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隆万盛世 > 1569讨伐不臣

1569讨伐不臣

1569讨伐不臣 (第1/2页)

时间悄然流逝,锦衣卫不断在京城各坊市传播倭国可能再次派出倭寇袭扰大明的消息,同时也释放出内阁和兵部正在考虑先发制人,利用成形的水师,先行出击攻打倭国,避免战火再次荼毒大明。
  
  这个消息传播出去后,可想而知,京城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能够把战争烧到别国去,对大明自然是有好处的。
  
  从一开始的担惊受怕,特别是四九城里那些商人们,家住沿海一带的大商人,自然都是鼎力支持的。
  
  虽然,他们有各自的渠道,得到一些消息,但是大势之下,自然都要表达出支持的态度。
  
  在底层百姓都支持朝廷出兵讨伐倭国的氛围下,依旧有老学究认为朝廷应该派出使团出使倭国,通过交流缓和关系。
  
  他们不希望打仗,因为那会劳民伤财。
  
  而且,从嘉靖朝前期看,倭国并非不想和大明建立联系,只是因为嘉靖皇帝和倭乱的关系,两边才彻底断绝了往来。
  
  直到现在,大明对外的海贸依旧禁止通倭就是明证。
  
  万历十年十月十日,兵部一道明奏终于打破了这种纷杂的局势,兵部奏请发兵征讨倭国。
  
  奏疏里历数自开朝以来倭国不臣行径,包括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使者赵秩前往日本,但赵秩被日本天皇杀害。
  
  赵秩被杀后,朱元璋意识到日本对明朝的敌意,认为其“冥顽不灵”,遂决定加强海防、限制民间与倭寇的贸易往来开始。
  
  到之后数朝倭寇屡次来犯,虽然朱元璋下达了措辞严厉的白话圣旨,并赋与地方官府和百姓权利,“告诉百姓,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倭寇之乱从明初延续到隆庆朝,特别是嘉靖时期,因为更加严厉的禁海政策,大量东南流民参与倭寇壮大声势,形成了倭乱的最高潮。
  
  “兵部以为,倭寇入肘腋之患,唯有从根削除方能解大患.
  
  仅在大明海抵御倭寇侵袭已不合时宜,须得攻伐倭国,逼其王侯自降请罪”
  
  奏疏还未送入内阁,外朝各衙门里就传开了,随之流传入民间市井。
  
  兵部这道奏疏,无疑是摆明了朝廷打算先发制人,主动讨伐倭国的决心。
  
  虽然,大部分朝廷官员知道消息后都心有惴惴。
  
  之前大家只是私底下吹吹牛,别说倭寇,就是虏骑也可以谈笑间灰飞烟灭。
  
  可是真到要开打,上阵杀敌的时候,大部分官员脑海里想到的都是羸弱的大明卫所。
  
  这仗能打赢吗?
  
  这个念头几乎同时在大部分官员脑海里盘旋。
  
  大家之前玩的其实都是“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一个个都是嘴嗨厉害,真要让朝廷派兵征讨倭国,其实没多少人有信心。
  
  此时还未亮出出征将帅,可就算传出是戚继光任总兵官,负责指挥对倭作战,大家心里依旧放不下。
  
  说到底,当年蒙元两次征伐倭国的惨痛教训太深,没人不知道。
  
  倭国自认为有神风庇佑,大明朝官员们自然也有,有大海阻隔,实在不易轻动刀兵。
  
  就在朝野议论纷纷的时候,魏广德在内阁终于拿到奏疏。
  
  虽然早就看过,但演戏还是要演全套,他随即让芦布请来张四维、申时行商议。
  
  “正如奏疏所言,肘腋之患,唯有攻破倭国。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到恐惧,不敢冒犯我大明天威。”
  
  申时行在看过奏疏后,立马表达支持的言论。
  
  “倭国自盛唐臣服,派遣唐使来我华夏学习文化、技艺,随着大唐由盛转衰后,就再不复管教。
  
  皆是因为唐之后历朝,朝廷都没有能够真正威慑倭国。
  
  本朝开国以来,倭寇更趋嚣张,更是斩杀我大明使臣。
  
  这个账,该算了。”
  
  张四维接话道,先是表达支持,但随即话锋一转又道:“可蒙元故事在前,我觉得此事可让沿海卫所多加防御,令水师长期巡航倭岛周围。
  
  若是派兵讨伐,难保蒙元故事重蹈,须慎重。”
  
  张四维的话,给出了他的态度,不反对出兵,但认为更应该积极防御,派水师直接在倭岛巡逻,将其扼杀岛内。
  
  其实很多策略,张四维多少都知道,大家就算不能控制六部,但安插几个人进去打听消息还是没问题的。
  
  可偏偏张四维昨日才收到张鲸一条消息,那就是随着出兵日期的临近,这两日万历皇帝在乾清宫里有些坐立难安。
  
  是的,一开始,万历皇帝自然是信心满满想要通过征讨倭国的方式,树立自己的武功。
  
  可是真到了时候,难免患得患失起来,担心万一重蹈覆辙,几万大军失陷倭国,失败会对他的形象产生巨大的打击。
  
  于是,张四维衡量过后,选择取巧,不反对,但支持积极防御的方式。
  
  魏广德只是深深看了眼张四维,乾清宫里的消息,他也有自己的渠道,自然知道这两日陛下的异常反应。
  
  不过到这个时候,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否则对他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要说魏广德心里不紧张,那是扯淡。
  
  这个时代的战争和后世不同,靠的还是装备精良、训练严格的军队,还有充足的粮草。
  
  魏广德自认为已经满足了一切,动用权利给东征大军准备了大量火器。
  
  这样的军队别说对付倭国,就算是拉到欧罗巴去,那也是一等一的强军。
  
  至于军队的训练,不是他所常,但有戚继光、俞大猷看着,想来不会出岔子。
  
  如果,时间再拖延下去,这两位都老了,此事交到其他的将领手里,魏广德会更感觉不放心。
  
  如此,肘腋之患将延续到后世,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出现甲午之祸。
  
  这段时间,魏广德也翻看了一些古籍,并非只看那《金瓶梅》,只看了两遍就放下了。
  
  对倭国的认识就是,这就是一个只要被征服才会真正臣服的民族,只承认强者的地位。
  
  盛唐时期的天可汗,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战绩支撑,当时的唐军战力之彪悍,除了打不过吐蕃,周边再无敌手。
  
  其实打不过吐蕃对也不对,主要还是中原之人实在不能适应青藏高原的海拔,除非舍得耗费钱粮,一点点让大军往上磨,用几年时间让唐军适应在高海拔地区作战,方有取胜的机会。
  
  倭国,就是让唐军打服了,这才臣服大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