻盘的希望所在,并将决策的权柄交还给了李奇微。
这番在战术层面极其客观、甚至听起来更像赞同范弗利特的发言,完美掩盖了他内心的真实盘算。
也就是将这个庞大的美军重兵集团进一步引入战场纵深、兵力分散的致命陷阱中。
同时,也为李云龙提供了一旦识破佯动、击其惰归的可能。
李奇微的身体如同僵硬的石雕,只有那紧锁的眉头显示着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楚云飞的战术分析,抽丝剥茧般解构了这个豪赌,肯定了其存在一丝成功机会的逻辑基础。
同时也没有回避艾克尔博格警告的灭顶之灾。
这比纯粹的鼓动或纯粹的反对,更有力量地撼动着李奇微最后的心防。
歼灭李云龙集团十万人!
这个念头在李奇微脑海中燃烧着,如同地狱的业火,带来了光耀万世的疑惑。
“遇到战机时不能犹豫放过,否则会被上帝惩罚的……
传我命令,按范弗利特的方案全面施行!
传令新陆战一师在春川城区域防守磨李云龙集团的有生力量,磨差不多了再退守加平诱敌深入!
传令骑兵一师继续在野外合适区域隐蔽待命,待李云龙部深入后攻其右翼。
传令美二师借助第七舰队舰炮和韩六师好好守住江陵,补充掉那一千兵员整好士气装备,休整好。
待李云龙集团深入时,杀出切断其后勤通道和退路!
西线继续严防死守,但同时做好抽调兵力协同东线作战的准备。
待李云龙集团深入后,预备以美7师抽调过来攻其西侧!
这是要歼灭中国十二个师,十余万精锐部队的豪赌!
各军立刻开始准备,不得有误!”
李奇微一拍桌子,大声吼道。
“Yes,sir!!”
并不知晓伍万里要率军闪击的美军众人信心满满,连忙昂首挺胸的应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