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是选少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是选少了 (第1/2页)7.1日,关于电商的【网点新规】正式公布。
这次官方定义了管理部门、网络商品经营者、网络服务经营者、消费者,四者对应的关系和义务。
首次正式要求个体经营者和消费者实名制的重要性。
意味着电商行业正式作为主流认可发展行业之一,对于整个电商圈都是一个重大利好,有了官方背书对于推动行业发展相当于摁下了加速键。
随后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发布Q2阶段的营收数据,基本上涨幅都在30%以上,京东甚至达到了40%,投资圈内对电商股更加看重。
毕竟之前阿里一家独霸压在所有人头上,现在这座大山被动摇了根本,下一个‘阿里’会不会出现,是所有人最关注的事情。
最被看好的是已经在走IPO流程的麦考林,原本预估只有5~8亿美刀的估值,现在直接被估到了15亿以上。
群情激奋,除了阿里。
若是半个月前发布这条信息,阿里的股价必然会应声而涨,但此刻陷入严重信任危机的情况下,利好消息反而会变成利空,股价依旧持续阴跌,但换手率却大幅度下降。
意味着很可能接盘侠已经承接了大部分的股价,市面上流通股已经十分稀少了。
王曜让柳海丰提前结算了这波阿里空单,5亿6倍杠杆,看空23%个点,最后收获接近6亿利润,不得不让柳海丰相信,王曜一定有什么特殊的内幕渠道。
要不然怎么可能每次都能杠杆做空还能如此稳妥的落地?
王曜也不解释,只是让柳海丰将资金回笼到海外BVI公司【维谷创投】,以1亿美刀单独向京东注资,获得10%股份,为京东10亿美刀估值打下基础,顺带着间接拉升了一下木兰街的估值。
刚刚融资半年,又再次得到神秘外资入股,估值一下子就直逼麦考林,将凡客和当当甩在身后,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
“东子从哪儿找来这么一家冤大头,十亿也能估的出来,明明Q2营收跟我差不多。”凡客的陈念跑来找王曜沟通下半年合作时吐槽道。
“京东马上要从垂类电商变成全类目了,估值高些正常。”王曜呵呵一笑。
“凡客也有全类目啊,年底我看看能不能估个15亿。”陈念有些不忿。
“前两个季度你们才不到20亿营收,想估15亿刀有些困难吧。”王曜笑道。
“所以这不才来找你敲定下半年合作嘛。”陈念含蓄一笑。
王曜给凡客的保比虽然还没完成,但已经接近一半了,仅凭借木兰街的导流种草,加上‘拒潜’的大事件热度,这两个多月就带了近五千万的营收。
这还是在木兰街没有全力导流的情况下,陈念专门组了一个测算团队,测算木兰街对各个电商平台的导流业务,木兰街只占15%左右,大头还是淘宝和京东。
京东和木兰街是互持关系,陈念知道不好抢份额,但是淘宝现在这个情况,应该可以墙倒众人推了吧。
王曜听了陈念委婉表示要联合京东、当当、麦考林等平台一起趁淘宝式微,趁他病要他命瓜分流量的想法后,沉吟片刻。
“你们就不怕马总回过神来,找你们秋后算账?”王曜笑道。
“怕什么?要是怕当初就不可能做电商了,这次支付转移的问题太大了,我们都不信他能这么快解决,牙虎和孙政一才是大股东,只要他们一天达不成和解,那么阿里整体的战略布局就要调整,说不定还会出现内乱。
而就算达成和解了,阿里一定也会付出惨烈的代价,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扩张了,这波对我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陈念思路十分清晰。
目前淘宝的强大是建立在阿里集团供血上的,B2B业务此番因信任危机,导致原本要出海的策略全部搁浅,股价一蹶不振,暂时没有给淘宝持续输血的能力。
而且眼下这个情况,若是真的调节不好,牙虎和孙政一开始执行大股东权利制衡董事会,还真的有可能进入内乱剧情,概率还不小。
所以陈念他们幸灾乐祸的也算有理有据。
王曜不关心阿里能不能度过难关,反正就算没有阿里,也有阿外,阿内,并非因为它的倒下,华夏电商就停滞不前了。
在电商领域,不管是东子还是峥子能力都不比马总差。
还是那句话。
只有时代的XX,没有XX的时代。
谁称霸电商王曜不在意,他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陈总有什么想法?”王曜反问道。
“木兰街下半年能做多少营收规模?”陈念反问道。
“陈其给我的计划书KPI上,写的是10亿左右。”王曜如实道。
“不少啊。”陈念一惊。
木兰街一个第三方跳转平台,能做这么大的体量,明显用户转化率甚至要高出他们这些专营平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