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煽风点火,守旧乱局
第161章:煽风点火,守旧乱局 (第1/2页)第161章:煽风点火,守旧乱局
焦纸上的字还没干透,萧景珩的手指已经捏住了那半片残角。雨水把“明日午时,继续放风”泡得发胀,墨迹晕开像只爬行的蜘蛛,但他看得清清楚楚——这不是恐吓,是战书。
他没说话,只是把纸片往桌上一拍,亲卫立刻上前用油纸包好,封进铜匣。
“查这条街所有排水沟口,看是从哪飘来的。”他声音不高,却压得住整个密室,“另外,城门盘查加三班,凡带灰布包袱、穿旧皂靴的,一律留下问话。”
亲卫领命而去,脚步干脆利落。
屋里只剩他一人,窗外雨停了,月光从云缝里挤出来,照在墙上的京城舆图上。他盯着西市那一块,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昨儿刚平了抢粮风波,今天西市米铺倒是一粒米没少卖,可七八家全关了门板。反倒是仁心堂那种药铺,天不亮就排起长队,全是来买安神汤的。一碗黄芪酸枣仁汤卖到十文钱,比肉还贵。
这不对劲。
老百姓不怕真事,怕的是“听说”。谁在背后嚼舌根,把“边关有动静”说得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这不是造谣,是下蛊。
他正琢磨着,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接着帘子一掀,阿箬一头扎进来,发梢还滴着水。
“哥!西市出妖了!”她一边甩手上的雨水,一边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不是我说,现在连卖菜大妈都在念叨‘昨夜禁军调动’,说得跟亲眼看见似的。我装成巡城司家属去套话,那老太婆立马结巴,眼神乱飘。”
萧景珩抬眼:“然后呢?”
“然后我就跟着她呗。”阿箬咧嘴一笑,“瞧见她拐进一条死胡同,敲了三下门——左左右右中间顿一顿,跟对暗号似的。那院子看着不起眼,墙矮门破,但门口扫得贼干净,连片叶子都没有,明显有人常住。”
她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一块泥巴捏成的小记号:“我顺手在门框底下按了个印,回头好找。”
萧景珩接过泥印,放在灯下看了看,点头:“干得漂亮。这次不是街头混混,是专业户。”
阿箬一屁股坐下,端起桌上的冷茶咕咚灌了一口:“问题是,这些人嘴巴严得很。不提具体人名,也不说消息来源,就一句‘我亲戚在宫里当差听来的’,你抓都没法抓。”
“所以不能抓。”萧景珩站起身,走到案前摊开北境地图,“他们敢这么嚣张,肯定手里捏着点假证据。咱们要是只堵嘴,等于让他们牵着鼻子走。”
他指尖顺着驿道一路划到雁门关,停住。
“派人去边关。”
阿箬一愣:“现在?”
“就现在。”他语气斩钉截铁,“挑两个信得过的,扮成商队随员,带上通关牒文,明早启程。任务只有一个——看看北狄到底有没有动兵,守将有没有换防,烽燧是不是点亮过。”
“万一路上被截了?”
“那就说明,有人不想我们知道真相。”他冷笑,“而且越怕我们查,就越说明他们在撒谎。”
阿箬点点头,忽然压低声音:“你觉得……是燕王?”
萧景珩没直接回答,而是提起笔,在纸上写了个“六”字,又画了个圈。
阿箬秒懂:“礼部那帮老棺材瓤子又串通了?”
“上回栽在咱们手里,这回学乖了,不正面刚,改背后捅刀。”他把纸揉成团扔进火盆,“他们以为搞点小动作就能乱民心?呵,我倒要看看,谁的风更猛。”
正说着,亲卫回来报信:城南三个岗哨发现可疑人员试图混出城,均携带密封竹筒,已被扣下。经查验,筒内藏的是誊抄的谣言传单,内容与昨日街头所闻一致,落款写着“忠义民声”。
萧景珩听完,只说了句:“把人关起来,别打,也别放。等我好消息。”
转头他对阿箬道:“你再去一趟那个小院附近,别靠近,就在对面茶棚坐着,看都有谁进出。尤其是穿儒衫却不带书袋的,拎药箱却不像郎中的——这种人,八成是‘信息搬运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