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攻取云南方略
第322章 攻取云南方略 (第1/2页)时间在悠闲的日子中飞快流逝,转眼间已经到了春末时分。
成都平原的日头越发骄横,带着四川特有的潮湿,预示着炎炎夏日即将来临。
然而,连日的好天气,非但没让江瀚感到舒心,反而却让他越来越紧张。
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他的眉头不自觉地锁紧。
“不对劲啊……”
依照江瀚对这两年的了解,往年初夏时节,正是蜀地雨水最为丰沛的时候。
时不时就会有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滋养着即将进入关键期的禾苗。
可今年以来,降水却明显偏少。
到如今,更是连续多日晴空万里,连一丝雨点都看不见。
江瀚心中隐隐有些感觉不妙,难不成?大旱要来了?
他立刻招来亲卫,吩咐道:
“速传令各府、州、县,即刻起严密巡视境内主要江河、溪流、塘堰水位,详查田间土壤墒情!”
“各地官府要提高警惕,严防旱灾!”
“一旦发现旱情苗头,八百里加急,直报王前!”
可命令虽然发下去了,但这时代毕竟交通不便,川南一带又多是山地丘陵,信息反馈回来还需要一些时间。
“但愿……只是我多虑了。”
“没准再过几天,雨就来了。”
没办法,江瀚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
要是真出现了大范围旱灾,不仅百姓生计艰难,秋粮减产,更会直接影响到他下一步的战略规划。
再有两三个月就要入秋了,等秋收之后,便是用兵之时。
经过数月的休整、他麾下各部现在可谓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而镇守在四川行都司的李自成,最近更是连连向成都发来书信。
这些信件,开头大多都是些汇报辖地内民政、军备的琐事;
但翻到后半,字里行间那股跃跃欲试的味道,便再也掩盖不住。
话里话外,无非是提及云南境内的局势,土司动向等等。
李自成这点心思,江瀚洞若观火,他这是看邵勇平定了贵州坐不住了,也想出兵攻打云南。
眼看粮草军械准备得差不多了,江瀚也觉得,是时候该把攻取云南的计划,正式提上议程了。
五月初三、成都城外校场的中军大帐内,气氛严肃。
以户部主事赵胜、农部主事李兴怀、参将曹二、李自成、李老歪等人为首的文武众将,已经按班次分列于帐内等候。
当江瀚穿着常服,大步走入帐中时,众人齐齐起身问安:
“大王!”
江瀚径直走到主位前,双手虚按:
“行了,都是自己人,不必多礼。”
“今天召集各位的目的,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了。”
他目光转向一旁的赵胜,吩咐道:
“赵主事,你先来吧,把你最近汇总来的云南方面情报,给大伙儿都讲讲,让他们心里有个底。”
“是,大王!”
听了江瀚的吩咐,赵胜拱手领命,随即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册子,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汇总来的情报。
自从赵胜从遵义回来后,江瀚的日子可就轻松多了。
他将一大半的杂务都扔给了赵胜,自己则天天在书院和后宫流连忘返。
对此,赵胜倒是没什么怨言,反倒是干劲十足。
他可是读书人出身的,这些都是他梦寐以求的工作。
要不是当年被狗日的官差诬陷,说他半夜点灯读书,是想学黄巢造反,他才不会去当什么狗屁反贼点灯子呢。
说不准以自己的才学,早考上了举人进士。
当然了,正所谓福祸相依,要不是自己一怒之下造了反,也遇不到大王就是了。
以他的带兵水平,估计等不到割据一方,早就死在了官军的围剿下。
要是在朝廷混,以自己三十来岁的年纪,又没背景、又没钱财;说不定考中进士也是个坐冷板凳的命。
哪像现在,俨然已经是文官中的二号人物了。
虽然不能像首辅宰相一样,燮理阴阳,治国经邦,但赵胜却很知足。
积粟备荒,经画军需也是极好嘛,这种一点点开疆拓土的感觉,简直让人干劲十足。
赵胜清了清嗓子,翻开册子开始念了起来:
“诸位同僚,根据我军多方探查、以及往来商旅、归降明吏提供的消息,现在的云南形式大概如下:”
“首先,是明廷在云南的主要军政官员。”
“目前,云南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仍然是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家”
“现任的黔国公叫沐天波,十岁时承袭爵位,担任征南将军一职。”
“听”
讲到这,站在武将队列里的曹二突然出声,打断了他,
“赵哥,这姓沐的,怎么这么小就袭爵了,他爹死了?”
“十岁,能镇得住一省之地吗?”
赵胜被他一打岔,还没来得及说话,江瀚就上去给了曹二屁股一脚。
“狗日的,咱现在是正规军,早让你把称呼改过来!”
“这里是中军大帐,别跟个土寇一样,天天赵哥、李头儿的叫!”
曹二屁股上挨了一脚,立马直起身子:
“得令!”
随即又挠了挠头,看向赵胜:
“赵主事,你说,你说。”
赵胜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即爆出了个惊天消息:
“沐天波袭爵这么早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亲爹被他亲奶奶给毒死了。”
“啊?”
听了这个消息,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
赵胜十分笃定,继续补充道:
“没错,他爹沐启元轻狂不法,纵容家奴残害百姓。”
“云南巡按御史余瑊,按律逮捕了沐家的犯法家奴,可那沐启元居然调集兵马,用火炮对准了巡按衙门。”
“此事震动朝野,其母宋氏为保沐氏一门,不得不大义灭亲,以毒酒鸩杀沐启元。”
“因此,年仅十岁的沐天波才得以袭爵。”
赵胜环视众人,点出了此事的深远影响:
“沐启元骄纵跋扈,以及最后被毒杀一事,影响极坏。”
“此举虽平息了当时纷乱,但也严重削弱了沐府在云南的威信。”
“一个需要靠下毒弑子来维持内部秩序的家族,如何能令各地土司信服?”
“再加上沐天波年幼,府中事务多依赖其母及其门下旧臣打理。”
“主少国疑,权威不振,此乃我军可趁之机。”
江瀚听罢,叮嘱道:
“黔国公一系是大明立国时就存在的勋贵,怎么说也在云南镇守了两百多年,不可掉以轻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