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林岁安献策
第304章 林岁安献策 (第1/2页)太湖漕粮被劫案的影响持续发酵,湖州府衙的问责文书一道紧似一道,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压力最终重重地压在了长兴县令沈文渊的头上。
他虽非直接责任人,但作为一县之主,治下出了如此惊天大案,且涉及金兵奸细,一个失察、无能的评语是跑不掉的。府衙中甚至已有风声,要上奏朝廷,将他革职查办,以儆效尤。
沈文渊这几年本就心力交瘁,再遭此打击,竟是一病不起,县衙政务几乎停滞,所有压力都转移到了实际主持追查工作的韩彦身上。
这一日,韩彦从府城返回,面色比前几日更加凝重。他先去探望了卧病在床的沈文渊。
病榻上的沈文渊面色灰败,看到韩彦,挣扎着想要坐起,声音虚弱:“韩县丞……府尊大人如何说?可是……要罢免本官?”
韩彦连忙扶住他,沉声道:“县尊安心养病,府尊虽则震怒,但尚未最终定论。此案关键,在于能否尽快破获,擒住奸细,追回部分粮饷,方能将功折罪。”
沈文渊苦笑摇头:“谈何容易……是本官无能,连累你了……”
“县尊何出此言!”韩彦语气坚定,“此乃奸细蓄谋破坏,非战之罪。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县衙,全力破案。县衙诸事,有卑职一力承担,县尊只管安心养病!”
安抚好沈文渊,韩彦回到二堂,只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千斤。他不仅要破案,还要在沈文渊病倒期间,稳住整个长兴县的局面,更要顶住来自府城的巨大压力,保住沈文渊的官位。
于公,沈文渊是个心存百姓的好官,不应因此事被埋没;于私,若沈文渊被罢,新来的县令未必能与他如此默契配合,许多正在推进的政令也可能夭折。
这日傍晚,他终于理出些头绪,确认此事并非普通水匪所为,其行事手法、对漕运路线的熟悉程度,以及遗落下的一些不属于江南的箭簇碎片,都隐隐指向北边金兵奸细的渗透与破坏。此案关系重大,牵扯甚广,他心中思绪纷乱,压力倍增。
鬼使神差地,他骑着马,又一次来到了箬溪村。他没有去林家,而是直接来到了村后的猪场附近。他知道,这个时辰,林岁安多半会在药田或猪场做最后的巡视。
果然,在药田边,他看到了那个提着小小风灯、正弯腰检查药苗的身影。昏黄的灯光勾勒出她专注的轮廓,夜风拂动她的衣袂,在这紧张压抑的时日里,竟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宁。
“林姑娘。”他勒住马,轻声唤道。
林岁安闻声直起身,看到风尘仆仆、面带倦色的韩彦,有些意外。她敏锐地察觉到他眉宇间凝重的忧色,不同于往日。“韩大人?可是有事?”她提着风灯走近几步。
韩彦翻身下马,走到她面前,没有寒暄,直接切入正题,语气低沉:“太湖的漕粮被劫了,想必你也听说了。”
林岁安点点头,这事已在县城传开,她自然知晓。
“初步查明,非是普通水匪。”韩彦的目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锐利,“行事缜密,路线精准,还发现了这个。”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用布帕小心包裹的箭簇碎片,递给林岁安看,“这是北地军中常用的三棱破甲锥,绝非江南水匪能有。”
林岁安接过,就着灯光仔细看了看那带着凶悍气息的金属碎片,心中一凛:“金兵奸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