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02章 影照
第一卷 第502章 影照 (第2/2页)李大人在扇骨里藏的,正是解药的配方。配方的最后写着:“归者,非独人归,谷亦归也。种忘忧于北邙,使两地之谷交相归,怨自消。”字迹是淑妃的,旁边还有行小字,是李大人母亲的批注:“夫人言,忘忧者,非忘事,乃忘怨。”
苏明轩让人在北邙山与蛇穴谷之间,种了条忘忧谷组成的“归谷道”。谷道两旁,每隔三里就种一棵解药树,树上挂着和欢谷的秸秆编的铃铛,风吹过时,铃声能让人保持清醒。“这样既能让想忘的人忘,又能让该记的人记。”他站在谷道起点,看着远处的石碑,“淑妃的意思,是让土地先和解,人自然会跟着和解。”
柳氏在泉眼之母的位置,发现了淑妃埋下的个青铜罐,里面装着最早的忘忧谷种,罐底刻着行字:“吾归北邙,谷归西域,待谷归北邙,吾魂亦归西域。”罐口的塞子是用和欢谷的秸秆做的,已经和青铜锈在了一起,像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她早就想好了。”柳氏将谷种分给众人,“让忘忧谷在两地来回种,混着和欢谷与桂花谷,慢慢就会失去失忆的特性,变成普通的好谷种。”
秋收时,归谷道的忘忧谷果然变了。穗粒不再泛粉,香气也变得清甜,闻着让人安心,却不会失忆。李大人站在谷道中央,将两半蛇纹玉佩埋进土里,上面盖着层忘忧谷的秸秆。“这样,它们就永远在一起了。”他的折扇展开,扇面上的北邙山雪景里,已经长出了西域的谷种,浑然一体。
北邙山的“归”字碑前,来了很多人。有中原的农夫,有西域的牧民,手里都捧着自家的谷种,撒在碑下的土里。柳氏看着不同的谷种在土里纠缠发芽,突然明白“归”字的真正含义——不是谁回到谁那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泉眼深处的歌声,在那晚变得格外清晰。守仓人说,歌声里有淑妃的声音,还有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像是针娘。她们唱着《种谷谣》,歌词里的“回家”,指的不是回到某个地方,而是回到土地的怀抱,回到谷种最初生长的模样。
忘忧谷的最后一缕香气飘过归谷道时,苏明轩仿佛看见淑妃和针娘的影子,并肩走在谷穗之间,手里的谷种撒向两边,落地就长出新的禾苗,一直长到天边,分不清哪里是中原,哪里是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