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2章 苏无忌回宫!
第一卷 第52章 苏无忌回宫! (第1/2页)还不等太后娘娘回答,一个苍老却沉稳的声音骤然响起:
“陛下年方十四,尚在冲龄!学业未竟,德行待修,此时便急于大婚立后,是否太过操切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内阁首辅张巡手持玉笏,昂然出列。他须发皆白,但腰背挺直,目光如炬,扫过那些跪倒在地的同僚,最终看向珠帘和龙椅,沉声道:
“老臣以为,陛下当以学业、政事为重。按祖制,十六七岁大婚者亦不在少数。何必急于这一两年?待陛下心智更为成熟,学识更为广博,再议立后之事,方为稳妥之道!届时,方能真正甄选出德才兼备、可母仪天下的皇后!”
张巡的挺身而出,如同在帝党汹涌的潮水中投下了一块坚硬的礁石。一些原本就对此事心存疑虑,迫于压力才附议的官员,此刻也稍稍抬起了头,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零星有几个张巡的门生故旧,或是忠于太后的大臣,也趁机出言附和:
“张阁老所言极是!陛下年幼,立后之事确可稍缓!”
“仓促立后,若所选非人,恐非社稷之福!”
但很快,帝党的人员便立马反唇相讥道:“哼,张阁老此言差矣!立后乃是固国之本,岂能因年幼而延误?”
“正是!陛下天资聪颖,早已非稚龄童子,早日立后,方能早日熟悉宫闱之事,学习为君之道!”
朝堂之上,顿时吵成了一团。支持立后与反对立后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互相辩驳,场面一时有些混乱。然而,支持立后者在人数上依旧占据着绝对优势,张巡等人的声音虽有理有据,但在那庞大的声浪面前,依旧显得势单力薄。
珠帘之后,上官嫣儿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心中既感念张巡的忠心,更对眼前这近乎一边倒的局面感到心惊。她知道,仅仅依靠张巡几人,已无法阻挡这股由帝党精心策划的洪流。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龙椅之上,那个她亲手抚养长大的少年天子身上。她透过珠帘问道:“皇帝,立后之事,关乎你的终身,也关乎国本。百官虽有议论,但最终还需你自己拿个主意。你……是何想法?”
以往,每当遇到此类重大决策,小皇帝赵如构总会乖巧地说出“一切但凭母后做主”之类的话。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的程式,体现了皇帝与太后之间的母慈子孝。
然而,这一次,赵如构在龙椅上微微直起身子,他稚嫩的脸上努力做出沉稳的表情,目光闪烁了一下,避开了珠帘后的视线,声音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
“母后,诸位爱卿。”
“朕虽年幼,却也知身为天子,肩负江山社稷之重。早日立后,绵延皇家子嗣,使国本稳固,乃是朕的责任。再者……朕见母后日夜操劳,为国事殚精竭虑,心中实是不忍。若朕能早日大婚,或可分担母后些许忧劳,让母后能稍事休憩。”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情真意切,仿佛一个孝顺儿子在体恤母亲。
但听在上官嫣儿耳中,却如同数九寒天被泼了一盆冰水,瞬间凉透了心!
她看着这个自己从小带在身边,悉心教导,虽非亲生却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养子,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一直以来压根不是什么安亲王等朝臣胁迫皇帝让其亲政。
而是皇帝自己,早已生出了亲政夺权之心!
一切,都是皇帝自己在幕后推动!
这一刻,皇帝更是连装都不装了,直接向所有朝臣摆明了他的心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