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强渡楚河一
2014、强渡楚河一 (第1/2页)夜幕降临后,克烈部离开了大阵,全军转而沿着楚河西进。他们的目的地在楚河的下游一百里外,杨吉尔汗正在督促手下加快行进。
在那里,工兵第二营提前布置了另一个渡河点。
杨凡把大军全部布置在这里是为了迷惑布哈拉人。
楚河发源于天山山脉西部的泰尔斯凯山脉和吉尔吉斯山脉,由朱瓦纳雷克河与科奇科尔河汇流而成。
河流全长1067公里,流域面积达6.25万平方公里,上游谷深流急,中游流经伊塞克湖盆地后河谷展宽,最终消失在阿希科利洼地。
杨凡大军驻扎的地方就是中段,这里河水流速下降,已经非常平缓。
双方都清楚,杨凡的大队人马从这里渡河是最佳选择。
这里是中华故土。该河流域自汉代起,长期处于中国王朝管辖范围内,唐代通过设置蒙池都护府、屯军碎叶城等方式实施有效管理。
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楚河河畔的碎叶镇。
杨吉尔汗的渡河地点,向西南不到百里就是一座历史名城--怛逻斯城。
怛逻斯城,是所有炎黄子孙心里永远的痛。
今天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每一条边界线,都是上一场战争决定的。对杨凡来说,怛逻斯城战败之后,华夏的军队整整一千年没有越过葱岭。汉唐一千年的经营,全部土崩瓦解。
杨凡大军集结在楚河最容易渡河的渡口,在这里修建营垒,囤积物资,整整待了十天。目的就是把布哈拉人吸引过来。
奥塔别克不敢赌,杨凡的十五万大军,不仅人数比他的十万人多一半,而且战斗力也不是他能比的。不论是准噶尔人,还是哈萨克人都是布哈拉汗国的强敌。更不用说杨凡亲领的汉人部队了。
突厥人最近几百年来,完全是蒙古人的手下败将。即使是蒙古血统稀薄的瘸子帖木儿,他们也不是对手。
下游一百里是沙漠,那里没有任何可以做木筏的树木。而河面更宽,足足有二百多米。水深则达到了六米多,是整个中下游最深的地方。
那里不适合登陆,因为布哈拉人把两岸的船提前烧了。
奥塔别克是老将,他自然不会给明军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在杨凡大军到来之前,布哈拉人就烧掉了河北的所有居民点,把人口和牲畜全部强制迁徙过河。水井填埋,房子烧掉。然后把船全部拉到南岸烧掉了。
楚河虽然这一段水流平缓,但是这个深度是没法涉水而过的。武装泅渡也不现实,毕竟有十万人在对面。漫天的箭雨,就能把泅渡的人射死在河里。
杨凡如果强渡,就会打成添油战术。有多少人都不够往里填的。
最可怕的就是,奥塔别克让出一部分登陆岸线,然后半渡而击之。
杨凡自然不会干这种傻事。他把大军囤积在这里,然后大肆运来油桶和铁丝、跳板,做出一副在这里强行修建浮桥的样子。其实,他早已派出了工兵第二营,去了下游一百里的地方。
杨凡自然知道那里水更深,河面更宽。而且哪里没有树木,连木筏都做不了。岸边几百米就是沙漠。
奥塔别克自然也是清楚的,所以那边只放了五百骑兵。保持监视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