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难以成为哲学家的朱文奎
242 难以成为哲学家的朱文奎 (第1/2页)随着这一批援军进场,战场上的大局,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
发现情况不对之后,在步兵方阵这边的敌人骑兵,首先开始撤离。看到那边的一些贵族,甚至拿着自己的旗帜,带头往后跑,阵地上还在拼命的斯拉夫步兵,终于丧失了作战的动力,也开始成群结队逃离阵地。
杰士卡等人本来还准备派人迂回,但联军跑得太快了。他们不敢贸然解散阵型去追,只能干瞪眼。朱文奎那边,又对着逃跑的敌人开了几炮,不过也是发泄情绪的作用大于实际意义。
而敌人跑路之后,他们看到,右侧的联军骑兵也开始撤离。围困黎利的那些人,没等到唐赛儿的队伍赶过去,就一哄而散了。在阵线中央位置的人,是处境最糟糕的,因为后方的人跑的比前线还快,让他们失去了接应。虽然唐赛儿那边兵力有限,只能打击敌人阵列,没法真正包围他们,但还是让他们十分恐慌,也纷纷各自逃命。
不过这边的兵力,机动性就强很多了。
这种混乱的状况,不太可能是诈败——或者说,就算是诈败,以目前的状况,也能跑成真的溃散的。因此,各路将领也纷纷开始追击,扩大战果。
唐赛儿本队,因为人多马少,还要带着火炮,已经是跑的最慢的一支了。其他各队骑兵,都在纷纷追着敌人向前赶去,速度比她还快。连黎利那边,都已经派人去林子里,找之前跑散的马,准备重新上马行动了。
一些立陶宛和附庸骑兵,还试图向林中逃跑,结果被黎利那边堵住。不过也有很多人发现不对,及时避开。这边平原广阔,到处都是路,因此尽管黎利试图延伸队伍,拦截更多敌人,还是有大批人绕过他们,一溜烟跑掉了。
而敌人队伍里的波兰骑士,则要引人注意的多。他们这边,队伍里的德意志骑士和波西米亚骑士,都在争先恐后追击波兰人,唯恐别人抓到了俘虏,而自己一无所获,错过了发财机会。有些人干脆把马背上的各种东西都给丢了,只拿了把长剑,试图尽可能提高速度。
在他们积极的追击下,对方很快溃不成军。不过这边的队形也终于完全解散,整个开阔地上,到处都是乱跑的骑士们在抓人。
朱文奎觉得,后面的战斗,已经没有什么好关注的了。不过杰士卡还惦念着渡口那边的敌人。他认为,如果他们的欺骗计划比较成功,让这一支生力军能无阻碍地来到战场,那就说明敌人还在那边傻等着呢。
如果他们还没得到通知,那么肯定会对袭击措手不及;如果已经有溃兵跑过去,让那边知道消息,那么他们也会匆忙撤离,肯定会慌乱,相互之间也会脱节。这个机会如果放过,就有些可惜了。
不过现在,右翼的骑兵已经全乱了,都不知道能调来谁。于是,他临时改变计划,把本来准备去迂回的机动兵力集中起来。由小普洛科普牵头,他那边仅剩的还没出击的骑兵打头阵。再把之前那些大车也集中起来,帮步兵快速行军,像这样凑了两千多人。杰士卡派传令兵命令还留在渡口警戒的人准备佯攻,而这支队伍则直扑渡口的敌人,以求一举把他们打垮。
安排好这些之后,他就派人给朱文奎说了一声,然后忙着带人前进,填补骑兵乱跑留下的空挡,攻击还剩下的敌人去了。
又过了一个多钟头,这里的战斗终于宣告结束。四处抓俘虏的骑士们陆续返回,而剩下的敌人,也已经完全跑出了战场。
他们来这边之前就听说,现在欧洲的军队其实也灵活了不少。战斗的时候不说,打输的情况下如果跑路,大家早就已经驾轻就熟了。
撤退的时候,他们的动作十分干净利落,再加上明军没有合围的预案,因此后方的指挥机构也跑了,让损失减少了很多。目前看,也就步兵减员比较严重,很多大贵族还是成功跑掉了。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技能,这国家才能这么耐打,输了也能很快又拉一波人出来……
不过,追击的任务,自有唐赛儿负责,朱文奎还是不太担心的。他就留在原地,让人收拾火炮,然后派人打扫战场,收拢伤员,清点物资,开始处理起善后的事情了。
在明军这边,也有医官的配置。而且,之前朱文奎跟着郭康他们南征的时候,也了解了不少,因此,他这边,战场救护的体系,还是非常完善的。
不管现在的紫帐汗国还是明朝,军队都已经有医疗制度了。因为哪怕这个条件有限的时代,对于一支正常军队来说,大家都会尽可能把更多的伤员救回来。
一方面,这样能让更多士兵安心,知道自己不会被随便抛弃。战场上,刀剑无眼,谁都有可能受伤。而治疗的保证,能让士兵在遇到有受伤风险的场合,也会敢于去和对方拼杀。甚至,在面对那些缺医少药的敌人的时候,会产生心态上的优势,而这,对于提高军队的战斗意愿和作战时的主动性,都是有巨大帮助的。
另一方面,受伤又恢复的士兵,本身也是巨大的财富。这种经历过战争,还能恢复过来的人,在任何军队里,都能作为骨干了。这样的人肯定是越多越好的。
按理说,这种思路不难想到。郭康就告诉朱文奎,说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比较完善的制度了。上级会安排医官进行巡诊,而药物的下发和储存,会细致到每个伍,还会有人定期来检查医药是否齐备。
按理说,这么多年下来,大家早该有所意识了。不过很可惜,目前看来,历史上很多事情,都不是越往后越完善的;而“正常”的军队,在哪个时代恐怕都是极少数。
不过,由于郭康很早就开始备战瘟疫,因此,对于卫生和医疗方面,十分上心。他一直在研究,如何基于现在的条件,尽可能提高效率。哪怕在黑死病期间,也每天坚持去进行考察,亲自观察实际效果,做出评估和调整。他的不少经验,都写在书信中,后来辗转传了出来。而这些成果,很多都被朱文奎他们采用了过来。
这些经验,都是经过了黑死病的考验,确实可以说很靠谱了。因此,不管是民间还是军队中,都有很好的效果。虽然执行的时间不长,但郭康的经验里,本来就有很多如何快速组织医疗力量、如何培训基础知识的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