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隆万盛世 > 1551户部编制

1551户部编制

1551户部编制 (第2/2页)

“下官糊涂,请阁老责罚。”
  
  那主事很光棍,直接认错道。
  
  “当初我让你负责主持劝农司的时候就和你说过,劝农司不必要求地方按照你们的想法种植,你们只需要在各地预留的官田里种好那些新作物。
  
  看到这些新作物的价值,那些士绅、农户自然会选择跟风种植。
  
  你把方向搞错了,不是下政令让他们种什么,而是利用朝廷拨给你的田地,种出那些作物,然后卖出高价赚钱。
  
  卖出来的经费,我早就说过,补充劝农司财政不足之用。
  
  至于你想的,我知道,担心影响考评。
  
  其实,普通官员的升迁,确实依靠考评成绩说话。
  
  可在京里,公务处理的好不好,可不是京察能决定的,我只要说你能干,就能让你升迁。
  
  就算京察下来,都察院,吏部都给你考评为下,我也能让他们改成上。”
  
  魏广德这次话说的有些重,也很露骨。
  
  不过说实话,朝中愿意搞农业这方面工作的官员太少了。
  
  所以,魏广德还真不愿意放他离开,去别的职位上。
  
  不然,自己还要再挑人。
  
  明末时期,也就出了个徐光启,他研发的农业技术最终获益人还是满清。
  
  “下官知道错了。”
  
  那主事这下是诚惶诚恐,低着头不断认错。
  
  “你在这个职位上干了有五年了,马上就是六年,有些想法合乎情理。”
  
  魏广德看着他说道:“我会打招呼,年底前把你的职务从六品主事升到从五品员外郎,不过依旧管着劝农司。
  
  做得好,九年考满,我让你做劝农司郎中,和清吏司一样的职级。”
  
  户部作为明代六部中专司财政的核心机构,是维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部门。
  
  在中央集权体制下,户部不仅承担赋税征收、户籍管理、漕运调度等基础职能,更深度参与国家战略的实施,从永乐迁都的粮饷保障到万历改革的赋役调整,户部的运作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
  
  明代户部下设十三清吏司,按行政区划对应全国十三省,形成“分省而治”的垂直管理体系。
  
  各司设正五品郎中、从五品员外郎、正六品主事,之下还有提举、检校、司务等不入流官职。
  
  除大家熟悉的十三清吏司外,还有总督仓场衙门、钞关与税课司和形同虚设的宝钞提举司等衙门。
  
  在这些衙门里,十三清吏司不管是官员品级还是实权上,绝对是户部个衙门之首。
  
  十三清吏司之间,也因为还代管朝中杂物,权利也是有大有小。
  
  魏广德说打算把劝农司升级到正五品郎中主持,等于就是要把这个衙门看作户部一等一的紧要衙门。
  
  好吧,这个饼其实很香。
  
  为什么?
  
  那主事想调职,根本原因就是以为升职无望。
  
  可如果衙门品级能提高,那他这个管事人自然水涨船高。
  
  按照魏阁老话里的意思,可以保证他九年考满就成为正五品郎中,那他还考虑调什么职位?
  
  何况,劝农司油水虽然算不得丰厚,但其实也不小。
  
  别的不说,魏广德给他们的特权,那就是各省划拨的官田产出,就是劝农司衙门的油水。
  
  出产卖出后,都是他们的办公经费。
  
  劝农司从各省划拨多少田地?
  
  林林总总,杂七杂八的土地可是有上千亩之多,其中有好地也有坏地,有平地也有山地,可谓五花八门,涵盖面极广。
  
  实际上这几年,随着业务开展,那主事因为运作得当,每年衙门除了从户部领到额外补贴外,还有这笔账外收入。
  
  地方上能收多少不知道,京城劝农司可是每年能得到下面上缴银两超过二千两。
  
  要知道,劝农司其实就没几个有品级的官员,这么多办公经费,还不是找些理由就给支出去了。
  
  “下官一定努力,按照阁老指示,把新作物在各省种植的习性摸透,让各地农户只要愿意,就能获得足够的种子进行种植。”
  
  那主事急忙表态道。
  
  “你看,我从未催过你们,要做出什么成绩来。
  
  只要求每年汇报两三次重点作物的种植情况,还有就是辽东、西北等地新作物适应性的情况。”
  
  魏广德又说道。
  
  “是是是,是下官不懂事,误了阁老好意。
  
  下官下去一定痛改前非,认真做事。”
  
  “重点还是在辽东,那里是朝廷未来数年主要开发方向,需要大量农业产出,特别是奴儿干地区。
  
  朝廷一旦确定恢复当地驻军,粮草辎重主要靠辽东接济。
  
  总不能辽东自给尚且不足,还要大量支援奴儿干吧。”
  
  魏广德再次给劝农司划出重点,那就是辽东。
  
  辽东农业的增产,涉及到内阁后续计划。
  
  话说到这里,似乎也差不多。
  
  就在这时,芦布手里抱着几分奏疏从门外进来,脸色有些古怪。
  
  “乾清宫內侍送来的,说陛下御笔亲批。”
  
  芦布在魏广德面前,小声禀报道。
  
  “阁老公务繁忙,下官先行告退。”
  
  那主事急忙起身请辞。
  
  “回去好好干,不要误了前程。”
  
  魏广德还是提醒一句。
  
  “下官晓得。”
  
  等人离开后,魏广德才拿起芦布递过来的奏疏翻看起来。
  
  不过,实际上这会儿魏广德还在想户部的事儿。
  
  好吧,之前魏广德从未涉足户部,所以对户部所知不多。
  
  至于张学颜说的话,魏广德只能听一半,不敢全信。
  
  倒是魏时亮去了户部以后,传出来的话让魏广德有些惊讶。
  
  户部的编制有问题,先天不足。
  
  虽然有十三清吏司,但每个司下面实际办事的就几个主事。
  
  说到底,大明所有财政事务,不过区区几十人负责运转。
  
  用魏时亮的话来说,大明朝每年几千万石粮税,每个户部主事就要校验几十万石的收取、使用,“各省解送钱粮文册堆积如山,勾稽核验常需通宵达旦。”
  
  这种工作强度导致官员“但求无过,不敢有为”。
  
  户部其实是六部里人比较多的衙门,可显然依旧不足。
  
  魏时亮甚至以宋时比较,三司归于户部后,官员超三百人,远超大明户部百人规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