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蠢货称帝,江东归我!
第二十五章 蠢货称帝,江东归我! (第2/2页)“南有刘景升,坐守荆襄,坐山观虎斗。”
“这几人,谁不想称霸天下?谁又会容忍在自己的卧榻之侧,多出一个所谓的‘仲家皇帝’?”
周瑜顿了顿,羽扇轻轻一点袁术所在的寿春。
“袁术不听我等昔日之劝,一意孤行,此举无异于在黑夜中点燃火炬,将自己彻底暴露在所有猛兽的视野之下。”
“他以为得了传国玉玺,便能号令天下?殊不知,如今这乱世,靠的是刀,是兵,是粮草!不是虚名!”
“他此举,恰好给了天下诸侯一个名正言顺讨伐他、瓜分他的理由。”
“他已经不是我们的威胁。”
周瑜的声音带着一丝冷酷的笑意。
“他是一块人人垂涎的肥肉,一个即将腐朽的冢中枯骨。”
听着周瑜条理清晰的分析,孙策眼中的怒火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明亮。
他紧绷的嘴角慢慢上扬,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公瑾所言极是!我竟被一时之怒冲昏了头脑!”
“袁术这个蠢货,是在自寻死路!”
“如此一来,天下诸侯的目光都会聚焦在寿春,我等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名正言顺地与他划清界限!”
“正是此理。”
周瑜颔首,笑意更深。
“袁术称帝,给了我们最好的借口。我们只需上表朝廷,痛陈其罪,便可彻底切割。”
“从此,江东,便是我们的江东!”
“再也无人可以对我们指手画脚!”
“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啊!”
孙策心中郁结之气一扫而空,忍不住仰天大笑,笑声豪迈,震得梁上尘土簌簌而下。
他一把揽住周瑜的肩膀,用力拍了拍,双目放光。
“公瑾真乃我的子房!经你这一点拨,我茅塞顿开!”
“袁术一心做他的皇帝梦,必然无暇他顾,这广袤的江东六郡,岂不就正好便宜了我们兄弟?”
“谁说不是呢?”
周瑜的眼中,同样闪烁着名为“野心”的火焰。
他与孙策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心中同样的壮志。
周瑜转身走回地图前,羽扇在江东一带缓缓划过。
“伯符,你看,自我等渡江以来,已得丹阳、吴郡。”
“如今袁术自顾不暇,正是我等大展拳脚的最好时机!”
“江东六郡,如今离我们最近,也最是富庶的……”
他的羽扇,最终稳稳地落在了会稽郡的位置上。
孙策的目光随之凝聚,呼吸陡然粗重。
他的眼中,闪动着饿狼看见猎物时,那种贪婪、炙热,又充满渴望的光。
会稽郡,那里地广人稀,但物产丰饶,更重要的是,它控制着入海的要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会稽太守,王朗……”
孙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嘴角猛地一撇,满是毫不掩饰的轻蔑。
“一个东海来的腐儒,经学大家?我听闻此人在士林中名头不小。”
“可那又如何!”
“他不过是个空谈名理的书呆子,于军阵之事一窍不通!”
孙策一拳砸在案几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取会稽,易如反掌!”
周瑜笑了,那笑容里是全然的赞同与更深一层的算计。
“伯符所言,正合我意。”
“王朗此人,死守儒家礼法,迂腐固执,虽有清名,却无丝毫应变之才。”
“他手下的郡兵,不过是些没见过血的农夫,如何能与跟随主公百战余生的精锐相提并论?”
“我军士气正盛,以雷霆之势攻之,自然是战无不胜!”
“好!”
孙策精神大振,眼前几乎已浮现出大军席卷会稽,那白面书生王朗束手就擒的画面。
他霍然起身,战意高昂。
“我这就去召集韩当、程普、黄盖三位将军,点齐兵马,即刻杀向会稽!给那王朗一个天大的惊喜!”
“伯符,且慢。”
周瑜却抬起羽扇,轻轻拦住了他。
孙策的脚步一顿,带着几分不解看向自己最信任的兄弟。
“公瑾,兵贵神速,为何要慢?”
周瑜从容一笑,羽扇轻摇间,仿佛整个江东的未来都已在他指掌之间。
“兵者,诡道也。”
“直接出兵,是下策。”
“王朗是书生没错,可他在会稽经营多年,颇得民心。我等若是强攻,即便能胜,自身也必有伤亡。”
“城池更会遭到破坏,战后安抚百姓,又要耗费多少时日?”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在孙策的心上。
“我们为何不先礼后兵呢?”
“先礼后兵?”孙策眉头紧蹙,他对这种文人弯弯绕绕的法子,天生就没什么耐心。
“不错。”
周瑜的眼神锐利起来。
“伯符可先修书一封,送予王朗。”
“信中,我们只讲三件事。”
“第一,痛陈袁术僭越称帝的大逆之罪,表明我等与之决裂、匡扶汉室的决心!如此,我等便占据了煌煌大义!”
“第二,为其分析天下大势,明言江东已是四战之地,非英雄豪杰不能守。他一介文臣,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第三,许他高官厚禄,劝他顺天应人,归降我等!”
周瑜伸出三根手指,语气中透着强大的自信。
“此计一出,有三重好处。”
“其一,若王朗识时务,开城投降,我等则可不损一兵一卒,完整得到会稽全郡!此乃上上之策!”
“其二,即便他冥顽不灵,我等再兴兵征伐,便是师出有名!城中军民知我等仁至义尽,抵抗之心必然动摇!”
“其三,此信也是昭告江东所有郡县:我孙伯符,并非嗜杀之辈!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对我们日后收服整个江东,有千金难买的好处!”
孙策原本急切狂躁的心,在周瑜这番条理清晰的剖析下,迅速冷却,沉静下来。
他不是蠢人,只是习惯了用刀解决问题。
而周瑜,总能为他的刀,找到最锋利的用法。
“公瑾,你思虑之周全,远胜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