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这是真正的好枪钢啊
第十一章:这是真正的好枪钢啊 (第1/2页)在吴家堡西北处的一个山沟里,一个土高炉正在快速成型。
说它是一个土高炉,它确实是全都用土砖垒起来的。
它的内部是烧制而成的耐火砖,外层是用来保温的黄土砖。
陈常在倒是想要设计一个侧吹转炉来着。
不过现在还不行,很多基础条件还达不到,现在只能因陋就简。
对于炼钢炉,陈常在还是能够设计的。
当时他所在的军工厂,因为很多的配件,想要去外面协调并不是那么方便。
所以厂子就建了一个高炉炼铁,又设计了一个侧吹风转炉,后来又给改成了顶吹氧转炉。
用来浇筑一些军工厂需要的一些特种件。
当年的很多大企业,基本上就是一个小社会,除了工人的生老病死之外。
就连工业的产业链,也大部分都能自给自足,很少找外人。
现在因为条件有限,只能先用高炉炼铁水,然后再把铁水送到炒钢池中,用传统的炒钢法炒钢。
不过陈常在相信用不了多久,一个初级的钢厂就能建立起来。
只要他的蒸汽机能够成功,那么作为动力源的蒸汽机,就能让一个钢厂进入到工业半自动化的范畴。
到那时,一炉出上一百吨钢就不再是幻想了。
总部机关为了支持陈常在的蒸汽机制造计划。
特意从总部直属的钢厂,调来了六七个老师傅。
这些老师傅,从冶铁到炼钢,从倒膜到浇筑,都是行家里手。
他们全都是带着他们的徒弟,来支援陈常在的。
而这段时间陈常在也没有闲着。
他和那些木工师傅们,用硬木再次做了一个蒸汽机,这个蒸汽机的主要作用,就是给高炉和炒钢池鼓风。
虽然这个蒸汽机是硬木做的,使用寿命也不会多长。
但用上一两个月还没什么大问题。
半个多月后,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高炉终于可以出铁水了。
在众人的注视下,通红的铁水,流进了炒钢池。
炒钢池中不断被搅拌的铁水,
它们的含碳量,也在不断的变化。
在老师傅眼中,铁水颜色的变化,就是碳含量的变化。
他们能够根据经验,来控制炒钢池中铁水的碳含量。
而陈常在所需要的是中碳钢,这样的钢在硬度能够满足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一定的韧性。
而制作模具的师傅,早就按着陈常在的图纸,通过失蜡法,烧出来了大大小小几百个模具。
倒模沙箱中,随时准备着被灌入钢水。
浇筑师傅则是带着他的徒弟,随时准备开始浇筑。
当炒钢师傅喊了一声可以了。
浇筑师傅,立即带着他的徒弟们,用坩埚,把钢水倒进了的模具当中。
钢铁浇筑,看似简单,只是把铁水倒进模具里就行了。
但这却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也特别吃经验的活。
不管是模具的温度控制,环境温度的影响,钢水进模的流速,这都关系到了铸造件的质量。
没有经验的人,铸造十次就得失败十次。
若是老师傅的成功率能够达到九成,那就绝对是所有人公认的大家了。
即便是在后世,这样的老师傅也都是大铸造厂的镇厂之宝。
至少到2025年的时候,那些自动化的铸造设备,也无法保证九成的成功率。
而今天来陈常在这里的浇筑师傅,他就能做到九成的成功率。
当一池池的钢水不断的被送进模具之后。
曾经的图纸,后来的木头,现在钢铁铸造的“上游”蒸汽机,已经在这上百人的共同努力下,开始慢慢的成型了。
经过脱模、初修、精修之后。
那些沉重的钢铁配件,在一双双粗糙的大手抚摸之下,每个都变得精制光滑,好像一个个艺术品一样。
三天的时间。
陈常在边带着人一点点的组装着蒸汽机,一边对跟随他新学生们,讲解每一个配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这批学生有五十多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