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7小岛攻防
1577小岛攻防 (第1/2页)锦衣卫虽然对佐渡岛进行过侦查,但也只是对驻岛士卒进行了简单统计,有士卒三千人左右,建有一些堡垒,还有几千矿工。
只是,对这三千士卒的装备,确实查不到的。
毕竟铁炮那东西,没遇到战争是不会拿出来的,出来巡逻一般都是带着竹枪。
于是,锦衣卫按照倭军正常的部署,认为岛上驻军即便有火器,也不会很多,三、五百支就到顶了。
只不过佐渡岛终究不是一般地方,这里可是一个重要的矿区,实际上这里的三千人装备的铁炮超过一千门。
这样的军队,放在倭国,也是最精锐的部队。
夺岛部队在火炮掩护下强行登陆,就遭遇到两千多只铁炮的集中轰击,损失惨重,伤亡近五百人,一下子让两千人的夺岛部队不敢再轻举妄动。
就算对方承受了一轮炮火洗地的礼遇,损失也没有比大明这边重。
其实算账,大明这次亏大了。
关键水陆两军的指挥因为这次损失头都大了,现在能做的,就是先用大炮摧毁码头附近可以藏身的建筑。
之前那次被埋伏,就是两千多人突然从建筑后跑出来,水师都来不及准备,一轮铁炮就打响了,让上岸的明军士卒享受了一次弹雨。
双层战船上,孙指挥邀请了明军陆师的马千总商议接下来如何打。
“你准备几条小船,我在每条船上放一门佛朗机炮和两门虎蹲炮,就靠在码头上充当火力掩护。
之后,我会派人先把虎蹲炮和佛朗机炮全部运上码头布置好,然后我带一千士卒上岛,等完全控制码头区域以后,再继续进攻。
你的水师在港口一字排开,如果倭寇趁我运炮上码头的机会偷袭,你的火炮能不能把他们打退?”
马千总问道。
“他们在岛上原有三千人,又有水师几千人,还有那些矿工,如果也被他们拉到这里一拥而上,肯定是挡不住的。”
孙指挥想想就说道,“但如果只是他们的鸟铳手突袭,倒是不怕,我还可以趁机消灭他们。”
“登陆最危险的就是开始那会儿,只要步卒上岸结阵,就不怕了。”
马千总皱眉说道。
上次组织一千士卒上岸,对方就是趁着登陆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从码头建筑后面涌出,打了就撤,直接让明军遭遇损失。
半渡而击被这帮小矮子玩的很溜。
‘我给你多准备一些小船充当火力支援,另外我从水师抽调五百人,佛朗机炮我水师战船上就有,就是虎蹲炮,得你准备,那东西我们水师没有,听说南海水师有个陆战营才装备了那东西。’
孙指挥听说过当初南海水师拼凑数千人马陆战的事儿,还攻城拔寨立下不少功劳。
他算了算手上四十多条船,把水手划拉下,每条船出点人,凑五百人还是可以的。
现在陆师需要补充人手,他的人虽然不擅长陆战,但是如果只是操炮的话,没有问题。
而且,炮船上都有四门佛朗机,福船上也有两门,分一些出来放在小船上加强火力也可以。
说到底,佐渡岛打不下来,他也要担责。
原来想简单了,以为两千步卒打三千矮子还不是手拿把掐,没想到对方也有这么多铁炮。
还好佐渡岛上没有炮台,不然他的水师还得先敲掉对方的炮台。
“虎蹲炮好操弄,我准备炮手,等在码头布置好防御后再把虎蹲炮运上岸。”
马千总略作考虑就点头答应下来。
现在两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能精诚团结,共赴此难。
接下来,两人就开始下达命令。
孙指挥拨出十条小船充当火力掩护,除了说好的佛朗机炮和虎蹲炮外,每条小船上还搭载了几门大口径鸟铳充当远距离狙杀对方队官,也就是那些带兵的武士。
不是没有更多的小船,那些还要作为运输工具。
只有抢占码头区,修好栈道以后,福船才能停靠,那时候运输兵力和物资就方便多了,不需要通过小船来回接送。
倭寇退出前,破坏了停船的栈道,让船只没法靠岸。
这些,都需要明军占领码头以后抢修。
凭借着大炮的射程优势,明军随后派出炮船抵近码头区,对码头区的建筑进行炮击,将其摧毁,让他们不能再成为倭寇藏身之地。
明军的举动让岛上倭寇也预感到,明军很快就会再次卷土重来,再次尝试攻占码头区。
“要不要把矿工也武装起来,让他们去冲击明军?”
岛上一个最靠近码头的城堡里,这里已经是倭军佐渡岛的临时营帐,负责指挥全岛防御作战。
“我们现在包括你的水军,兵力也才堪堪六千人,可岛上还有八千矿工,他们先去冲冲,消耗明人的兵力也好。
我就不信了,就看到的那几十条船,明人能在其中藏着千军万马。”
“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估计这里的明军就算是船上的水手加起来,他们的兵力不会超过五千人。
用矿工去消耗他们,还可以节省岛上的粮食。”
“那我就先让矿区抽两千.不,四千人过来,其他人也随时待命,暂时就不要采矿了。
要是佐渡岛有失,采出来的矿山也会被明人夺走。”
“好,码头区投入四千矿工,如果码头守不住,就在各地关隘分批投入,耗死他们。”
在明军重新布置攻击计划的时候,岛上的倭军也打算集合全部的力量,坚守佐渡岛等待援军。
在装备优势失去的前提下,他们自然愿意用矿工来消耗明军的火力,而他们的手下训练不易,则需要尽可能保存力量,在岛屿各处关隘的争夺战中全力反击。
矿工,说到底就是失地的百姓。
在本州岛上,这样的百姓不要太多,随随便便就能招到不少。
只要他们不想被饿死,想活命,那就得卖力气。
要说勤劳,倭国人其实也不比中国人差太多,也是能吃苦耐劳的民族。
第二日一大早,明军就展开行动,先是十多条小船脱离船队向着码头区靠近。
明军的动向,第一时间就被倭军巡防哨兵发现,警报声随即在岛上响起。
水军大竹统领穿着竹甲站在堡垒顶部,这里可以把码头区一眼看尽。
不多时,岛上驻军的指挥官有间守备也来到这里,上次反击明军,他们就是在这里进行的指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