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权既在手,寰宇可驱!
第五百一十七章:权既在手,寰宇可驱! (第2/2页)“建奴为祸,屡寇中原,九边竟无御敌之兵。”
“然……”
令人心悸的杀意在陈望的眼眸之中流转。
“天灾连绵,而朝廷无赈灾之银。”
“战乱频发,而九边军将仍兵备废弛,九边的将士却连件像样的冬衣都没有,手持的兵器锈迹斑斑,甲胄破败不堪!”
“更可叹者。”
陈望的双眸凌厉,寒声道。
“一镇之兵,额定万人,实则点验,仅得千人,十不存一!”
“余者何在?皆成纸上空额,空中楼阁!”
陈望冷冽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每一个字宛如重锤一般重重敲在殿内群臣心上。
“昔日先帝封臣为汉中镇镇守总兵官之际,臣校阅部队,检视武备,工部所调拨鸟铳,十之六七不堪使用,布面铁甲,甲叶尚全者竟不足三成!”
“我等转战万里,拼杀搏死,却风餐露宿,饥不择食。”
“各镇军饷,从未有一日足额,粮草输送,从未一日满仓,户部该负何责?”
陈望的声音越发的冷寒,而殿内的群臣也是越发的恐惧。
“拼了性命换来的功绩,又被兵部百般苛责。”
屠刀已然举起。
“臣要问,这数以千万计的白银,这维系国运、关乎亿兆民生的血汗钱粮,究竟流向了何处?”
陈望握紧了腰间的雁翎刀,毫不掩饰其中的杀意。
话音落下,群臣缄默。
目光所过,万众噤声。
陈望眸中寒光凛冽,无形的杀气在殿中弥漫开来,更是让殿内群臣惊惧。
“你们,答不出来。”
“你们当然答不出来!”
陈望冷笑了一声。
“我也从来没有指望你们答出来。”
陈望的眼神不屑,看着殿内一众衣冠楚楚的一众朝臣,心中杀意盈腔。
这些人道貌岸然,口中念着仁义道德,满嘴的孔孟之道,背地里却尽行苟且之事。
陈望加重了语气,提高了声音。
“你们答不出来,我就来替你们回答!”
“朝廷的税赋,加派的三饷,大半之数尽数落入尔等权贵官宦私囊!”
“太祖高皇帝奋武扬威,万军决死,千百万人流血牺牲,方有大明开国,重开华夏正统。”
“太祖体恤士人,虽定俸禄不丰,然免去徭役赋税,待士人可谓至厚。“
“尔等不以忠心报国而回报,却只知损国而肥家,此举与窃国何异?”
陈望声如洪钟,字字千钧,震得殿宇嗡嗡作响:
”大明的江山,就是在尔等手中,一步一步,一年一年,日渐衰微!”
“今日若不清算,何以告慰昔日重开大统之天的千万先烈在天之灵?又何以面对天下苍生?“
陈望的这最后一句话,无异于指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鼻子怒斥。
文臣队列中,几位官员面现愤懑之色,嘴唇微动似要反驳。
然而当他们抬头触及陈望那凶芒毕露的目光,又瞥见殿内环列的那些按刀而立的宫城禁军时,终究还是将满腔话语生生咽了回去。
如今殿宇内外,戍立的禁军,早已经不是那些身穿着明光恺,只作为仪仗而用的大汉将军。
那些禁军,无一例外,都是陈望麾下靖南军之中的百战锐兵。
陈望此刻,分明就是在等待。
等的就是有人按捺不住,跳将出来驳斥。
谁都明白。
陈望是真的敢杀人。
也根本不会顾及可能掀起的任何风波。
无论朝堂内外掀起多大的风浪,都动摇不了陈望半分根基。
因为他的根基,从来就不在这庙堂之上。
陈望的底气,从来都只源于麾下那数十万带甲之士。
殿内静得可怕,连呼吸声都清晰可辨。
陈望环视满朝噤若寒蝉的文武百官,眼中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
若是此刻有人敢站出来据理力争,他或许还会高看几分。
然而现实却是,满朝朱紫,竟无一人敢出声反驳。
陈望的心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弯弯道道。
若有人胆敢驳斥,那便杀之。
道理就是如此简单。
这并非是为了杀人立威。
时至今日,他陈望何须再立什么威势?
他确实可以徐徐图之,分化打击,一步一步的执掌整个朝政,将政令慢慢的推下。
但是陈望等不起,也不想等,更不需要等。
强权在手,何须与这些腐儒争辩,朝堂之上这团乱麻,要想慢慢的理清,得花费多少的气力,再让天下的百姓困顿多久?
天下早一日变革,国家便能早一日强盛。
刀兵在前,一切的阴谋诡计,都不过只是虚妄。
他手握重兵,又何须与这些人虚与委蛇?
陈望眸中寒光凛冽,无形的杀气在殿中弥漫开来,令一众官员不寒而栗。
“你们口口声声念着国家大义,为国为民。”
“你们口中的国,不是天下百姓的大明,而是单单是指你们这些士绅的国。”
“你们口中的民,不是天下的千家万姓,而是单单指着你们这些士绅的民!”
陈望没有丝毫的掩饰。
如今这天下,再没有任何的人胆敢忤逆他。
如今这朝堂之上,也没有任何的规则可以约束他。
虽未开国,但是天下权柄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昔日的朱元璋,能够掀起大案,杀的朝堂内外血流成河,杀的天下人头滚滚。
他同样也能。
陈望不怕杀人。
他不仅要变法,不仅要改革,还要彻彻底底的改天换地。
反对的人再多也无所谓,全部跳出来才好,免去他一个一个去找的工夫。
无论是数千,还是数万,亦或是数十万,乃至是数百万!
只要胆敢反对。
他都敢杀。
杀他一个太平盛世。
杀他一个朗朗乾坤。
此间流血,总比日后家破人亡,国家受辱,天下沦陷的要好。
史书之上,身后之名。
陈望从未在乎。
再多的骂名,也动摇不点他半点的心志!
看着殿内沉默的文武百官。
陈望的心中清楚。
这些文武百官,现在的屈服,不过只是因为眼前的刀兵而暂时的屈服。
他们很多人,还没有完全的弄清楚眼下的情形。
还以为这大明,仍旧是以前的大明。
还在用惯性的思维去思考。
认为天下无论是改朝换代也好,变法革新也罢。
武臣开疆再多,治理国家,总归是需要他们这些文官。
他们明面之上不敢反抗,但是暗地里必然会百般阻扰新政的推行,曲解新政的意思,挑唆普通百姓来抵抗官府。
但是他们很快就会明白。
他们错的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