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新的线索出现
第944章 新的线索出现 (第2/2页)案子陷入僵局的时候,李明他们已经组织召开了几次案情分析会。
重点还是围绕着死者的身份来进行分析,大家最终还是统一意见,以金戒指为主要。线索来追查死者的身份,因为其他的东西确实没有什么再多的线索。
而这枚戒指虽然样式比较古朴,但是就当年来说做工还是比较精致的,一般的小作坊是做不出这种小样子的戒指的,所以很有可能是一些大牌的金店出售的,既然是有牌子的店铺很有可能还存在,所以李明这边改变了方向,从东川市所有有名有姓的金店开始入手。
第一站是市中心的“金满堂”金店。店长翻出泛黄的账本,手指在密密麻麻的字迹间滑动:“这种藤蔓款是千禧年前后的爆款,买的人不少,但具体到十五年前......”她突然皱眉,“当时电脑系统没联网,纸质记录又搬过几次仓库,可能不全了。”队员小陈蹲在堆满纸箱的储物间,灰尘呛得他直咳嗽,终于在角落找到几捆用麻绳捆着的旧单据,可惜并未发现匹配记录。
15年前确实距离太过久远,当时电脑没有普及,大多数的记账方式都是手工记录,所以想要找到底。单的话,如果不是特别正规的进店的话,估计是没有什么可能的,而且即便是正规的金店,这些记录能否保存15年也是个未知数,但是李明他们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顺着这一条目前有一点价值的线索追查下去。而如果通过戒指依然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确定不了死者身份的话。那么有可能这个案子也就耽搁下来了。
在老字号“宝庆银楼”,退休的老柜员扶着老花镜辨认照片:“这戒指看着像我们店的‘缠枝莲’系列,不过刻名字的定制款得查专门的档案。”档案室内,霉味刺鼻,队员们戴着口罩,将一箱箱文件搬上工作台。“2008年6月17日......2009年3月......”小王的手指突然停住,“等等,2008年11月5日,有笔定制记录,但客户名字被水渍泡糊了,只能看清姓氏是‘张’!”
“张姓范围太大,继续找!”李明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调查组转战“周大福”专柜,现任经理盯着照片眼睛一亮:“这设计和我们当年的‘情丝绕’系列很像!但定制款需要总公司调档。”三天后,从广州总部传来的电子文档里,出现了关键信息——2008年10月,一位署名“张志远”的客户定制了同款戒指,预留电话却是纺织厂的总机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