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如何做到的?
第321章 如何做到的? (第2/2页)“每年投入犹如泥牛入海,不见回报。长此以往,恐成朝廷难以承受之重负,足以耗尽国帑,动摇国本。”
最后,他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户部尚书毕自严,语气沉重:
“更何况,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自古大军一动,粮秣、犒赏、抚恤,耗费何止千万?陛下此次御驾亲征,动员数十万大军,转战数月,虽获大胜,然则……”
“毕尚书,我户部国库,如今恐怕早已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了吧?如此情形之下,又如何还能有余力,去支撑这新设之都督府与经营那片极北苦寒之地的无底洞?”
黄克瓒这番鞭辟入里、直指核心的考量,如同给热烈的气氛泼了一盆冷水,让众人从胜利的兴奋中逐渐冷静下来。
王在晋、徐光启等人也微微颔首,显然,黄克瓒所提出的,正是他们心中虽未明言,却同样存在的深切顾虑。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掌管天下钱袋子的毕自严,等待着他的回答。
毕自严迎着众人探究、忧虑、期待交织的目光,脸上却并无众人预想中的愁苦与沉重,反而浮现出一种极为复杂、混杂着深深困惑、难以置信乃至一丝荒诞的神情。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轻轻叹了口气,仿佛自己也无法理解即将说出的真相。“黄部堂所虑,句句在理,深谋远虑,皆是老成谋国之言。”
毕自严先肯定了黄克瓒的担忧,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异常奇特,“若按常理度之,经营辽东、恢复奴儿干都司旧疆,确需倾国之财力。陛下此次亲征,按以往规模,耗银近千万两,粮秣数百万石,亦属寻常。”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才用一种清晰的、却仿佛自己也不敢置信的语调,缓缓道出:
“然而,据户部有司存档、调拨票据逐一核实,自陛下誓师出征,至辽东捷报传回,我户部……实际调拨往前线的粮秣,总计,”
他刻意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咬得极其清晰,“二十万石。”
不等众人反应,他继续道:“所支应之银币,总计,”他再次停顿,目光扫过众人瞬间凝固的表情,“不过三十万枚。”
“……多少?”王在晋下意识地追问了一句,以为自己耳朵出现了幻听,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黄克瓒捻着胡须的手停在了半空,徐光启微微张开了嘴,愕然之色溢于言表。
“毕部堂,此言……当真?王在晋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震颤,“二十万石粮?三十万枚银元?这……这如何可能支撑十数万大军远征数月,转战千里,乃至最终犁庭扫穴,攻克坚城,取得如此辉煌之战果?这……这绝非寻常道理所能解释!”他的表情明确写着:你老小子怕是在骗我。
毕自严看着众人脸上那无法掩饰的惊愕,苦笑着补充道:
“而且,这其中超过八成之款项,是用于支付征用民夫、骡马之脚价银、沿途车船之损耗维修,以及赏赐协助转运之地方卫所官兵的开拔银、犒劳银。
真正直接用于战阵厮杀、前线犒赏三军将士之开销,少之又少。”
文渊阁内,又又又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先前黄克瓒关于“靡费甚巨”、“入不敷出”的质疑,言犹在耳,此刻却被毕自严这组低得不可思议的数据,映衬得如同一个巨大的讽刺。
皇帝不仅打了胜仗,一场足以彪炳史册的旷世大捷,开拓了疆土,解决了困扰帝国数年的心腹大患……而且,几乎没花朝廷多少钱?
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一种更深层次的、源于未知的震撼,取代了最初的喜悦和随后的忧虑。
一个巨大的、盘旋在每个人脑海中的疑问,几乎要破茧而出:“那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天子,究竟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