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天穹·王道煌煌
演武天穹·王道煌煌 (第1/2页)墨子以“守望壁垒”诠释“兼爱非攻”,轻取赫菲斯托斯“裂域之矛”的余韵尚未散去,那关乎技艺与理念的震撼仍萦绕在观战者心头。西方阵营连番受挫,士气已低落到谷底。然而,演武天穹的规则之光依旧漠然流转,锁定了下一对交锋者。当西方名单上“亚历山大大帝”的名字伴随着铁蹄奔腾、战旗猎猎的虚影亮起时,西方云台上勉强凝聚起一丝期待。这位以三十出头年纪便建立起横跨三洲庞大帝国的征服王,代表了西方文明中极具侵略性与活力的“扩张”与“霸权”精神。他们渴望这位伟大的军事天才,能在东方同样擅长的“统御”与“建制”领域,为他们夺回一丝尊严。
东方观战处,陈远迅速调取信息:“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师从亚里士多德,以其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和征服欲望著称,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但其帝国在他死后迅速分崩离析。其特质核心在于‘军事征服’、‘文化融合(一定程度)’与‘个人威望凝聚’,代表了一种依靠军事胜利与个人魅力维系的、外扩型的霸权模式。”
林璇同步分析数据:“心网监测到,对方在此阵投入了复杂的情绪,混杂着对昔日荣光的追忆与对‘征服’力量的迷信。亚历山大能量特征偏向‘动态’、‘扩张’与‘不稳定聚合’。推演系统判定,此战核心在于‘统治理念’的稳固性与可持续性。”
李靖的目光扫过名录,最终定格在那个承载着“统一”与“建制”厚重概念的名字上。他眼神深邃,仿佛已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治理模式即将发生的碰撞。
“亚历山大之略,在于‘征’,以战养战,以武力拓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帝国维系,系于一人之身,此为‘霸道’。”李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洞见,“然吾华夏,有帝焉,其功不在拓土之广,而在统一之固!其行,非为满足一己征服之欲,而为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量同衡!此乃煌煌王道,奠定万世不易之基业!”
“传令!”指令清晰,“着,秦始皇,嬴政,出战!”
“此战,非比攻城略地之速,非较疆域幅员之广!乃要比一比,何为真正的‘统御’,何为能让文明传承不熄的‘建制’!让那征服王亲眼见证,‘霸道’之浮萍,在‘王道’之泰山面前的渺小!”
两道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统治理念”极致的光辉,落入演武天穹。界域感知其特质,战场环境随之演化。之前技艺对决的平台消散,取而代之的,并非具体的地形,而是一片浩瀚的、由无数闪烁的光点(代表城邦、部族、文明火种)构成的文明版图沙盘。沙盘初始状态一片混沌,光点明灭不定,代表着未开化或松散联系的原始状态。
西方的光辉率先凝聚。亚历山大的身影显现,他年轻而充满锐气,身着马其顿风格的胸甲与披风,头戴象征权力的头带,手持象征无上权威的征服之剑。他眼神锐利,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征服一切的决心。他仅仅是立于沙盘之前,一股“马蹄所至,皆为疆土”的磅礴扩张气势便油然而生,仿佛他本人就是一柄即将出鞘、指向四方的利剑。
东方的光辉则显得更为厚重。秦始皇嬴政的身影浮现,他身着玄黑赤纹的帝王冕服,头戴平天冠,面容威严,目光沉静而深远。他手中并未持握兵器,而是托着一方看似古朴、却散发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大道真言的传国玉玺虚影。他的气息,并非个人的勇武或激情,而是一种“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统一意志,一种“法令出一”、“海内为郡县”的制度力量。他仿佛本身就是秩序与规则的化身。
演武天穹的宏音给出了题目:“于此文明沙盘之上,展现尔等之‘统御’与‘建制’之道。时限至,由规则判定何者更具文明延续之潜力。”
题目落下,亚历山大眼中精光爆射,几乎没有任何迟疑。他发出一声如同雄狮般的战吼,挥动手中征服之剑,剑尖直指沙盘中那片混沌!
“以我之名,征服!”
轰!
他身后的虚空仿佛出现了马其顿长枪方阵的巍峨虚影,铁蹄如雷!他的“统御”方式简单而直接——军事征服!征服之剑的剑光所向,沙盘上那些闪烁的光点,如同被无形之力强行“点亮”并染上他的颜色,迅速连成一片。他的帝国版图以惊人的速度向外扩张,如同燎原之火,气势磅礴,充满了动态的、侵略性的活力。他展现的是霸权的扩张,依靠军事胜利与个人威望,将不同的城邦与民族强行纳入麾下。版图璀璨,却隐隐透出一种脆弱,因为其连接的核心,始终是亚历山大那一个人,以及他那无休止的征服欲望。
而秦始皇,面对这快速扩张的版图,神色没有丝毫波动。他甚至没有去看亚历山大那惊人的征服速度,而是缓缓抬起了手中的传国玉玺。
他没有呐喊,没有挥军,只是以一种蕴含着无上权威与绝对意志的、平静而宏大的声音,如同颁布亘古不变的法令,缓缓开口:
“朕为始皇帝,承天命,统六合,定乾坤!”
“废分封,立郡县!法度归一,法令由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