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上等人
第479章 上等人 (第1/2页)《龙王》在香江火了一把,
精准到燕京城某栋单位家属楼里,却落得个折戟沉沙的下场。
话说周萍回家过年时,背了小半书包的光盘,又寄了部VCD回家。
其时内地刚推行了限价政策,投放进市场的彩电高达数百万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彩电票’的硬性要求,虽然在购买彩色电视的同时,国营商店还在强制消费者必须搭配购买算盘、暖水瓶、鸭绒被这些滞销货物,但商店门口排队的长龙丝毫不减。
周学军所在的家属楼里,不少住户都用上了彩电。
但由于快播还没有正式进军内地市场,VCD依旧是稀奇玩意儿,对比今年整个燕京城一共才27万台录像机用户,反倒是广府这种沿海城市,有妈祖保佑,已经提前用上更高端的光盘。
香江回来的小周萍本就引起左邻右舍的围观,又带回来一台VCD这样的新鲜洋耍儿,年前年后,俨然成了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小孩口中的‘周萍姐’。
周学军更是频繁被cue。
“老周你行啊!这闷声发大财的劲儿一点没浪费,姑娘教育得忒像样,出去上学还往家里搬东西。”
“哟!这VCD我就见咱们学校有一台,说是香江老板捐赠放课件用的,可金贵着呢。”
“周哥,要不开年咱家姑娘再去香江,顺手把我家那小子也捎上?没别的,能跟着长长见识也是好的啊……”
春节几天假期里,
小姑娘、小小子们就跟住在周学军家一样,眼巴巴看着周萍放映影碟。
大人们也跟着一块儿围观,从《英雄本色》到《倩女幽魂》,都是九一的热门大片。
间中难免有少儿不宜的镜头,这时候要么小孩主动去趟卫生间,要么家大人咳嗽一声,吩咐自家孩子去买烟、倒水、看看家里煤气关了没有。
直到周萍把《龙王》摆进碟机。
光盘是从翟远家打包的未发售样片,片子放到前几分钟,大人小孩还嘻嘻哈哈看的挺欢乐。
等第一个女角色颜仟汶的‘朱雀’登场,气氛就略显尴尬。
穿的太清凉,尺度都赶上家里的挂历年画了。
往后这部短剧每个女角色出场,或多或少都带着几分擦边感。
剧是正经剧,奈何朱延平一拍女人,镜头就专挑胸腿臀给特写,也是这部《龙王》在服化道上做了创新,翟远照着千禧年后网游Coser的风格设计,哪怕‘朱雀’颜仟汶穿了龙殿战甲,胸口都得挤出半拉沟壑。
李佳欣扮演的大小姐一出场,同样是低胸露背的晚礼服。
十九岁的李佳欣啊,别说屋里的小孩哥们受不了,周学军这些做家长的都有些把持不住。
“小萍啊,这个看着没多大意思,换一个吧。”
于是,《龙王》短剧在家属楼里放映不过二十分钟,便惨遭下架。
但据说往后几天,附近商店里的计生用品销量涨了一截,也不知因为什么……
……
“老家人思想还是保守。”
香江,深水湾花园别墅。
翟远听周萍讲完这次过年回家的经历,笑着调侃一句。
整个内地的思想观念开放,有个渐进曲折的过程。
今年《青年报》才首次半遮半掩开了个两性专栏,在翟远印象里,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连成年人都难以接触到这方面话题,直到《知音》《女友》《家庭医生》这类杂志兴起,城市青年率先开放观念,又有盗版录像光盘流入,大家这才算吃过见过。
挂历年画也在这一时期,从画风正常的港台明星,变成比基尼女郎。
不过压抑过后的反弹,总是显得有些夸张。
等千禧年互联网普及以后,难以想象十年前看个《*****》都要偷偷摸摸,十年后,各类情色、暴力、血腥的资源就能明目张胆摆在各大贴吧和bbs,卖春的、卖药的、卖枪的甚至直播造娃的都比比皆是。
那时的简中互联网才是真赛博朋克,暗网来了都得磕一个。
“不过内地的VCD推行也得提上日程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