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日夜诵读,渐有感悟
第53章 日夜诵读,渐有感悟 (第1/2页)晨光刚漫过槐树梢,林凡就拿着抄满《渡魂经》的糙纸,蹲在了老井边。粗砂铺就的井沿还带着露水的凉,他指尖捏着纸角,对着井口轻声念:“阴魄归墟,阳魂引途……”念到“三叩九拜,非力非术”时,还是卡了壳——纸上的字被晨雾浸得有点模糊,更要紧的是,他还是没完全琢磨透“非力非术”的意思。
井里的水面映着他的影子,旁边立着的木栏上还绑着之前用的麻绳,让他突然想起救二柱那天的场景:当时他没硬往下跳,而是先系紧绳子,用清阳之气防滑,靠的不是蛮力,是稳;后来帮虎娃散黑气,也没靠阳气硬灼,是先听他说委屈,靠的是耐心。“难道‘非力非术’,说的是这个?”林凡心里一动,又把那句经文念了一遍,这次语气里少了几分滞涩。
白天忙的时候,林凡也把糙纸揣在怀里。帮王屠户加固井边木栏时,歇脚的空当就掏出来看;给虎娃坟前的野枣树苗浇水时,也会对着树苗念两句。有次李婶路过,看见他对着纸念叨,笑着问:“林凡,你这是在学陈道长念经呐?”林凡笑着点头:“想多懂点,好帮虎娃走得踏实。”李婶叹了口气,递给他个刚蒸好的窝头:“你心细,虎娃能遇到你,是他的福气。”
到了夜里,灶房的油灯亮到很晚。林凡把糙纸铺在灶台上,旁边摆着虎娃的平安符,指尖蘸着点水,在桌上临摹经文中不懂的字。“水缠之怨,以温化之”——他盯着这句话,想起井底的阴寒,想起虎娃说“冷了十年”,突然明白:之前用阳气裹住虎娃的魂体,不是“温化”;真正的“温”,是让他感受到爹娘的牵挂,感受到村里人的在意,就像冬天里的烤红薯,暖到心里去,那点水缠的怨,自然就散了。
他越想越清楚,干脆起身走到院外,对着虎娃坟地的方向,轻声把经文念了一遍。这次没卡壳,连之前最晦涩的“执念之结,以心解之”,也有了滋味——虎娃的执念是怕被忘,那“心解”就是让他知道,没人会忘:爹娘会给坟前的野枣树浇水,他会把平安符好好收着,村民们也会记得,十年前有个叫虎娃的娃,终于能安心回家了。
“总算有点开窍了。”老牛的声音突然在脑海里响起,带着点笑意,“之前你总想着‘怎么读通经文’,现在知道‘怎么用经历懂经文’,这就是感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