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9山西急报
1559山西急报 (第2/2页)芦布小声说道。
“不用了,我直接过去。”
魏广德说道。
魏广德转身就出门,自己值房坐都没坐一下,就直接往张四维值房走去。
一路上,魏广德也在计算这十来年地方上报大大小小的灾情。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之所以一直说大明朝进入万历年以来还算风调雨顺,那是没有出现跨省,大范围的灾情。
灾情范围小,往往涉及省内两、三个府,各省调拨一批粮草,朝廷再拨一些,就把事儿平息了。
可是,这次数,确实也太多了。
和之前的朝代相比,明代的灾荒与灾难更加严重,可以说是空前的,在这种情况下明朝能维持276年的大一统局面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据历史学家邓拓统计:明代灾害之多,竟达一千零十一次,这是前所未有的纪录,平均每年三次半的灾害统计。
当时灾害最多的是水灾,共一百九十六次;次为旱灾,共一百七十四次;又次为地震,共一百五十六次;再次为雹灾,共一百十二次;更次为风灾,共九十七次;复次为蝗灾,共九十四次。
此外饥荒有九十三次;疫灾有六十四次;霜雪之灾有十六次。当时各种灾害的发生,同时交织,表现为极复杂的状态”。
这其实还不是全部,有学者统计数字更是多达一千二百多次,这里面其实主要是涉及跨省灾情统计口径的差异。
不是地方官虚报谎报,而是灾情就这么严重。
魏广德读书那会儿,西南沿海闹倭寇不说,整个大明南北各地水旱灾害频发,就不是一年三四次,而是多达十余地上报灾荒。
严嵩治国那会儿,两个瓶盖要盖五个瓶子,那是真有其事儿,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还要满足宫里嘉靖皇帝修炼的开销。
于是到了崇祯朝,北地三省大范围持续数年干旱,加之辽东不靖,朝廷财政彻底崩溃,最终拖垮了大明帝国。
“子维,听说山西那边有灾情上报?”
距离不远,魏广德没几步就到了地方。
张四维这边的人见到魏广德行礼之时,他已经大步走进值房,对里面说道。
“首辅大人,你来了。”
书案后,张四维放下手里奏疏起身,拿起旁边放下的一本奏疏就迎了过来。
好魏广德坐下后,把手里奏疏递过去。
魏广德接过来看了眼,眉头就皱的更深。
奏疏是山西布政使上报的,“山西连年大旱,百姓死亡,平凉、固原城外掘大坑三、五十处,处处皆满,时天热,满坑臭烂。”
“怎么这时候才上报?”
魏广德心头火起,前两年还给拨了银子,现在直接报告死人了,还很多,显然之前山西上下都在遮掩此事,也说明之前朝廷账面上划拨的赈灾钱粮其实大多没有到位。
“子维,你怎么看?”
魏广德放下奏疏,抬头看着张四维说道。
“应立即让都察院和锦衣卫出动,对所有渎职官员查办。
还要尽快派出钦差大臣赈济灾民,否则山西怕是要生乱。”
张四维开口说道。
“你,马上去请申阁老过来。”
魏广德点着门口书吏说道。
等书吏离开后,魏广德才对张四维说道:“子维,你就是山西人,自家老家如此灾情,事前难道就一点不知情?”
魏广德此时已经很愤怒,他和张居正设计的这套法子,按说应该是可以避免这种大范围大量死人情况发生的。
上报灾情,朝廷赈济,那怕你给口吃的,也不至于如此。
可地方上,偏偏还就让这样的事儿发生了。
关键,这事儿还是张四维老家,作为一个阁老,实在是太不称职了,也不怕自己回去被乡邻族老咒骂。
别觉得内阁阁老回乡很牛逼,遇到族老一样低头挨骂。
在乡族环境里,出门了你才是大明阁老,在家乡就得收族规管,得遵守。
当然,一般族老若不是天大的错,也不会如此对待族中有出息的子弟。
不过类似这种,怕是张四维回去必定要跪祠堂的。
如果有的话。
“我家中一直说都好,书信里并未提及此事。
而和我相熟兄弟,多在各地经商,对老家怕也是不了解情况。”
张四维叹气说道。
张家经商有钱,自然不会被饿着,就算地里没有收成也不受影响。
自然,对地方灾害是不看在眼里的。
甚至,张家或许还在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兼并土地也未可知。
就算现在田地税赋足额征收,可只要田地里有收成,总是能有收益的。
何况,购买田地,往往也不看短期收益,而是以十年,三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那是家族的底蕴。
魏广德想到这点,看了眼张四维,没再继续说话。
应该是山西许多地方死人了,民怨沸腾,地方上才不敢遮掩,只能上报请求赈济。
不多时,申时行到来。
看完奏疏后,也只是瞟了张四维一眼,三个人就开始讨论赈济山西灾情。
自然,户部尚书张学颜、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炌也被派人找来。
张学颜到来时,刘守有已经在这里回答内阁的询问。
好在锦衣卫还没有收到山西叛乱的消息,一切看上去还在可控范围内。
“张大人,直隶、河南能够紧急调查多少粮食支援山西。”
来一个,就让他们先看山西奏报,然后开始发问。
魏广德自动忽略了陕西,那里粮草也不富裕,其实河南也是,不过府库里总还有些粮草可以调拨。
大不了先借用,后面再筹集偿还就是了。
这边张学颜计算能够调集的粮草,那边魏广德已经和陈炌、刘守有商量派人去山西巡按。
“务必要抓出几只硕鼠,狠狠整顿山西官场。”
魏广德这次发狠了,“如果此事布政使有参与,一并锁拿,一会儿我就去乾清宫奏报此事。”
内阁不是拿出问题为难皇帝的,而是在发现问题后拿出应对措施,然后去皇帝那里过一下名录。
“他们或许以为张江陵不在了,或许有些事儿没那么严格,但这种关系重大的事儿,朝廷绝不姑息。”
陈炌和刘守有都是微微点头,算是认可魏广德的意见,接下来就等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