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跟美国大片一样么?
第二十五章 跟美国大片一样么? (第1/2页)“那就看具体怎么操作了。关键是——不排除这种可能。”马鑫的眼神带着怀疑。
“既然有疑点,就不能放过。不如这样,马鑫,晓晴,你们俩去后勤运维部看看。”
肖晋把声音微微压低,“用三季度安全巡检的名义调原始工单,重点查时间差和维修内容的合理性,看看申报时间、审批流转、实际作业时间是否存在无法合理解释的部分,维修项目与描述的故障是否真的匹配。”
特意停顿了一下,肖晋目光再次扫过两人:“一定注意方式,注意我们是以例行检查的名义,千万别打草惊蛇。”
“行,明白。”
马鑫抓起外套搭在臂弯,“查不明白这两个工单,今晚觉都睡不安稳。”他的语气里带着一股不查清楚绝不罢休的执拗。
赵晓晴没说话,只是利落地合上笔记本,眼神沉静中带着一丝锐利,快步跟上马鑫的步伐。
后勤运维部位于大厦地下一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经年不散的、由灰尘和旧纸张混合的气味。
日光灯管发出低沉的嗡鸣,一排排泛着冷光的旧铁皮柜子默默矗立,柜子有些年头,部分边角磕出斑驳的锈迹,在冷光下宛如岁月的疮疤。
值班的老陈是个寡言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三季度安全巡检”,他只是点点头,转身在柜子的迷宫里翻找需要的资料。
几分钟后,他抽出一个厚墩墩的文件夹,封面贴着“9月份网络维修工单”的标签,递给马鑫和赵晓晴。
马鑫打开文件夹,一页一页地仔细审阅,指尖划过每一行记录,时间在翻动纸页的沙沙声中流逝。
突然,赵晓晴的指尖如探针般精准地定格在纸页一角。
“这张。”
她的声音很轻,却精准打破了档案室的沉闷。
马鑫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
那是一张9月21日的工单,纸张边角已磨损卷起,“维修人员”签名处,是龙飞凤舞的“周明”二字,而真正让两人瞳孔同时收缩的,是备注栏里那行描述:“陆总工办公室内网共享打印机连接异常”。
马鑫的视线从工单上抬起,侧过头看向老陈:“陈师傅,这个周明,平时为人怎么样?”
老陈正用袖口小心擦拭着老花镜,镜片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朦胧的光。
他动作没停,头也不抬地“唔”了一声,像是斟酌了一下,才慢悠悠开口:
“小周啊……在咱们这儿干了五年多了,手脚一直挺麻利的,技术也没出过啥岔子。”
他将擦好的眼镜架回鼻梁,转向马鑫:
“对了,就那天,他修完回来还跟我念叨来着,说陆总工办公室那个路由器邪了门了。明明指示灯正常,信号也是满的,可就是连不上内网,共享打印机也死活唤醒不了。
“他在那儿鼓捣了快一个钟头,最后才查到是端口绑定出了问题——说是陆总工自己改了个什么密码,忘了跟后台系统同步更新,这才卡住了。”
马鑫的指尖重重划过工单上“维修时长:60分钟”那一栏,留下了一道清晰的压痕。眉头慢慢蹙起来:
“监控记录显示,他14:05进入办公室,15:28才出来,比工单上记录的标准维修时长多了整整23分钟。”
他抬起眼帘,看向老陈,“这多出来的二十多分钟,他在里面做什么呢?”
老陈被他突如其来的锐利眼神看得一怔,随即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抬手拍了下膝盖:
“哎呦!你看我这记性.…..小周后来确实提过一嘴,说陆总工窗台上那盆绿萝浇太多水了,盆底直往外渗水,都漫到旁边的电源插座了。他说怕出事,就顺手多留了一会儿,把水渍彻底擦干净,还把花盆给垫高了点。”
赵晓晴的目光掠过老陈,落在墙上的排班表上,周明名字对应的格子空空荡荡。
“周明今天没来上班?”她语气平静,却别有深意。
老陈正提起热水瓶,往旧搪瓷杯里续水,蒸腾的热气瞬间模糊了他半张脸。
“他啊,请假了。”
他吹开杯口的热气,像是随口一提,“说是去修车了,他那辆奔驰600,底盘不知怎么刮了老大一道口子。”
“——奔驰600?”
马鑫和赵晓晴异口同声,声音里炸开的惊愕,在狭小的档案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一个后勤维修部的普通技术员,月薪满打满算不过七八千,与动辄百万的奔驰S600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极不匹配的财富状况,像一道无声的惊雷,重重劈在探查人心上。
“瞧瞧你俩瞪的这眼珠子——都快赛灯泡了!”
老陈被他们夸张的反应逗得嘿嘿一乐。
“人家周明啊,可是正儿八经的‘拆二代’!前两年城北老宅那片儿拆迁,他们家分了这个数。”
他伸出两根手指比了比,压低了声音,“几千万到手,买辆奔驰,那不就是毛毛雨?人家来上班,纯属找个事儿做,跟我们不一样,不图这点工资。”
他重新戴上眼镜,看着眼前仍未完全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两个年轻人,脸上挂着一种洞悉内情的笑意。
“那他——还每天准时来上班?”
赵晓晴追问道,眉宇间仍凝着一丝难以化解的困惑。
“嗨,这你就不懂了吧!”
老陈放下那只印着红字的旧搪瓷缸,双手一摊,脸上是那种阅尽千帆后的通透神情:
“有钱是底子,可人活着,总得有个正经事由牵着不是?真要天天躺在钱堆上,啥也不干,那魂儿早晚得给躺懒散了,人就废了!”
“人啊,不管到了啥地步,都得有个营生拴着,心里才有锚,日子才有奔头。”
他这几句话朴实,却透着几分过来人的人生哲理。
马鑫与赵晓晴目光一碰,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无话可说”的叹服。这理由太过真实,反而让人无从质疑。
赵晓晴率先回过神,食指关节在木质桌面上不轻不重地叩了两下,将话题拉回正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